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景如
摘要:小學英語作為一門啟蒙學科,引導學生感知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比英語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教師可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推出趣味活動、舉辦故事比賽、設計創意作業等途徑,把更多趣味性、生動性的英語教學素材引入課堂中,打造英語詩意課堂,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詩意課堂;學習思維
引言:
英語課堂中,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探索,利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創設游戲情境、推出趣味活動、舉辦故事比賽、設計創意作業等,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契機。
一、舉辦故事比賽,激活課堂學習思維
英語課堂中,教師根據小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舉辦故事比賽活動,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激活學生英語學習的思維。因此,教師可創新設計故事比賽活動,搜集相關的故事資源,增設一些英語故事的創編活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詞匯、句型應用到故事創編當中,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存在局限性,在閱讀、表達、創編英語故事等環節中會暴露出一些認知短板。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干預,指導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學《What a day!》時,教師圍繞本單元的重點詞匯“cloudy”“rainy”“weather”“interesting”“fly kites”“climb up”以及句型“We saw many interesting parrots and...”“We could...”“He brought some bread and...”“She went shopping and...”,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續寫楊玲和她的朋友們的周末活動,最后以比賽的形式演繹這個故事,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任務布置之后,學生積極響應,紛紛投入到故事創編和演繹活動的準備之中。教師及時跟進,深入到學生小組之中,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指導,如注意一般過去時態的正確運用、動詞過去時的不規則變化、句子的組成結構等,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后續故事的創編。
二、設計創意作業,拓展課堂訓練視野
小學英語教材編排具有鮮明的主題,教師可根據每個單元主題的特點,設計一些注重開放性、實踐性的創意作業,讓學生在完成充滿趣味的作業過程中,不斷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具備創新意識,打破常規訓練的思維模式,依托制作創意英語書、制作英語繪本、制作趣味單詞冊等形式,促使學生在手腦協作的配合下,獲得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學《Then and now》這一單元時,主題是“過去和現在”,借助對比Mike一家人過去與現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讓學生感受科技是如何改變生活的。在文化知識拓展環節,教師給學生介紹火車和指南針的發明,讓學生說說中國還有哪些發明,由此延伸出課后作業:“借助網絡、書籍等途徑,查閱世界上第一輛火車、第一臺電視機或電腦的相關資料,同伴間互相交流信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個有關發明物的海報,課上會將優秀作品放在樓道的墻壁上展示。”
三、創設游戲情境,調動課堂積極因素
英語課堂中,教師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需把英語知識融入游戲之中,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主動挖掘蘊含其中的英語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6A Unit5《Signs》時,本單元談論的標志場景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于是,教師在“Fun time”環節創設游戲情境:借助多媒體呈現Mike在周末將要去的一些公共場所的圖片和路線,有圖書館、餐館、超市、公園、動物園、博物館等地,讓學生以扔骰子的形式完成闖關任務,從Start到Finish,在遇到“No smoking”“No swimming”“No littering”“No parking”“No eating or parking”“Danger”“Wet floor”等標志時,要求正確使用英文表達才算順利通關。學生在熟悉游戲規則后都興奮地舉起小手,產生強烈的挑戰欲望。這一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自主發現公共標識的文字構成規則,深刻理解了標識代表著社會秩序和公共法則,激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自覺遵守規則。
四、推出趣味活動,提升課堂互動品質
英語課堂中,教師要遵循多樣性原則,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趣味活動形式,如編制英語歌謠、展開趣味競賽、自制英語學具等,使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新知。例如,教學《The king’s new clothes》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皇帝的新衣》這一故事。為了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師設計多元化、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跟隨錄音朗讀,正確模仿人物的語音語調,感知故事里的人物特征,為表演活動做準備。”學生認真聆聽,重點學習和模仿故事中兩個騙子、小男孩與路人的說話語氣:“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m.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What beautiful clothes!”同時,教師給予示范指導,然后讓各小組帶著課前自制的學具,如用紙制作成皇帝的頭套和衣服、凸顯騙子人物特征的胡子、突出小男孩活潑誠實的帽子等,每個小組按照設定好的角色上臺完成故事的演繹,教師和學生代表給出合理的表演評價。
結論:
總之,打造英語詩意課堂,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品質。因此,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優化與調整英語課堂素材的選擇及活動設計,不斷增強英語課堂的吸引力,為英語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宣津婷. “故事教學”在小學高年段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2021,(44):9.
[2]李紅媛. 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評價與質量檢測方面的研究[J]. 新課程,2021,(44):58.
[3]徐潔. 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整合的研究[J]. 新課程,2021,(4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