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
摘要:國家教育事業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得諸多新式的教學手段出現在廣大教師群體的視線當中,對傳統教學方法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促進著小學數學現代化教學的發展。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題目預設的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獨立或合作的探究與研討,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突破教學的難點,深化小學生對當前數學知識的掌握。本文,將從探究式教學法的角度出發,簡要分析這一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取用。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小學生;數學知識
新課改政策的落實與發展,要求教師在授課時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要在教學的環節中時刻突出小學生的主體位置,并激發小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用探究式教學法不僅與新課改理念不謀而合,還可以有效活躍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點燃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助力小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與學習成績增長。
一、生活探究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數學知識其本身存在較強的抽象性,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往往會遇到較大的阻力。對此,教師可以立足于生活視角,采用生活探究教學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即,教師將現階段的數學內容與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進行整合,借助小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熟知的生活現象作為教學的載體,讓小學生在探究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現階段的數學內容。這一教學手段既有利于將抽象的數學內容具象化,還有利于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辨認方向”這一單元的課程時,可以選用生活探究教學法。該部分教學的重點是讓小學生了解方向與位置的關系,并掌握辨認的技巧。因此,教師可以將校園作為中心點,選定周圍標志性的建筑物作為參照,以此構建方位圖。而后,教師可以設置部分較為簡單的探究問題,借此引發小學生的思考。如“建筑物A位于校園的正北方向,建筑物B位于校園的正西方向,那么建筑物A與B分別在彼此的什么方向?”等。教師依托生活布置探究題目,既能夠完成現階段的教學任務安排,還能夠培養小學生在生活中發掘知識的技能,進而在分析、探索的過程中,強化小學生對當前方向知識的理解。
二、團隊探究教學法,發展學生學習能力
團隊探究教學法顧名思義,即,教師改變以往整體教學的思路,將班級小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并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需要,為各個小組分別布置探究題目,讓小學生在小組內部集思廣益,探尋結果。這一教學手段不僅有助于激發小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還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并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旋轉、平移和軸對稱”這一單元的課程時,可以將小學生劃分為4-6人的合作探究小組。該部分教學的重點是讓小學生知曉“圖形運動”的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先整體講解當前的全部內容,讓小學生對現階段的知識產生初步的理解。而后,可以給予小學生一定的自主研討時間,讓其結合生活中客觀存在的現象進行深度分析。如,某小組的探究題目為“生活中的‘平移’現象”,成員A首先表示:“公路上小汽車沿直線前進的軌跡就是平移”。成員B進行補充:“垂直電梯運作時也是在進行平移運動”。成員C又說:“……”教師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教學,既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還有利于打破以往“師授生從”的教學格局,進而在小組研討的過程中,使小學生掌握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技能。
三、關聯探究教學法,塑造學生應用技能
數學知識存在極為多樣的表現形式,不同的知識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性。關聯探究教學法便是教師立足于此,將多種知識進行融合,以此引發小學生的思考。這一教學手段既有利于培養小學生更加嚴謹、更加嚴密的思維,還有利于深化小學生對不同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關聯探究教學法來塑造小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
例如,教師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這一課程時,可以將之與“年、月、日”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整合。教師在設置探究問題時可以從時間的角度出發,結合生活中各種行為所需的時間,以此創設具體的運算題目。如,“每天洗漱時間需要花費45分鐘,吃飯時間需要花費1.5個小時,一個月下來,用在‘洗漱’和‘吃飯’的時間有多少呢?”在此一問題中,小學生不僅需要分析運算涉及的數值,還要解析“分鐘”與“小時”之間的換算,以及“日”與“月”的關系。教師將不同的數學內容進行關聯與整合,既能夠鍛煉小學生的邏輯分析思維,還能夠強化小學生的計算、推理能力,進而在知識聯動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小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技能。
總而言之,探究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滿足小學數學教學的種種需求,還可以切實提高小學生知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促進小學生數學課業成績增長的同時,更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進程。
參考文獻:
[1]劉旭東.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0(19):157-157.
[2]黃繼桃.探究性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巧妙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