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平


【摘? 要】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化學教育也從傳統的單項教學過渡到了核心素養培養的時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教育的核心,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通過多元化的角度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以“金屬的性質”為例,探究了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的意義,并分析了化學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落實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一、借“金屬的性質”探析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一)彰顯化學內在本質
與其他學科不同,化學是在初三才映入學生眼簾,此時學生已經面臨著中考的壓力,所以在化學學習中,可能會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但是核心素養不是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更注重學生對化學的本質進行學習,通過化學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得到可持續發展。化學核心素養中強調的微觀粒子相互作用,是引導學生從更大的視角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在“金屬的性質”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能使學生站在整體的角度看待化學學習,借金屬的化學性質分析金屬在現實生活的實際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化學的本質,也能使學生在化學課堂有一個良好的體驗。
(二)強調化學內在聯系
化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對整個物質變化過程的研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強調化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各種各樣的實驗和理論假設,引導學生建立化學模型,并通過多種多樣的手法探究化學現象,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也能對豐富多彩的物質變化展開深入的研究。從這一層面來看,核心素養的滲透能使學生從關注化學學習成果轉移到關注化學學習過程。從而使學生在參與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素養。在“金屬的性質”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對化學元素的宏觀認識了解物質的本質,從而構建起對金屬的認知,將所學內容進行統籌,找到其中的內在聯系。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統籌,從化學知識的內在關聯入手分析化學知識,從而加深對化學的認知。
(三)體現化學育人價值
作為初中階段的必修學科之一,化學學科中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理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學生局限在化學實驗、化學知識、化學概念等層面,也要使學生從人文角度理解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出,要求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化學內容的認知,同時要強化對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通過各類化學變化樹立起核心觀念,感知化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的堅持與辛苦,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在“金屬的性質”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反復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和不斷的驗證來探究所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將會融合為一體,樹立起嚴謹的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物質觀,增強精神韌性,進而獲得可持續發展。
(四)促進綜合素質提升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通過一個漫長而細致的學習過程,這不僅是化學學科的內在特質,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學習習慣適應的過程。因此,站在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學生在“金屬的性質”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借助各類的化學模型、化學符號進行深入探究,通過實驗論證、實驗計算等方法了解各種各樣的化學現象。
二、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結合學情分析教學內容,奠定核心素養教育基礎
想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從學生入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情為導向分析教學內容,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金屬的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進入九年級的學生,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化學積累后,會對化學的相關知識、概念、原理等形成一定的認識。基于這一實際學情,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學生關心或者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自主探究,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聯系現實生活分析化學,促進學生宏微結合素養
化學本是一門來自于現實生活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或以生活化情景導入課堂,就能使學生從生活的宏觀角度進行知識分析,從化學的微觀角度看待生活,從而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進行“金屬的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入手進行導入。
師:金屬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學們可以說出生活中金屬的用途嗎?
生:鐵鍋、不銹鋼鍋、鋁鍋、金項鏈、銀鐲子、電車、汽車、樓梯欄等物品的材質都屬于金屬。金項鏈、銀鐲子都屬于裝飾品;汽車屬于交通工具;鐵鍋、鋁鍋等屬于廚房用具。
生:還有鐵鍬、鋤頭的組成部分中也有金屬,屬于農具。
……
師:這里,大家提到了很多種金屬的用途。從這些用途中我們可以發現,金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這些是我們從生活的顯性性質方面就金屬的作用進行的分析,那么從隱性性質方面,這些金屬又有哪些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屏顯)
金飾銀飾:金石類的共性,氣躁、吸血,為氣盛陽剛之品。《本草鋼木》中指出,黃金有治療肺癆、安養五臟、排膿托毒等作用。
師:所以古人都喜歡佩戴金銀飾品。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但是,一不小心,金屬也會帶給人意想不到的危險。
(屏顯新聞)
1996年,19歲的東北小伙宋某,在上班的路上,看到地上丟著一個像鑰匙串的金屬,以為是別人丟掉的東西,就撿起來放到了兜里,就是這個操作,讓他丟掉了雙腿和左臂,在以后的歲月里,更是飽受這種放射性物質的折磨,最后在2019年不幸去世。導致他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就是一種金屬銥,人工放射同位素192Ir。
師:這種放射金屬或許距離我們的生活還相對較遠,近一點說,我們家中肯定有用到鋁鍋的吧,鋁鍋不宜用于高溫煎炒,高溫或者金屬鏟在炒菜時與鋁鍋碰撞、摩擦都有可能使鋁的成分釋放出來,這些成分溶解到食物中,對人的神經系統會產生不良影響,會加速人體衰老。
在以上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利用時政新聞和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金屬引導學生對金屬產生了立體的認知。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構建起了現實生活與化學知識的關系,認識到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對生活中的金屬現象展開了具體的分析和討論。教師利用生活現象激趣,引導學生用已知的生活經驗分析化學知識,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意識,還促進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掌握,實現了對學生宏觀與微觀結合素養的培養。
(三)結合現象開展細化分析,凸顯化學分類表征素養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各種化學反應現象,還需引導學生就這些現象進行分類、對比,借助學生對現象的細化分析,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教學“金屬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播放Mg、Al、Fe、Cu四種常見金屬常溫與燃燒情況下的特點,要求學生設計對比表格,引導學生進行細化分析。
在微課中,學生可以通過調慢速度,仔細分析化學現象,并進行具體對比。這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質量有積極意義。有的小組結合微課視頻繪制了下面的對比表格:
在對比表格的輔助下,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出Mg、Al等金屬發生的化學反應,對其有更加深入的認知。另外,通過對比,學生也可以了解這些金屬中哪些更加穩定,哪些更加活躍,對金屬的化學性質有明確的認知。
教師引導學生就化學現象進行細化分析,能使學生從細節處探究化學知識,可促進對學生化學分類表征素養的培養。
(四)借助化學實驗動手實踐,提高學生實驗探究素養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實驗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優化學生的實驗探究素養。當然,雖然九年級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相對成熟,但化學實驗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保障學生的安全,同時保障化學實驗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進行金屬與鹽酸的反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實驗:
在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稀鹽酸,再依次加入銅、鐵、鎂等,觀察實驗現象。.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另外,一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因為不嚴謹,發現最后的結果與教材中展示的不一致,于是就進行了分支探究,了解哪些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了影響,這些因素在實際生活中是否體現了出來,能否利用這些因素進行二次探究等。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得到了實驗探究素養的培養,還進行了適度的拓展延伸,創造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五)借助方程式整合,促進學生變化與平衡思想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方程式能濃縮化學知識,從而方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重視學生對化學方程式的探析。例如,在進行“金屬的性質”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己的實驗過程構建和分析化學方程式。因為在實驗中有了親身體驗,能夠避免學生以往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遺漏化學反應條件的問題,同時還能清晰地了解到化學反應前后出現的物質,體會到配平的意義,認識到化學的變化與平衡思想,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需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本,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安排教學內容,借助生活化的導入,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借助微課視頻開展對實驗的細化分析,借助實驗加深學生對化學的感悟。通過這樣的形式把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濤.基于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化學課堂構建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6):224-225.
[2]李斌.試析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學科核心素養[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