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營
摘要:近年來,國家教育進程不斷推進,使得諸多全新的教育政策、教學手段出現在廣大教師群體的視線當中,對傳統教學模式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小學低段數學教學的發展。“雙減”政策作為時下備受關注的教育政策之一,它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進而助力小學數學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學生;數學知識;教學手段;“雙減”政策
小學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起步階段,在此時,學生的智力、思維發育速度加快,對于各種文化知識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國家也頒布了諸多幫助學生學習的政策、律法。本文,將從“雙減”政策的角度出發,簡要探究這一政策影響下的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分析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取用。
一、“雙減”政策的含義
“雙減”政策與傳統教育政策不同,它存在兩層含義,表層含義要求教師最大程度減少學生的作業總量、減短學生的作業總時長,降低學生源自課后作業的壓力。而深層次的含義則要求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利用更具活力、更加生動的方式進行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夯實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
二、“雙減”政策下的有效教學手段
(一)開展數學游戲,提高學生學習參與
學生對于游戲活動有著更為強盛的親近感,在做游戲時往往會表現出更為靈活的思維以及更為專注的精神狀態。開展數學游戲教學便是教師以此作為授課的切入點,將現階段的數學知識內容與備受學生喜愛的游戲項目進行深度融合,為學生創設輕松、歡快的游戲氛圍,使其置身當中,在做游戲的環節中,逐步掌握當前的數學知識。這一教學手段不僅有助于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助于強化學生對于學習樂趣的感知。
例如,教師在教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課程時,可以選用趣味問答的游戲作為教學的載體。在該游戲中,教師需要負責提問與計分,學生負責計算與回答,率先得出正確答案的學生獲得一分,游戲結束時,分值最高者獲得勝利。如“同學們,請問6+3等于多少呢?”教師給出第一題。學生A舉手表示:“老師,等于9。”“很好,第二題是……”除常規的計算題目外,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問題的難度,如“老師手里有9個蘋果,昨天吃了一個、今天吃了兩個,那現在手里還剩幾個呢?”教師選用問答的方式進行游戲化教學,既能夠滿足學生喜好玩樂的成長天性,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進而在游戲化的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運用案例分析,強化學生知識理解
數學知識本身存在較強的抽象性,對于邏輯思維尚未完全成熟的學生而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較大的壓力。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則可以運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授課。這一教學手段主要是指教師將生活中具體的現象、事物帶入到教學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分析、解析的方式探尋其中包含的數學知識,有效降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現階段的知識理解水平。
例如,教師在教學“圖形運動”這一課程時,可以選取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作為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授課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繪畫某一圖形,并結合于此講解“圖形運動”的概念。而后,教師可以帶入生活案例,讓學生獨立思考其中包含的數學知識。如。教師選用“公路上疾馳的汽車”作為案例,并引導學生思考其中存在的圖形運動知識。學生A表示:“老師,汽車沿直線前進的軌跡就是‘平移’運動。”學生B進行補充:“老師,汽車車輪轉動就屬于‘旋轉’運動。”教師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授課,既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掘數學知識的技能,進而在案例解析的環節中,逐步增強學生對當前數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三)組織應用演練,落實學生知識運用
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課內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課外的生活當中。也正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不能僅講解教材當中涉及的知識,還應結合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進行應用練習,以此發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這一教學手段主要是指教師將教學視角延展至生活當中,根據當前的教學需求,將之與生活場景、生活現象進行有機結合,并以例題模擬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從而培養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程時,可以創設生活中購物的情景,并結合計算知識設置問題。假定,商店中的鉛筆1元一支、橡皮1元兩塊、尺子2元一把、作業本5元三本,手中一共有現金20元,如何購買可以花完所有錢,且購買的商品能夠平均分給三名學生。在這一生活例題中,學生不僅需要思考如何購買才能夠使最終價格等于20元,還需要權衡如何配置才能夠均分給三名小朋友。又如,教師在教學“觀察物體”這一課程時,可以將圖形知識與生活事物進行整合。如,教師指定若干種類的圖形,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如何搭配才能夠將平面圖形拼接成密閉的立體圖形。教師采用應用解答的方式進行授課,既能夠深化學生對當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凸顯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進而在知識應用練習的過程中,逐步強化學生知識運用的技巧與技能。
總而言之,教師欲落實“雙減”政策的教育要求,不僅要降低、減少學生源自作業的學習壓力,還要根據當前的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的手段,確保課堂教學有效開展、高效進行的同時,不斷引發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不斷發展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進而為學生的學業進步、個人成長起到關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藍美艷.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寫算,2020(22):66-67.
[2]司璐璐.例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3):73-74.
[3]林巖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華夏教師,2020(2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