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夢嬌
摘要:合唱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途徑,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一種方式,通過合唱可以表現出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果。小學音樂日常合唱訓練,有利于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包容,有助于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優秀的童聲合唱教學對提升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陶冶情操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展露出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本文就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性地給出改進優化建議,以期能夠為后續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建議措施
引言
音樂是伴隨人一生發展的,小到幼兒時期父母的哼唱,校園中上下學的鈴聲,大街小巷的音樂,各類廣場上的廣場舞音樂,影視媒體短視頻中的音樂作品等,我們不難發現,音樂其實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合唱教育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落實推進,培養學生全面素養發展成為了教育的總目標,合唱作為實現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高效科學的合唱訓練,有利于培養兒童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感受能力,能激發兒童通過音樂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培養兒童正確的審美觀念。
一、小學音樂教學開展合唱訓練的意義
(1)審美情趣的形成
優質且優美的音樂能給孩子帶來美的感受,演唱優質的合唱作品,會給孩子帶來好的審美體驗。每次進行合唱表演的過程,都是一次進行審美體驗的過程。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孩子體會并了解到什么樣的聲音是美的,從而感知到不同聲部之間的巧妙搭配,能夠產生不一樣的多元音色。
(2)良好品格的養成
孩子的模仿力是極強的,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就是孩子較為直接的模仿對象,在合唱團中,指揮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認知造成很直接的影響。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良好的音樂可以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當合唱團里的大部分孩子以一個優秀的行為約束自己時,新進的成員也會模仿優秀成員的做法,久而久之整個合唱團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孩子會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到好的影響,形成良好的認知和性格。
(3)自我意識的表達
在表演合唱作品時,孩子能夠在一定演唱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伴隨孩子閱歷的不斷加深、音樂技能的提升,個人內涵的不斷豐富,在表演時孩子能達到的境界都是不一樣的,當這些與音樂作品想傳達的意境相融合,也就完成了音樂表演上的自我實現。在每一次投入的完成作品過后,孩子都會有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在很大程度上,這樣的滿足和愉悅是其他人所無法體會的。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觀念落后是很多學校存在的通病,不能正確認識新課改中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是其他教育板塊所不能代替的。同時,很多家長把音樂歸于玩的范疇,有的家長認為過于專注音樂方面會影響孩子的“主科”學習,合唱是一種具有團隊屬性,需要多人之間相互配合的音樂形式,需要大家聚在一起進行多方面的排練磨合,文化課尚且顧及不暇更別說是音樂課延伸出來的合唱訓練了,所以中途放棄或者退出的事情時有發生。
(2)合唱教學形式相對單一
合唱教學是全面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關鍵所在。合唱教學中,老師僅僅只能要求學生粗略完成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知識和聲樂基礎缺乏關注,綜合能力欠佳導致學生在合唱訓練的時候不能學到有效的技巧和方法,合唱過程中也只是充當一個人數,不僅影響了合唱訓練的整體效果,還對學生本人音樂演唱能力的提高造成影響。
三、優化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建議措施
(1)組建優秀的師資隊伍
在最大限度內保障音樂教師隊伍的專業化與專職化。安排具有音樂專業教學水平的教師進行音樂課授課,教學安排上應充分考慮教師教育教學的連續性,沒有特殊情況,原則上不輕易更換任課音樂教師的任課班級。在課時安排上,除了常規的音樂課程課時量,學校可以將合唱隊常態訓練加入教師總課時量并定期予以評定考核,如此一來,既沒有加重教師的負擔,也解決了教師需要花很多非教學時間進行合唱教學的困擾。讓教師教有所得,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合唱教學中。
(2)多元化教學方法
教師需要綜合考慮,結合實際,根據學生的音樂基礎以及生活條件來選擇相應的歌曲和教學方法,與學生交流探討,尋找容易接受的合唱方法進行合唱教學。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元素融入到合唱中來。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還處于喜歡通過動作表達情緒的階段,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學習音樂之前播放動畫,通過動畫中的歌曲讓低年級學生了解到音樂中所包含的魅力,通過律動讓低年級小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節拍,培養小學生的節拍感。中高段年級合唱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當加入視唱教學,提高學生的讀譜識譜唱譜的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合唱中歌唱姿勢、呼吸方式、咬文吐字和發聲方法的訓練,合唱講究整體效果,這個要求每個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僅要演唱好自己聲部的音準,節奏,也要學會聆聽在大合唱中整體的音準節奏。
(3)加快特色校本課程開發
把本土元素引入常規合唱課堂是我國主流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也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留足了空間,讓教學符合實際,讓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學生的不同來制定靈活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本地優秀元素,創作出更多適合演唱的合唱作品,融入到合唱課程中來,越是貼近生活、反應孩子們真實想法的作品越能感染孩子,寓教于樂,實現真正的美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育中合唱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全面發展能力,只有通過完善音樂課程教學生態,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因材施教,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在國家教材的基礎上加快編創特色校本課程,更好地突進小學合唱教學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思濤.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綜合版).2019(10)
[2]張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科幻畫報.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