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璇
摘要:隨著教育觀念、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創新發展,社會公眾、政府機構對于教育教學、學生發展全面性關注程度不斷提高,黨的十九大會議當中也提出“教育強國”目標,必須要將教育強國與民族復興相結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核心教育方針與要求,為社會提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這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以及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提出更高、全新要求,對于思政教育中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內容帶來重要的理論依據。基于此,文章以思政教育為切入點,通過分析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兩者含義,深入探索在思政教育當中落實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大學生屬于一個相對較為特殊的群眾,肩負著今后社會建設、國家發展的重要使命和責任,特別是在現代大學生,出生于盛世,性格、思想相對較為復雜,雖然對國家和社會有著強烈的情感,明確了解自身承擔的社會服務責任,但在學習中對于強制性價值輸入和較為空洞說教十分抵觸,希望能夠利用思政教育來的幫助自身解決迷茫問題,這也使得大學生人文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逐漸凸顯。有必要針對高校內部大學生思想教育進行分析,結合思想教育來落實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各種教育任務,提高政治教育落實程度和教育效果。
一、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簡述
(一)人文關懷
在社會迅速、高效轉型時期,我國正處于十分復雜的發展和國際環境當中,在這種環境下,大學生身為高等、高素質知識分子在社會建設、國家發展方面發揮著優異的作用,也經受到巨大的思想沖擊。大部分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和對事物認知水平都發展改變,將這種思想沖擊當做基礎,針對當代大學生人文關懷進行研究可以發現,人文關懷具有一定指向性作用,主要就是結合大學生生活習慣和需求,對大學生生活、尊嚴進行肯定,尊重學生追求自由、解放思想的各種心理[1]。而在思政政治教育當中,人文關懷則是關懷、教導學生,主張從實踐教育和管理當中將人的價值進行彰顯,維護大學生具備的利益。將人文關懷落實到思政政治教學當中,可以在鼓勵、尊重學生自由發展的前提基礎上,讓人才高質量發展,使大學生可以在理想化條件當中成長成才。
(二)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主要就是結合情感層面出現的不利問題進行交流、溝通,從心理角度落實溝通、疏導負面情緒,主要就是基于心理學來積極改變和優化被教育者的心理認知、意志以及情感等,使學生可以一直保持一個優異、良好的狀態,以此來實現管控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目的。在心理疏導實際落實中,語言交流、溝通是常見手段,借助語言可以充分引導學生群體理想信念、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以及情感態度等。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實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策略
(一)將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與新時代社會價值觀念相結合
在《資本論》當中馬克思提出,“生產勞動同智育、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增強社會生產的重要方法,也是讓人全面發展的唯一手段”。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社會屬性,這種社會屬性是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基礎,人的思想意識也是社會存在各種觀念的客觀反映。而思想政治的核心和重要目的之一也在于促使、幫助大學生擁有新時代社會實踐中呈現、提供的價值觀念、品質和高尚情操,擁有優異社會心態[2]。因此,在思想教育中落實人文關懷、心理疏導時,需要保證教育內容與社會主體核心價值相符合,把馬克思教育理論當做重點導向,為大學生提供社會發展研究機會,構建全新社會實踐模式,針對社會實踐具有的價值進行踐行,以此來增強大學生心理素質、任務素養。
(二)開展助人關懷教育
助人關懷屬于一種將人文教育實踐落實的手段,在大學生學習、生活當中廣泛存在,讓學生幫助應該幫助的群眾,給予無助、無援群體一定關愛,在給予愛的同時獲取愛,使心靈獲得回報,以此來消除新時代、網絡時代學生極易出現的冷漠態度、負面心理,深深感受到為社會、他人提供幫助,是將人生價值全面實現的重要手段。在助人過程中,引導學生鍛煉自己,走向社會、生活,走出學校進入到醫院、社區、孤兒院等特殊場所,感受社會為弱勢群體給予的幫助和關懷,體會人與人之間最和諧相處方式和友善溝通方式,有助于增強學生人文關懷素養,在社會當中找到心靈歸屬,使學生可以懷有感恩、珍惜、感謝的心理看待生活,回報社會和國家[3]。
(三)改善校園文化氛圍
將思政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當做基礎,把學生當做主體,鼓勵和支持學生勇敢面對未來生活,正確、積極規劃人生方向,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友善溝通形成一個人文氣息濃郁的校園氛圍,這樣不僅可以充分使學生、教師情感不斷升華,對于學習和生活也有著極大幫助作用。可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需要積極將核心價值觀念進行傳播,形成教師支持、學生努力良好局面,讓學生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不斷增強自我教育和培育意識。二是需要在學生群體當中傳播大學精神,深化教育的目的和目標,讓學生可以使用科學、客觀的意識和精神了解世界、發展個人、熏陶素養。三是需要樹立一個師生共存價值體系,增強校園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針對大學生組織落實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對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內容的關注和重視,積極探索相應的教育和關懷措施,發揮出人文關懷和心理教育具備的作用,讓學生自主融入到社會實踐當中,獲取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可真正讓新時代大學生自覺將社會核心價值觀念、馬克思主義觀念踐行,在成長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民族復興這一偉大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出自己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琳,王思文.基于人文關懷談心理疏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中外企業文化,2021(02):130-131.
[2]黃安生.探究人文關懷理念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J].公關世界,2020(24):96-97.
[3]崔悅.將人文關懷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路徑[J].長江叢刊,2020(3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