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現在教育當中應該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作為高中的生物教師,應該積極的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生物本身有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難懂專業性較強,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降低生物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
引言
在高中階段,生物學科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很多生物老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不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應該明確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并且在生物的教學過程當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開展生物的高效學習,使得學生將學習到的生物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當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運用能力,并且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課前導入生活化教學
為了能夠有效地突出學生在生物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注重發揮自身的領導作用,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生活化教學,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可以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將課堂導入環節變得更加的生活化,進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得一些生物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的生活化,引發學生在課堂當中進行自主的思考,增強生物知識的學習效果,進而充分的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習“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相關知識點時,因為內環境和外環境的概念非常抽象難懂,如果教師只是采用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不能真正的讓學生掌握生物知識[1]。因此,在講解這一部分抽象的生物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融合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結合初中生經常見到的生活現象詢問學生:“我們在走路的時候,有時腳會磨出水泡,而水泡是怎樣形成?在我們的人體和外界是相互封閉的,還是互相循環呢?”學生會好奇水泡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有效地開展這一節生物知識的高效教學,使得學生明確人體的內環境和外環境的各種概念,以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為了能夠有效的增加課堂學習的高效性,教師應該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想情境化教學變得更加的高效,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的生物學習基礎,創設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情境,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觀察分析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的問題,這樣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狀態,同時還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生物中的“穩態與環境”中對生活環境的保護這一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污水處理廠的圖片,并且還展示整個污水處理廠中污水的處理過程時,使得學生能夠感受生物知識的神奇性,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更加的熱愛生活,在引導學生將整個過程和想要學習的內容相結合,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設置生活化的問題
在高中的生物教學當中,很多實驗材料非常貴,因此不能在課堂為學生進行真實的實驗展示,因為有些生物實驗會用到昂貴的藥品或者是實驗試劑。而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因為受到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一些如一些實驗并不能進行真實的展示,比如細胞培養實驗,克隆實驗等等,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展示真實的實驗過程,并且還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使得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當中,結合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積極的思考,進而深入的掌握生物知識。在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時,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打破傳統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課堂的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并且還可以調動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關于“脂肪的種類”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拿兩瓶油,一瓶是花生油,一瓶是豬油。在展示這兩種油時會發現一種是液態,一種是固態,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在我們生活當中使用的油通常會選擇動物油或者植物油這兩大類,應該怎樣的區分植物油和動物油?現在課堂上有兩種油,一種是花生油,一種是豬油,為什么兩種油的形態不一樣呢?”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對學生作出正確的啟發,使得學生能夠掌握問題的本質,并且還可以通過學生學到的生物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解釋生活當中的現象[2]。
四、開展生活實踐活動
在高中的生物教學當中,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教學,通過各種各樣的生活化實踐活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的探究欲望,進而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維能力。在生活化的實踐過程當中,還可以讓學生感受生物學習的價值和樂趣,進而使得學生始終保持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當中靈活的運用生物知識,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這一節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選擇三個課題當中的其中一個引導學生在家和家長共同制作,進行發酵實踐。在制作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自主的選擇食材,并且準備發酵用到的器皿進行自主的實踐。教師在還要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現在的植物酵素這個熱點話題,讓學生在家制作植物酵素,并拿到課堂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在分享的過程當中還要分析發酵過程當中一些成分作用和效果,通過相應的生活化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束語
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和物體的學科,因此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到學生在自主探索和思考的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實現生物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曉翠. 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實踐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0.
[2]呂海霞.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