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摘要:英語是高等院校的基礎性學科,具有雙重形態,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語言技能?;谛聲r代要求,教師要遵循新課改要求,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文素養為教學方向,將學生培育為復合型的英語人才,這也符合課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在當今復雜化的社會和教育環境下,信息傳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數量種類龐大,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則會對思想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教師要全面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課堂,有機融合英語和思政教學,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價值與道德因素,全面強化學生的語言文化、思辨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體系。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機制融合
引言: 伴隨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英語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學科,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具有很好的奠基作用。英語學科是一個多元素的混合體,受到多種語言文化的碰撞沖擊,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念。因此,大學英語教育要重視思政的融入,巧妙滲透,從批判性角度出發,提取有價值的部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理念信念,成為新時代英語專業人才。本文會從多個角度論述,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依托英語學科,滲透思政元素
英語學科在大學教育中占據著關鍵性地位,而思政政治隸屬于公共體系,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的理論課程,具有導向性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就業激烈化,對學生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知識水平、思想道德。目前,很多大學生都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學習英語知識中吸取一些不正確的內容,侵蝕著思想健康。因此,近年來,高等院校開始大力改革,提出了“育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明確課程思政在英語教學的作用與價值。從實際調查發現,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加之英語學科的特殊性,英語教材內容大多是國外文章、外來思想,這無疑會影響著大學生三觀的形成。所以,教師要貼合現實情況,改變單一的機械灌輸方法,正確看待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引入一些積極健康元素,挖掘其中的思政知識點,強化學生的思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英語和德育教學目標。
二、突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輔助英語教學
語言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英語則是其中的分支,主要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意識形態工具,具有排他性,傳播著他國的思想文化?,F在,很多學生為了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能力,會自覺的閱覽一些英語期刊文章、收聽英語廣播、觀看電影等,這些都是掌握英語知識技能的途徑,但其中的西方思想價值觀很容易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學校要重視思政教學規劃,精細設計,以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端正思想觀念為主,有序開展教學工作。然而,現在一些高校英語教師都不重視思政教學,認為與自己無關,只要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度即可,沒有深入挖掘潛在的思政元素,導致思政無法有效滲透。所以,英語教師要正確認識,集合多種教學手段,不僅要教授英語知識,還需指導學生如何學習,提高文化素質,從而適應復雜化的社會環境。
例如,在教學“section a: the trash man” 單元中,學生需要先初讀課文內容,完成課后問題“what’s your ideal job?”很多學生都會回答“我向往高工資,并有社會定位的工作”。之后,以“Different work contents”為主題,開展一次英語辯論會,讓學生正確認識到崗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要心存偏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口語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在多媒體中設置多個問題板塊“How to quickly adapt to college life? How to plan life and work?”,邀請學生上臺表述自己的意見,同時,教師也會搜集不同學生的英語發音問題,做好輔導,系統化的講解,幫助學生解決口語問題?;蛘撸谟⒄Z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英語名人名言“No difficulty, no success ”,鼓勵學生,達到英語與思政的高度融合。
三、有機結合,實現育人目標
英語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點學科,面向全體學生,知識涉及面較廣,也是思政教育的一個平臺。大學英語傳達的是西方的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思想價值等,無形對學生產生影響。由于語言文化的交融性,英語學科也會隱藏著一些不好的知識,部分學生缺乏思辨能力,則會偏離教學方向。因此,英語教師要重視思政教育活動的開設,有意識挖掘素材,實現育人效果。
例如,在教學“Olympic standards”章節內容時,文章講述了一些奧運選手違規使用藥劑,揭示了誠信品質的重要性。學生要分段閱讀,概括文章主旨“In competitive sports, we should be honest and fair”。在學習課文后,學生也能夠從生活人物中尋找榜樣,積極看齊。又如,在教授一些詞匯“passion,goal,determination”中,教師可以從一些組織一些勵志的句子,要求學生翻譯,間接性認識到思想道德品質對大學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意義;之后,發布一些詞匯,“金錢、榮譽、欺騙等”讓學生改寫英文句子。最后,進行一次課堂演講,由學生自主選擇。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專業與思想素質的協同提升。
總結:基于文化交互環境,英語已經成為了高校教育的重點部分,是大學生語言學習的必要階段。因此,教師要嚴謹備課,加強德育設計,實現教書育人目標。從長期發展角度來說,教師思想政治水平或多或少會對教學產生影響,所以,學校要抓住這一點,從大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整合英語和思政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為高效學習英語知識提供必要的思想支持。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轉變觀念,將思政引入課堂,促進大學生全面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 課程思政與立德樹人內涵探索——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J]. 外語研究, 2021, 38(3):7.
[2] 張苗. 課程思政建設在高校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 2021(1):2.
[3] 李婕, 劉雨薇. 基于動態評估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促進路徑——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 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