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達
摘要: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和輔導員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在思想上行動上充分認識到做好學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意義和艱巨任務,直面棘手問題和突出挑戰,著力破解難題化解矛盾,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全面謀劃輔導員隊伍建設。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校輔導員;職業化
引言: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教育部接連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等政策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納入高校人才建設總體規劃,為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了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
一、完善工作保障護航教育理想
輔導員在學生大學生涯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理順輔導員工作的主要途徑不能依靠增設其他崗位進行輔助,而是應該切實提高輔導員崗位師生比,選優配齊育強輔導員隊伍,落實待遇保障,注重人文關懷,為輔導員工作、生活創造便利條件,推動輔導員隊伍人員構成趨向合理,更加有力地發揮輔導員在立德樹人各個環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輔導員工作與推進立德樹人質量緊密相關,除了加強輔導員職業發展通道建設,支持體系和后勤保障也緊密影響輔導員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水平。做好輔導員工作,高校應充分調動組織、宣傳、學工、人事、財務、行管、團委、后勤、基建、規劃、信息等部門,形成切實可行的輔導員工作支持和保障體系,為輔導員開展工作提供充足的待遇、時間、空間、經費、平臺、交通、設施等各個方面的條件和便利,為沖鋒在學生工作一線的輔導員提供堅強的后方、充分的補給和不竭的動力,激發隊伍內生活力、專業狀態和精神斗志,統籌推進高校立德樹人事業行穩致遠。
二、重視名師打造,突出品牌效應
實現輔導員職業化,需要強化名師的支撐引領作用,建設好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名師工作室和大師工作室。高職院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是同層級院校中的人才匯聚之地,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策、思想、學術和人才輸出基地。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緊密依托已經立項的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重點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國家級、不同區域、不同層級名師團隊,形成核心+骨干的梯隊模式,針對職業化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輸出新思想、新舉措、新成果;通過定期分享、適時討論、及時總結的方式,優化輔導員職業化路徑。另一方面,輔導員名師工作室要主動扮演公共知識傳遞者的角色,通過公眾教育的形式傳遞輔導員職業化理念、方向,實現價值共鳴,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三、促進個體交流,喚醒互生共長
在輔導員職業化的過程中,除了政策的引領外,民間組織(協會、研究會、聯盟等)的交流對話也同樣不可替代。在某些情況下,民間的聲音更加靈活、獨立,其對話交流討論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能引起情感的共鳴,更容易互相認同與提升。不過,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化的民間組織機制不健全,能力相對較弱,尚難以形成對政府機構的有效補充。因此,相關部門要促進民間組織交流模式從區域走向全國,甚至支持融入國際組織。高職院校也要通過區域內的交流對話,通過輔導員的觀點、思想碰撞,提高輔導員對職業化的共有認識,激發輔導員個體追求職業化的動力。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路徑的選擇、職業能力的提升,既需要外生力量的推動,更要重視內生動力的激發。雖然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依賴高職院校實力的提升,但是隨著輔導員職業發展水平和質量的提升,也會反過來提高高職教育立德樹人效果。從邏輯上看,輔導員職業化的核心是職業認同,但認同感不是自動產生的,而是在互動、交流、討論、思維碰撞中不斷增進的。因此,職業化培育就需要有情感互動的場域,即公共空間。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既要有固定的場所、活動、形式等建成空間,也應牢牢把握發展這根主線,堅持內培外拓的策略取向,多方面協同推進輔導員職業化建設。
四、緊扣時代脈搏加強專業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加明確的任務,提出了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的總體要求。這些重要要求,是社會主義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導向,是廣大教師干部的根本任務,為新時代做好輔導員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高校的根本任務在立德樹人,輔導員作為學校立德樹人育才全過程的重要骨干力量,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擔當者,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不忘為黨育人的初心、為國育才的使命,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思考,務實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自我成長的決心、自我批評的勇氣、自我革新的氣魄,以對黨的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使命感,牢固樹立為學生成長成才真情服務的宗旨意識,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好基礎、做好研究、抓好實踐,不斷改進育人工作方式方法,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和工作理念,將輔導員工作作為一個專門交叉學科進行深入研究,提高專業本領,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建設,將輔導員培養、鍛造成為高校最了解學生、最能夠引領學生、最能夠組織起學生的教育專家和管理干部。
結論:
總之,輔導員能不能將我國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優良作風傳統有效傳承和自我革新,能否堅持發揚雷厲風行的作風、敢于擔當的作風、腳踏實地的作風、敢為人先的作風、公平公正的作風、認真負責的作風,事關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全局,事關人才培養的質量,是不少高校當前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
參考文獻:
[1]王永鵬,李浩.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J].林區教學,2020(09):12-14.
[2]張馳.高校輔導員美育育人對學生“立德樹人”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53+72.
[3]朱倩渝,張璇.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途徑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04):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