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要:面花是一種面塑藝術,早在宋代《東京夢華錄》等書中就有了詳細記載。面花制作精巧、造型美觀、民俗內涵豐富,貫穿于婚嫁、喪葬、滿月、慶壽等各個階段的人生禮儀之中,結合食用性和觀賞性于一體,是情的使者、是禮的載體、是一種以傳統歷史風俗習慣積淀而成的極具特色的地方性文化。在初中美術校本課程中融入面花藝術,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表現,更是促使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初中;美術;面花藝術;校本課程
2014年11月,面花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面花藝術瀕臨失傳,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已刻不容緩。作為一種面塑藝術,它拙樸的造型、艷麗的色彩吸引著世界人民的目光,對它的喜愛正是因為它身上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傳承著一位位民間藝術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活化石”。
一、面花欣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想要充分感受傳統面花的藝術魅力,就要充分了解和挖掘面花藝術的文化意蘊和發展歷史,通過對面花藝術文化內涵的發揚和繼承,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對面花藝術的創新和傳承。一般來說,民俗文化在我國對情感的表達會更為內斂,中國人更是以謙虛著稱,一般不愿意對情感進行直觀的表達,通常就是通過某種物品來實現情感的表示,而面花恰好是承載情感寄托的載體。
首先,面花藝術中蘊含著豐富的寓意,通過面花的制作也表達了某種情感的表達和傳遞。例如,在面花藝術作品中,閨女出嫁娘家要送人物、鳥獸、花卉等形式的插花花饃;結婚喜事要送龍鳳花饃,象征龍鳳呈祥、喜結連理;新娘回娘家“住十”回婆家到十五天后,娘家要送各種樣式的核核饃;孩子滿月要做老虎花饃,象征著孩子虎虎生威、虎頭虎腦;老人過壽要送有蝙蝠、壽桃的花饃,寓意福壽安康等等。其次面花中還運用的“諧音”的手法,以字音對情感進行表達,例如柿子造型的面花代表“事事如意”;瓶子中插入玉如意的面花作品又譽為“如意平安”等等。最后,面花藝術還采用了象征手法,通過對一種物象的利用,來對另一種物象進行表達,例如蓋起新房,左鄰右舍就會贈送桃花饃,表達一種慶賀之意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面花學習,參與校本課程實踐
在展開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入對學生展開校本課程的開發。地方文化是在長久的歷史中經過整合和改進慢慢積累和傳承下來的,不同地方的文化是適應當地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產物,而這一文化的產物與學生的生活自然的契合。在初中美術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融入當地特有的文化藝術,可以讓學生們深入了解本地區獨特的歷史,了解多彩的文化以及發現獨特魅力的藝術,提升學生的自豪感。
例如,在對學生展開“面花”課程中,教師就以本地經典的面花作品作為校本課程的實踐活動參考教材,教師通過給學生播放有關面花的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面花藝術的歷史發展、文化寓意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講解有關面花的造型、色彩知識。最后活動環節,教師將發好的面團和色素等工具材料分發給學生們,并進行制作演示,讓學生直觀的了解面花制作技藝,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個人美術素養的切實提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親自的動手實踐,通過自己靈巧的雙手,在感嘆古人智慧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使面花藝術得到傳承和發揚,使校本課程的意義起到效果。
三、面花制作,實現動手能力鍛煉
面花制作課程的專項開展,對實現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想象力有著積極影響,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的過程中,初中美術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在美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專門的時間進行創作,以此來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
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動手能力,在進行初中美術課程“面花”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帶領著學生展開了一場專門制作活動課程。為了使學生的面花制作作品更具有靈動性,教師也為學生們準備了相應的制作工具,同時也給學生講解了面花制作的上色技巧,讓學生通過教師對面花知識的精細講解。首先,教師向學生們展示了面花的制作工具,刀子、梳子、剪刀、鋼筆蓋、花椒籽、豆子等一切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都可以用來進行制作,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己手上的各種工具進行輔助制作。然后,教師將自己帶來的各種面花造型圖片分發給學生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尋找想要制作的面花作品,也可以在教師提供真實動物、花卉圖片的基礎造型上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創新。最后,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以及自己的努力下,創作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面花藝術作品,教師也讓學生們對自己的作品創作思路進行講解,分享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所發生的趣事,以及自己通過親自動手制作所獲得的體會。通過對面花的制作,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對傳統藝術的學習熱情,也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不僅落實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任務,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面花展覽,完成傳統文化傳播
為了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情,更好地傳承中國面花藝術,搭建文化交流的平臺,以尊重差異、賞識個體、多元發展、幸福成長為社團宗旨,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例如我校以“現做現展”的形式組織了一場激烈的面花比賽活動。學生們利用相應的面花制作知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評選優秀作品,然后再進行校級的評選,將優秀面花作品進行展覽,為優秀作者頒發證書。“傳統面花進校園”的活動為校園增添一股濃郁的文化氛圍。學生在活動中深刻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質樸的精神、實現了民族文化的傳承、樹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總而言之,面花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項目,其蘊含著優秀的人文思想、藝術魅力。為了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以發揚,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要肩負起這一重要歷史責任,通過校本課程的研發,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落實傳統文化的傳播,將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袁紹華,張麗媛.陜北地區面花藝術的考察與研究[J].山西農經,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