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芳
【摘要】隨著《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等文件的出臺,核心素養成為當前高中教育的重點關注內容。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歷史理解、家國情懷、史料實證以及歷史價值觀,實現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綜合提升,是高中歷史教師在新教改背景下需要思考的重要內容。地域傳統風俗文化作為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對于學生文化素養和歷史素養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核心素養視角,針對紫金風俗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融糅展開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有用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紫金風俗文化;高中歷史
近年來,我國高中學校的教改工作不斷深化,對于歷史學科的教學來說,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在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下,歷史作為重要的文化、社會學科,對學生思辨意識、文化素養、愛國精神等方面的培育有著積極作用。就此來看,地方性的傳統風俗文化對于歷史素養的培育也有著重要意義,是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有幫助的教育資源。紫金風俗文化在課程教學中的糅融,可以在豐富歷史資源的同時,為課堂注入新鮮活力,實現學生知識和各項能力素養的綜合培育。
一、歷史核心素養特征
(一)學生發展的關鍵素養和必備素養
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對學生情感認知、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學校作為學生能力發展的“主陣地”,要將歷史核心素養的五大內涵貫穿于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有效提取其中最為基礎、最為精髓的核心要素,并轉為自身動力,推動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三維目標有效整合
歷史核心素養以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為導向,在原有的《歷史課程標準》及教學目標中進行整合和提煉而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素養,其在學生學習的驅動下,又將三維目標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必備品格,既增強了歷史知識的交互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相比于傳統的“三維目標”育人理念,歷史核心素養是課程與品質的有效整合,并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對其核心內涵進行豐富,將學生主體在課堂中彰顯出來,達成教育對人性本質的真正回歸。為此,基于新時代背景,教師需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強化其主動意識的形成,依托歷史知識的有效傳遞,加速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
(三)歷史知識的有效載體
目前,很多高中生對于核心素養的解讀只是流于表面,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主要依賴死記硬背,很容易遺忘。要想達到培育歷史素養的目的,必須要以學習為載體,通過不斷積累,實現質的變化。不僅如此,歷史知識也是信息傳遞、能力提高和情感體驗的“阿基米德點”。教師在開展各環節活動的時候,需要將傳統的以知識為主的傳授理念轉變為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育人觀念,把歷史知識作為素養培育的載體,通過多元化的活動、手段,通過合理加工、科學引導、有效內化等方式,推進學生素養的綜合升華。
(四)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人文素養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早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范疇,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育不僅要為學生日后的深度學習鋪路,而且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將其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動力,使其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學生離開校園以后,也要積極運用歷史核心素養去正確看待社會發展規律,并通過不斷地學習探究以適應社會發展潮流,促進自身道德素質全面提升的同時,展現個人價值,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紫金風俗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融糅路徑
(一)把握歷史維度,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歷史學科依托其特殊的時間屬性,使得歷史的發生必然帶有濃郁的時空元素。為此,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立足歷史知識的特殊屬性,把握時空維度,引導學生思考的同時,構建以“時間”為導向的知識體系,使其在理論層面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
紫金文化是河源地區的特色風俗文化,隨著多年的歷史發展,紫金風俗文化在得以傳承發揚的同時,其涵義也始終在不斷地豐富。從這一點來看,將紫金風俗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有效融糅,對于高中生的時空觀念培養具有積極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將紫金風俗文化中“敬老文化”這一內容融入到歷史教學中。“敬老文化”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教師可以將自古以來“敬老文化”的歷史發展向學生進行充分展示。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有關“三老五更禮”“供養機構”“社會制度”“王權制度”等有關“敬老文化”的歷史資料或影視視頻,對這些內容進行篩選、處理與加工,以時間與空間為切入點,制作多種形式的微課視頻,并在視頻中合理穿插一些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歷史時間順序的思維導圖,通過圖片、影像等形式對重要的轉折點進行補充說明。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以“年份+事件”的方式對涉及到的知識進行整理,并將不同歷史時期對應的文化、制度進行標注,完善“歷史年表”的同時,使時空觀念的幼苗在學生心中茁壯成長。
(二)深挖文化資源,增強學生歷史理解
紫金風俗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資源,在歷史教學中融糅能夠有效豐富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拓展視野。為此,教師要深度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加強情感教育滲透,保證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強化其歷史理解力。
