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武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體制不斷革新,社會各行業與時俱進,致使當代工業、農業、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對相關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因此,中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應為我國一線建設陣地輸送具有專業技能且思想覺悟較高的優秀人才,從而全力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基于此,本文以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為例,立足課程改革的意義,并基于社會汽車市場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提出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實踐路徑,僅為相關學者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教育 汽車運用與維修 課程改革實踐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教育發展人才,人才促進經濟發展,人才競爭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首要要義。而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3.84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為2.92億輛,該數據表明我國每3.6個人就擁有一輛車。基于此,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應順應時代發展,立足社會汽車市場現狀,基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展課程改革,進而為國家培養高水平、高技能、高素養人才,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綜合國力。
1 分析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的意義
1.1 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
由于社會各行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管理建設、生產發展過程中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資源需求量也愈發變多。面對這種發展現狀,社會發展不僅需要知識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同時也需要具有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教育。眾多周知,科教興國戰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戰略之一,因此,根據當代社會行業發展情況,需要大力支持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深入,從而完善教育結構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技能型人才,進而促進社會發展[1]。
1.2 有利于提高一線建設者素質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表明:我國中職院校已經進入發展新階段,在新時期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將“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作為“十四五”期間教育目標,促使中職學生素養與技能從量變向質變轉換,從而能夠以高質量、高標準、高技能、高素質優勢致力于國家一線建設[2]。同時,根據相關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從事我國一線建設者,其中60%以上人員皆來自我國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逐漸成為生產經營一線的中堅力量。基于此,促進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深入,從而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進而國家建設打造高素養、高思想、高技能人才是社會發展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培養主力“藍軍”的關鍵[3]。
2 社會汽車市場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
2.1 調查背景
學者以社會汽車市場專業人才需求為主要調查目的,通過實地走訪、資料調查、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廣西地區開展調研活動,從而基于調研結果掌握現階段我國汽車制造行業與維修行業專業人才構成、人才需求、基礎設施運用、先進設備引用等情況以及明確相關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還誠懇聽取了相關企業行業負責人針對自身企業未來發展中急需的專業技能人才與專業知識,為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提供了充分依據。
2.2 調查結果
第一,廣西地區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廣西防城常住人口為96.36萬人,而汽車擁有量高達308.9量/千人;柳州常住人口407.8萬人,汽車擁有量也近177.5量/千人,居于廣西地市汽車擁有量第二名[4]。與此同時,2019年廣西汽車民用車輛擁有量為673.94萬輛,同比增長14.53%,汽車私人車輛擁有量為613.4萬輛,同比增長15.36%[5]。而廣西作為我國汽車保有量較少地區之一,其2019年汽車保有量上升之高,由此可見,相關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尤為良好,專業性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將持續擴大。
第二,汽車維修行業利潤豐厚。根據廣西地區汽車保有量數據可知,相應地區汽車銷售行業正呈現穩步增長趨勢,但從整體而言汽車銷售利潤在整個汽車相關行業而言依舊較低。而汽車維修行業則與此相反,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社會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在汽車保養維修層面的投入大幅度上漲,以私家汽車每年2000元維修或保養費用為基礎,2019年廣西地區汽車維修行業市場收益將近123億元(不扣除成本投入),由此可見,汽車維修行業利潤豐厚,發展趨勢十分良好。
第三,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大。從汽車維修行業發展前景與廣西地區汽車保有量調研結果分析可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將持續擴大,并呈上升趨勢。一方面汽車維修行業利潤豐厚,當企業資金鏈充足時,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收益將會采取分店或子公司經營發展策略,與此同時,為滿足子公司或分店正常運營,將會向社會招聘大量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員;另一方面,隨著廣西地區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每增加40輛汽車,為保障售后維修效益由于業務質量,將會增加一名相關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員,而廣西地區2018年私人汽車保有量為531.74萬輛,2019年為613.4量,共增加81.66萬輛,由此可見,廣西汽車行業在2019年將有近20250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服務人才缺口。
3 分析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路徑
通過上文所述的社會汽車行業發展前景與市場人才需求可知,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就業趨勢良好,基于此,中職院校應加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從而進一步向一線輸送更多高技能、高專業水平、高素養的技能型人才。
3.1 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模式多以“你講我聽”機械式課堂教學為主,在課堂教學中嚴重缺失有效師生互動,進而在長期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情況下,極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動力,對專業課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從而使課堂教學成效與教學目標實現質量打卡折扣。基于此,在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應基于專業課教學現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僵化桎梏。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構建探究性教學課堂,基于提問教學增加師生互動,從而促使學生思維變化始終與教師同步,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還能夠進一步加深相關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
3.2 增加就業導向教育
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教育發展需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服務社會、以就業為導向成為中職院校教育宗旨理念,中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教育的目的是實現畢業生學以致用,使學生畢業后有施展技能的地方,不會將所學內容付諸東流、無所用途。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思想是以發展培養滿足社會市場所需要的人才特性為出發點,從而建立相應技能教學體系。其目標的實現,一方面需要符合祖國現代化一線建設過程中所要的專業技能培養,另一方面是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職業能力。因此,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需要以崗位實操能力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質等綜合實操能力培養。
3.3 實施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
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論的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實際運用。基于此,當代我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應依然沿襲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實施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為當代汽車行業生產服務建設輸送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一線技術人員。
3.4 轉變教學觀念
為有效推動中職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深入,學校應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相關教學技能培訓力度,倡導教師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轉變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觀念,從而優化課程教學結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課業壓力。
首先,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制定符合學生發展情況的教學目標,從而在以人為本視角下,基于綜合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專業素養提升。其次,以“知行合一”為理念在綜合實踐課堂中增加課外實踐操作課程,這些課外活動應以培養學生實操能力、職責意識以及協作能力為目的,從而為學生專業素養提升奠定基礎。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改革是新形勢背景下為滿足新時代教育發展要求而產生的中職教育發展規劃,不僅可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技能型人才,還能夠通過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就業導向教育、實施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等改革措施優化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結構,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素養,進而為當代汽車行業生產服務建設輸送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一線技術人員。
參考文獻:
[1]陳銀鼎. 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J]. 時代汽車,2020(9):60-61.
[2]韓增光. 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 文淵(小學版),2020(5):551.
[3]袁濤生. 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對策研究[J]. 時代汽車,2019(14):63-65,68.
[4]黃浩秋. 技能大賽引領下的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19(32):54-55.
[5]譚歡.“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軟件(電子版),2019(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