羅安雯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雙減政策的實施,過去比較被忽視的初中科學作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漫長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認識到科學教學中布置作業模式的局限性,隨著雙減政策的進一步推廣,自主學習模式的改變將越來越迫切。之前,在初中科學教學期間,大部分學生都是按教師布置的作業來完成學習,而“雙減”政策管理校園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治理,形成一個雙管齊下的方法,推行“雙減”政策對學生的成長和學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大和深遠意義。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科學;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科學作業是初中科學教學的一部分重要內容,初中生對科學的學習更依賴于課后自主學習。目前正在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特別是當前雙減政策實施下。初中的科學教學對學生來說起到一種引導作用,因此,要提高初中科學教學的成效,如何優化初中科學作業的布置將變得尤為重要,初中科學作業優化與減負之路仍有很多障礙,希望所有的教育者都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可以快樂地提高自己科學認知能力。
一、初中科學作業布置現狀
(一)作業布置重點不突出
由于學生任務重復過多,任務的重點不明顯、不突出。在科學作業布置中,多數教師幾乎都是將眾多作業形式集中在一起,譬如在學習完一課內容后,教師并沒有根據該課教學目標制定作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告知學生將該課字詞抄寫一遍或者多遍,并沒有區分出偏重點的生字詞。而對于科學實驗作業布置,則就是單純安排父母監督學生操作。并沒有在科學實驗整體思想上對學生進行作業布置,導致學生只會沒有感情的進行作業,并不知其中含義。
(二)提高性作業多
作業的難易程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不是絕對的準則,它總是隨著學生的年齡和技能水平的變化因而形成一定的變化。同一個作業,對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可以易如反掌,但對某些水平較差的學生來說卻可能十分困難。不少教師都認為,如果作業的難易布置教高于學生水平,同時多加練習學生們的水平當然就會提高,卻不知如果作業的難易過大,學生們也往往覺得迷惑不解,又或者望而卻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成功率也就會大為降低。這樣只會揠苗助長、事與愿違。
(三)科學作業缺乏思考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可以在課堂中和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在愉快中學習知識,這樣有趣效果也更事半功倍而不是將科學課文中中實驗知識進行抄寫,學生們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同時對此過程也會感到厭倦。這樣的課后作業會使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失去學習和做作業的動力,做課后作業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缺失思考和創造的步驟,局限學生的思維以及創造力的發展。
二、優化科學作業布置策略,落實“減負”任務
(一)增加作業題本身的趣味性
大多數學生對游戲都比較感興趣。科學課后作業和游戲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提高課后作業完成的效果。在游戲的氣氛中完成的科學作業不僅能提高質量,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例如:掌握溶液的質量分數知識后,讓學校在農作物生產上病蟲害預防時使用相應含量的殺蟲劑。學會關于花莖的結構和營養運輸的知識以后,就能夠將這個知識點與水果產量上的與環割技術問題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就使學生們能夠在自己的果園里進行環割試驗,從而研究出環割深度寬度與增肥效果間的關系。這樣的作業既可以讓學員有效地體驗到因掌握知識而帶來的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可以訓練學生掌握知識的科學方式與技巧。
(二)改變作業批改形式
學生把課后作業交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將班上的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分類。分類后,教師從優秀、中級和較差三類學生的作業中進行隨機檢查,從而掌握各個層級學員對課程內容的熟悉程度,并能夠在下節課程中有針對性地復習和監督教學。另外,教師也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各組成員間互相抽查作業內容,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批改作業當中。并利用這些同學間相互檢查批改作業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發現不同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吸取他人一些好的觀點,別人做錯的地方對自己也是一種警示,這種方式對小學生的學習是極為有利的。
(三)設計探究型的開放性作業。
教師應合理運用校園廣闊的科學教育環境,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學好科學,發現生活中蘊含的科學知識價值,并將科學教學研究結果運用于實際生活實踐中,以增強科學教學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不僅如此,還要設置問題作業形式,豐富作業內容。逐漸布置善于激發學生思維的作業,將開放性作為完成作業依據。例如:在學習CO2的制備課程中,CO2制備就是一個重要問題也是難題,可于教學中以及課后讓學生進行下列的開放性作業。教師透過問題不斷推動學生的開放性思想發揮,例如,教師可布置下列作業:“為何要選用鹽酸,而沒有選用硫酸?為什么要選擇較大質量的石灰石,而不是選擇粉末狀的純堿?、如果實驗室中只有鹽酸和純堿,要制備和收集少量CO2有哪些措施?排學生課后思考,在下次實驗課時明確答案,并檢查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經過這種探究過程,學生們對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以及中的科技思想將會徹底了解,并且告訴學生,發明創造與科技創新過程就是在一個個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的過程當中。
結束語:綜上所述,科學作業流程是個復雜有機的體系,從習題的選取、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反饋的策略等等,每一環都有待人們去深入研究、推敲。在學校科學課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作業設計,從而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它不僅可以實現充實學校知識的目標,同時又可以盡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減少學校負擔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自主時間,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的發展培育更全面的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1]陳永玲.初中科學作業有效管理的思考與實踐[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一)[C].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7.
[2]周艷輝.注重分層,提高科學作業有效性[J].新課程,2019,02:202.169.
[3]馬開劍,王光明,方芳,張冉,艾巧珍,李廷洲."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變革(筆談)[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