基于紫金風俗文化的融糅,針對“祠堂文化”這一內容,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設置多個導學問題引導其進行組內交流。如,針對祭祀文化,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印象中的‘祭祀’是什么樣子的?”“祭祀活動的分類怎么劃分?”“祭祀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的傳承意義是什么?”等,學生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魚骨圖”幫助學生對該風俗文化進行梳理,并結合史料、圖片、影像等資料引導其進行深入探究。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增強學生情感認知的同時,使其更為準確地把握歷史背后蘊含的文化情感,從而提高歷史理解能力。
(三)開展文化實踐,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在歷史素養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要具有良好的家國情懷。這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之一。當學生理解家國情懷的含義后,就能夠提升國家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能夠在歷史學習中收獲情感成長,讓學生能夠以史促進個人成長,讓學生將來主動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之中。在歷史教學中開展紫金風俗文化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興趣,進而推進文化傳承,厚植家國情懷。
在教學“祠堂文化”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通過網絡、詢問長輩等不同途徑,探尋自己家鄉的祠堂文化,并通過多方資料的查閱,將其中涉及到的祭祀文化、譜牒文化、風水文化、楹聯文化、建筑文化等進行記錄,在課堂教學時,由學生依次上臺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比如,有的學生以建筑文化為中心展開了探索,對祠堂建筑的古樸典雅、制作嚴謹、工藝精湛等特點進行了非常細化的探究。在其實踐過程中,學生深入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精妙之處,并體會到了古人的智慧,家國情懷得以充分激發。
(四)依托歷史材料,強化學生史料實證能力
“史料實證”即對歷史材料的辨析能力。對于高中生來說,史料的辨析能力在其歷史素養的培育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應將這一點重視起來,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引入歷史材料,在材料辨析中強化其史料實證。紫金風俗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史料記載。這些歷史材料都可以成為教師的歷史教學素材,以實現史料實證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紫金客家婚姻禮節習俗”的歷史教學中,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族的婚姻禮節、流程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其中所滲透的歷史知識、文化,同時提升學生的素養水平。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史書、網絡、民俗故事等資料搜集相關的歷史記載,并經由查證后,將一些確定可信的與傳統婚姻習俗相關的歷史資料引入課堂,同時借助相關的紀錄片播放,將“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轉屋”等風俗禮儀進行充分地展示和詳解,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歷史材料進行深入辨析,了解當時這些習俗的具體流程以及各個環節中所代表的文化和態度,明白其中的深刻涵義,實現史料實證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出自己對傳統客家婚姻禮節習俗的理解,并以小組形式還原這些環節的場景,使其在實際體驗中,實現對歷史文化的深入感受和理解,切身感受歷史材料中所展示出來的內容,深化史料實證的培養。
(五)深入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樹立歷史價值觀
據新課標的要求來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涵蓋范圍中顯示了“歷史價值觀”這一條。這表明在歷史教學中強化價值取向指導也是歷史教師的重要教育內容。對此,教師應該將歷史價值觀滲透到課程內容中,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指導學生追求正確的價值取向。傳統文化中的內涵極為豐富,這對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引導具有重要意義。在紫金風俗文化的融入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文化的內涵,以內涵引導學生對真實的歷史展開價值判斷,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紫金客家人的“喪葬禮儀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教師便可以利用這部分內容,引導學生深挖其中的文化內涵,并從中凝練出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將客家“喪葬禮儀”的發展及流程制作成為微課視頻,并在課堂中播放微課,引出本課的主題內容。其次,在微課的輔助下,針對“彌留”“洗澡(抹身)”“出廳堂”“請理事、禮生”“揀日課”“報生”“戴孝”“入殮”“行祭”“送葬”“還山”等流程以及其中各項習俗禮節進行深入解析,并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文化內涵的探究。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大家都聽過‘披麻戴孝’,你覺得‘戴孝’中的‘孝’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文化含義呢?”并引導學生對此展開深入探究。以此引導學生對我國的“孝文化”進行進一步的了解,明白“孝”之內涵,知道“孝”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從中凝練出要孝順父母、敬愛長輩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價值引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如今歷史教育已經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歷史教師要以核心素養提升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核心素養的要求展開教育,創新教學課堂,將鄉土民俗文化融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拓展學生對于歷史的認知視野,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好的學習體系,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新勇.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傳統文化教育滲透——以統編教材“中國古代文學”專題教學為例[J].歷史教學問題,2021(3):161-165.
[2]曾秀芹.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與反思[J].當代家庭教育,2020(32):94-95.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