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英
摘要: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看學生是否真正參與課堂,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關鍵詞:情景;探究;激勵
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最基本條件。我們從實踐中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廣度與深度,直接影響著我們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專家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質量”。那怎么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善學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導入激趣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是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的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課堂教學要有藝術的導入。一堂課導入精彩了,就能讓學生情趣盎然,就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上課伊始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們誰見過的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學生哄堂大笑,緊接著問:“既然大家都笑,說明我說錯了,那么橢圓做車輪行不行?”學生肯定說不行的。那么問題就引出來了,“為什么車輪一定是圓的,方的、扁的都不行呢?”學生答不上來了,這時我接著說:“我們今天就學習這個問題。”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圓的概念,進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情境激趣
創設情境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我在教學“圖形變變變”時,創設了以下教學情境: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去旅游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所看到的制作出來,就像畫畫一樣。這樣教學,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了快石頭激起朵朵浪花,產生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訓練
信息技術教學重在學生思維的訓練和操作。有關專家也曾經提到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就是看教學中學生是否有思維實質的參與。我認為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與學相統一。如在教“圖形變變變”時,剛好要用到旋轉角度,我就設計了一些數學問題及思考。其中,有個學生很快就能說出旋轉90度,總共旋轉4次,在這個基礎上,學生議論開了,很快有的學生就提出如果旋轉60度,總共旋轉6次會怎么樣呢?然后自己嘗試操作。學生的思維有時候,有許多閃光的地方,只是我們老師不善于發掘罷了。一個人的智力畢竟是有限的,群策群力方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像這樣,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在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計算問題時,思維就活了,有些問題他們自己就解決了。因為他們的思維是發散的,想問題的角度是多方位的。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到了“人人學有價值的信息技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信息技術”。
三、課堂教學中充分預設并注重問題的生成
打造高效課堂不是輕易能辦到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精心預設一些問題,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到掌握解答這些問題的方法。因為如果教師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隨時都有可能被學生問倒。從理論上講,教師預設問題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的環節等各方面都要做出預判,實施時不能打亂課堂教學的秩序,如果教學的秩序打亂了,預設的問題就沒法往下講了。生成的問題,教師要有預判,當成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納入正常的教學范圍。當然,也有意料之外的情況,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教師預設的問題與課堂里隨機生成的問題是不矛盾的,有的教師把生成的問題歸咎于學生的搗亂,這是不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做好預設的同時,也要具備生成意識,寬容地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的問題。如我在提出問題時,學生的方法參差不齊,有的很好,有的時沒有任何根據的亂找,這能否定義為有意搗亂呢?不能!認識問題的能力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是不一樣的。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馬上給出正確的答案,也沒有用事先預想好的思路拉著學生走,而是就學生的思維方式,演繹結果,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學生隨意生成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達到了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
總之,作為教師一定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他們主動探究和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未來實現主動學習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