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霞
摘要: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促進學生進步,需要在基礎的知識教育和理論教學外,進行一些能力上的訓練和教學,這些能力當中就包括思維能力。也因此,思維訓練就成為了促進學生進步的重要教學內容和培養訓練項目,也因此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加強了對這一內容的訓練,也正因此本文就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分析,具體的論述了相應的訓練對策,希望本文研究分析的內容,能夠對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訓練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會發現一些學生在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時的思維比較簡性化。如在一些簡單的應用題中,他們不能認真審讀題目、找不全或找不準數學信息,不會精準理解題目設問的意圖,實施有效的解決方法,很多是跟著感覺簡單地進行計算,結果有一些小的思維轉換就掉進問題陷阱中。這主要是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訓練和培養不到位造成的。在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尤其要重視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訓練和培養呢?
1.聯系生活進行思維訓練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數學認知興趣,注重情感調動,多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并在具體內容的教學中聯系生活,引發學生認識與思考,并多讓他們通過數學實驗活動提升方法和思維運用的效果。如上學時間的學習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幾天上學途中所用時間的記錄、分析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時間意識,獲得一定的數學描述、整理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前布置任務,請家長幫助做上學時間記錄,然后在收集數據之后,嘗試完成教材表格。可以小組合作,小組內進行了解、分析和深入思考,探討不同日期到校時間的差異以及為什么有差異、差異說明了什么問題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整理,得出一些統計思維和方法。
2.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開拓思維
小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出錯,可能是基礎知識不牢固,或者是對問題的認識、理解和方法使用上出現了偏差。在涉及一些思維方法培養的學習內容時,要加強基礎知識、能力獲得之后的訓練與提升。如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中,學生常常不知道怎么割補。教師先通過典型題訓練,如三角形與梯形的組合、三角形與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組合,三角形與圓或者與半圓的組合,讓學生在訓練中提升觀察和分析能力,不斷訓練他們將組合圖形切分成可以計算的常見圖形的方法,并進行總結。如此,學生再遇到這樣的組合圖形的面積運算中就能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從而形成如何確定是哪些圖形的組合,如何切分,如何確定邊、高或者半徑等,如何最簡便地切分等思維順序,在割與補的選擇中找到捷徑,快速而有效地解決問題。在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訓練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對類型化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的認知和掌握。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知識的豐富、題型的轉化,力求讓學生在解決一道題后,形成一類問題的解決思維,并不斷訓練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提高數學學習素養。另外,教師在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訓練和培養中,還要注意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通過微課實施教學。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微課對新學的、需要學生掌握的某個知識點進行指導。
3.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創造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很難在一個座位上長時間安靜地聽數學老師講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多為學生創造一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展創造性思維。由于操作是一個依靠手、腦、眼多器官協調運動的實踐,所以,學生通過實踐,手使腦變得更聰明,腦使手變得更靈活。實踐證實,愛動手的小朋友思維往往更活躍。比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即可讓學生將各種幾何圖形畫在紙上,然后通過剪、折、疊、看、畫尋找圖形中的對稱規律,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除了書上提供的圖形,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留意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體悟天然的對稱美。比如,蝴蝶的翅膀是對稱的,蜻蜓的兩翼是對稱的。通過做書上的圖形類習題和對生活中對稱現象的觀察,學生會對此部分數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在將來從事與造型藝術相關的工作時,便會想到借助對稱來表現美,這等于為學生的審美打下了基礎,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4.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培養探索行為
數學問題需要不斷變換形式,升高難度,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面對難題,不同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有的學生見硬就回,經過幾分鐘的思考,如果沒有解題思路,就會尋求他人的幫助;有的學生則喜歡迎難而上,不求得答案決不肯罷休。教師應鼓勵學生面對難題發揚探索精神,敢于挑戰。學生在向難題挑戰的過程中,思維會越來越活躍,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會越來越強。比如,在學習加減法時,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為學生出這樣一道題:現有10斤豆油,盛在一個10斤的油桶內。此外,旁邊還有一個能裝7斤油的空瓶和一個能裝3斤油的空杯。現在要求學生只憑借現有的三種容器,將10斤豆油平均分成兩份。此題難度較高,所需知識卻只限于10以內的加減法,思維活躍的一年級小朋友也有可能將問題解決。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教師應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尋找解題路徑。當然,對于實在沒有解題思路的學生,教師可以略作提示:10斤油平分之后每份是5斤,現有一個空杯,能裝3斤油,那么,怎樣能夠獲得2斤油呢?思維活躍的同學在教師的提示下,有可能求得正確答案。數學教育要求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這需要科學系統的訓練方能完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典型實用的例題,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以及思維訓練的更有效進行,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多方面的手段應用和工作落實,包括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培養探索行為、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開拓思維、聯系生活進行思維訓練、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創造興趣,只有將這些工作落實到位,才可以實際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尹雪萍.小學數學發散性思維訓練方法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4):132-133.
[2]李勝權.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落實思維訓練[J].小學生(下旬刊),2021(05):110.
[3]羅紅麗.小學數學思維訓練策略例談[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