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娟
摘要:我國歷史十分悠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更是我國璀璨瑰寶,而這些傳統文化,對培養優秀的社會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是學生道德修養和個人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教育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是必不可少且重要的課程之一。本文將對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所帶來的人生意義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傳統文化;課程開發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在多種文化思潮沖擊下,青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尤其是一些良莠不齊外來文化的侵入,使得社會文化氛圍發生著一些變化。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教學中,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對小學生心理、行為及性格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小學階段開展中加強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能更好地將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中華優秀文化的顯著精神特征,在當下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小學傳統文化課程開展中,教師要對傳統文化這門課程重視起來,了解和認識到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教育意義。
1.弘揚民族精神,繼承優秀傳統,培養學生的民族使命感
我國中華民族文化,不僅僅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教育是文化發展的產物,傳承文化本就是教育的責任使命,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傳授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知識,有利于培養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小學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推行和實施,要求學生首先對傳統文化重要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然后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民族精神,進而使學生成為新時代下的優秀人才[1]。
另外,傳統文化還包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課程,可以將其學到的內容有效的體現出來,進而將學生自身潛在的民族使命感給激發出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讓學生以身為炎黃子孫而驕傲,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對學生之后的發展和成長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
2.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認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近幾年,在我國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實施下,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更加重視,而傳統文化課程是培養和提升學生良好品質和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認同,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傳統文化課程中,很多篇目都與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有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養成思想,教師要始終堅持教化與踐行的統一。少年兒童天真純樸,求知欲旺,可塑性強,但思維能力較弱,知識較少,因而品德啟蒙教育決不宜簡單地向孩子灌輸大道理,而要將“大道理”化為“小道理”并與“生活”相結合,堅持教、學、做合一,從行為的養成著手,從生活常規、日常小事入手,進行指導,逐漸反復強化,形成習慣進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雛形”的建構。
3.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學生優秀品質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中方特有的道德文化元素,濃縮了對“禮義廉恥”、“忠孝悌義”的文化價值觀倡導[2]。包含了豐富的古人思想,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自身文化修養得到提升的同時,其知識儲備也得到了有效的豐富,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受古人精神的感染,使學生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優秀思想品質。此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明禮守節是其文化中體現出來的最大特點,我們通過對傳統文化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的文學作品中都包含了很多和禮節相關的內容,比如《禮尚往來》、《禮貴為和》等等。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接觸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建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4.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增強學生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意識
在傳統文化教育中,國學文化為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同時也決定教育理念的主要內容[3]。在學校教學中創新傳統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與修養,這是基礎教育階段中道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各科課程綜合素養的需要。在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品德教育,能夠為學生的行為舉止和習慣養成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支撐,讓學生了解、認識、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增強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和意識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養。
近幾年在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一些外來文化融入我國,對我國傳統文化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人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小學傳統文化教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引導者,傳統文化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人生價值觀念和思想品質。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思想還不太成熟,這個階段通過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熏陶,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是國家民族的命脈和根基,是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基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有傳統文化的反哺和鞏固。而小學階段是個體思想啟蒙和行為養成的關鍵階段,培育傳統文化意識,必須要從小學階段做起,因此在今后的小學教育開展中,學校除了關注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外,還應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作為重點,通過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讓民族文化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扎根。
參考文獻
[1] 王娟娟. 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堂教學的問題及滲透策略[J]. 文淵(小學版),2020(1):77-78.
[2] 張曉立,周衛勇,楊玉婷. 經典為本,德藝并重 ——論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師培養策略[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48-57.
[3] 許惠莉. 家校共筑——家校合作模式下推進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