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維
摘要: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應具有互動性、高效性等特點,這樣才能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啟迪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不僅可以達到這一教學目標,還可以有效鍛煉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以飽滿學習狀態思考、探究、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獲得學習數學的快樂。本文結合提問教學經驗,淺談有效提問策略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的應用,旨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鍛造學生思維。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課堂教學提問應面向整體學生。教師進行問題難易設計上應多花費心思,充分、全面開展教學,照顧到不同學習層次學生。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記憶性提問、理解性提問、應用型提問,通過創新開放提問設計,將學生帶入到問題的思考中,有效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解答。以此,借助設計符合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問題,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意愿,鍛造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分層設計提問,難易適中引發學生思考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重視通過對學生的了解,進行分層數學問題的提問設計,并將問題難易程度以適中模式進行,引發學生思考[1]。這樣可使不同數學學習能力的學生可通過適宜自己的問題,有效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數學思維積極性得到調動,并以飽滿的學習狀態進行思考、探究與問題的解決。
如,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為例,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開展時,可將問題設計成低、中、高三種難度。難度低的數學問題,如回答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公式ax2+bx+c≠0(a≠0)等,引導數學能力差的學生來解答,調起他們的課堂學習活動參與興趣;難度中等的數學問題,如公式推導和各項系數等,由數學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回答,使這個層次的學生不容易產生畏懼心理,調動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難度高的數學問題,如一元二次方程四種解法、根的判別式等,則由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回答。經過分層提問,開啟不同層次學生數學思考心智,調動不同數學學習能力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二、合作探究問題,鍛造全體學生數學思維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問題的探究,可鍛造全體學生數學思維,使其在教師依據提問教學營造融洽學習氛圍中,有效完成數學學習目標。以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通過合作探究問題的模式,指導學生通過小組為單位的問題思考模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經過小組成員間的討論,集思廣益,完成問題的探究,從而得出精準的問題答案[2]。教師的提問設計可依據從易到難的原則,引導學生借助問題的層層深入解決,合作中完成數學學習的目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如,以《相似三角形》教學為例,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合作探究問題、鍛造全體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模式,引導學生完成“相似三角形”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教學開始前,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而后針對這節課的數學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討論與探究,得出正確的答案。教師的問題可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如“什么是相似三角形?”、“如何判斷兩個或幾個三角形的相似度?”、“怎樣進行相似三角形的證明?”。學生經過小組合作問題的討論,集結小組成員智慧,共同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升全體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三、總結評價激勵,有效提問提升學生自信
總結評價激勵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有效提問并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關鍵環節。以此,教師應重視進行有效課堂提問教學后,通過課堂總結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充滿自信地完成課堂學習目標。教師進行課堂總結時,還應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時的邏輯等綜合問題進行修正,引導學生規范、確、清晰、順序井然地進行課堂問題的回答。
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與激勵。對所有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表揚,使學生借助教師提問后的激勵,充滿自信地完成更多數學問題的思考。以此,教師應在學生問題回答與思考過程中,給予關注并積累學生優秀表現,以便在總結環節作為激勵的素材,借此激勵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堂中的提問,并積極參與到教師提出的問題思考中,活躍數學思維,提升其數學問題思考能力的同時,達成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目標。
總結:
總之,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有效地開啟了學生心智,調動了學生數學思維積極性,讓學生進入到課堂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狀態中,有效進行學習,并收獲學習數學的快樂。以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以生為本理念優勢呈現出來,促使不同數學學習層次學生,完成有效問題的思考與解答,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與思考的意愿,鍛造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吳潔瑜.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4):57.
[2]何紅東,劉金娟.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科普童話,2020(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