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雯
摘要: ?基于大概念的單元語文作業,單元作業目標指向核心素養的培育;單元作業評價緊扣目標,評價量規清晰;單元作業形式多元,注重學生利用知識解決真實性問題,提升作業設計質量的同時培育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 “大概念”;單元作業;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當前,語文作業設計中,“抄寫、默寫、讀背”這些機械記憶性的作業占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作業內容針多是針對零散的知識點進行考查,散亂孤立、隨意性較強。隨著課程目標已經從“知識本位”邁向“素養本位”,以記憶、理解單一知識點的作業只能證明學生掌握了知識,卻無法評測是否發展了能力,培育了素養。以大概念為連結連結素養目標與具體教學內容的重要錨點,以單元作為作業的基本單位,能有效加強課時作業之間的關聯與遞進,確保單元作業目標的整體性,注重作業的整合和進階,能有效落實單元教學目標,避免低效的重復和無效訓練。本文以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探討如何基于學科大概念設計語文單元作業。
一、確定單元作業目標
(一)提取單元大概念
威金斯把“大概念”比作車轄,有了車轄,車輪等零部件才能組裝起來。它位于學科的中心,是反映專家思維方式的概念、觀點或論題。充分研讀課程標準、單元語文要素,筆者提煉出本單元的大概念是(1)寫景物的作文在選材時有廣闊的選擇空間,要選取最能體現景物特色的素材;(2)關鍵語句,往往是提綱挈領式的,能幫助我們理解段落或文章的主旨和結構。
(二)規劃單元作業目標
單元作業目標的設計要始終與單元教學目標一致,并且是對教學目標的深化與拓展。在單元作業目標的設計上,教師要樹立整體意識,以整合的視角統籌規劃單元作業。基于大概念,本單元的作業目標是:
1. 認識42個生字,能說出“蝌、鯉”等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讀準6個多音字,會寫52個字,會寫46個詞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4首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 能找到文章的關鍵語句,理解關鍵語句的作用
4. 能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5. 能說出課文中景觀素材選擇的依據。
6. 能抓住有特色的景物,把身邊的景點介紹給其他人
單元作業目標的制定,是基于單元大概念,整體考慮單元作業的類型、結構、難度和時間安排。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將對概念的理解滲透到每一個課時中,逐步完成從知道—理解—應用的知識進階,避免單課作業的隨意性大、缺少關聯的問題。
二、落實多元作業評價
明確單元作業目標后,教師需要先思考單元作業評價的問題。使得作業評價能起到反饋作業目標落實情況的效果。評價包括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表現,也包括總結性評價,對學生最后的作業進行評價。作業評價的主體不僅是教師,還有學生自己和同伴。本單元最后的作品是學生完成“這兒真美”的習作,把身邊的美景介紹給他人。本單元學生作業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在向他人介紹身邊的美麗景點時,是否抓住了有特色的景物?
2.是否圍繞一個意思,段落中利用關鍵語句,幫助讀者理解段落的大意?
3.你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你是如何解決的?同伴有什么建議?
4.你覺得你(同學)自己介紹的景點美嗎?吸引你嗎?
教師用描述性的語言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
4分:是身邊的美景,具有真實性,突出景物的特色;段落能圍繞一個關鍵意思展開描寫
語句通順、流暢,無語法錯誤。
3分:是身邊的美景,具有真實性,沒有完全突出景物特色;段落基本能圍繞一個關鍵意思展開描寫,偶爾有一兩句和中心無關的話;語句基本通順、流暢,偶爾有語法錯誤。
2分:介紹的地方不是身邊的,觀察難度大,介紹較為寬泛,沒有呈現景物特色;結構較為散亂,中心意思模糊;語法錯誤較多。
1分:材料是作者想象或抄襲的,沒有真實性;結構混亂,沒有中心;不通順語句較多,語法錯誤多。
三、設計豐富單元作業形式
在本單元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作業,梳理三篇課文的結構和課文中段落的構段方式;理解了關鍵語句的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景物PK賽,理解作者為什么選取這些景物而不是其他的,使學生明白寫景文素材選取的重要性;最后創設真實的情境任務,以朋友圈的方式把自己身邊最美的景物介紹給他人,大家來點贊,看看誰的介紹的景點最吸引人。多元化的作業能有效激發學生作業興趣,在多類型的作業中落實單元作業目標和對“大概念”的理解。
總之,基于“大概念”的作業設計,具有單元統整的優勢,作業目標明確,作業內容體現對概念理解的進階,作業評價多元,提升了作業的質量,培育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月芬.單元作業設計:價值、特征與基本要求[J].上海教育,2019(13).
[2]趙康.大概念的引入與教育學變革[J].教育研究,2015(2):33-40.
[3]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 理解為先單元教學設計實例[M] 盛群力,等譯. 寧波:寧波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