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繼
摘要:教育是推動時代進步的有效途徑。現代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新時代環境要求教師的課堂從無效到有效、從低效到高效進行轉變。這一未來教育必經之路,牽引著我們教育人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本篇文章就針對課堂如何以“問題”為教學切入口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問題”教學;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清楚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我向學生呈現的問題或實驗活動。如果一節課有五個問題兩個實驗,那這些問題和實驗就是內容。但我要關注的不僅是教什么,還有如何教;不僅關注學生學什么,還有怎樣學。因此我對教師如何以“問題”為教學切入口展開教學,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
1 初中化學課堂分析
1.1 初中化學課堂特點
九年級化學知識點并不難,需要學生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所有的內容。學生在緒言部分嘗到了化學實驗的奧秘與神奇,緊接著一系列的實驗操作學習勉強能抓住學生。接觸分子、原子就進入初中化學第一道分水嶺,少數學生已經表現出吃力,進入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已然分化。現代教育要求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思維,還要追趕進度,致使課堂中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較少,很多時候都在填鴨教學。
1.2 現代化學教師提問特點
現代化學教師提問主要包括了五種類型:(一)為了尋求和期望獲得“是”或“否的”答案。例如:1.鎂帶在空氣中燃燒質量是不是增加呀?2.2H表示兩個氫原子對嗎?(二)“誰是......”之類的問題,答案一般非常簡短。例如:1.誰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2.哪一種氣體具有助燃性?(三)“是什么”“在哪里”之類的問題。例如:1.空氣中氧氣含量是多少?2.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四)“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這類問題尋求并鼓勵推理、批判性思維。例如:1.裝有濃氨水和無色酚酞的燒杯,為何酚酞變紅濃氨水不變色?2.紫色石蕊染色的干花為什么變紅,是什么物質使它變色?3.煤氣中毒的原因?(五)綜合類型提問,比如:1.設計實驗證明吸入與呼出氣體有何不同?2.請驗證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1.3 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的特征
中學生缺乏創造性思維,因為大多數的學習、行為和思考不是自我驅動而是被驅動。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最終目的在于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工作,一直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我們需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興趣、習慣和能力,讓他們終身受益。初中孩子存在兩極分化現象,個性張揚、頭腦靈活的孩子思維活躍,還沒等老師把問題說完,他們已經說出答案,這樣致使大多數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1.4 關于九年級學生化學學習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根據初中學生對化學學習情況的調查,在重慶市巴川中學初三年級隨機發出180份問卷,收回168份問卷,調查結果見表格。
從報告數據分析可得知,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化學教師,風趣幽默感、教學設計能力、問題處理能力、合理的提問方式都是學生關注、喜歡的方面。取長補短,不斷進步是我們初中教師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2 關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對教師的一些建議
2.1 怎樣更好的進行問題設置
進行問題設置,要考慮班級的實際情況,照顧大多數孩子的認知水平,提問應該包含不同層次水平。提問時要求舉手,問題不能懸空,比如“誰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誰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等,這樣的簡單問題太多使課堂秩序混亂,跟風、濫竽充數,老師聽不清楚回答,致使課堂低效。教師的提問應該是具有層次,逐步提升的,每一節課都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
2.2 如何調動學生,并進行有序、有效的思考和回答
在課堂已經混亂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制定自己課堂的要求,這一類簡單、一兩個字就能回答的問題,學生回答之后,老師應該重復一遍,讓所有學生確認正確的回答;難度稍微提升,教師的提問應讓學生將答案寫在草稿紙上,在恰當的時候教師進行提問,提問時再抽同學回答,并且鼓勵更多的孩子進行補充。這樣可以達到讓班上所有學生進行思考,并在教室巡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更多的問題。
2.3 “小老師”的優勢
不管是哪一門學科的學習,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會存在差異的,培養學生的表達、思維能力或者說培養自己學科的特長生是有必要的。每一個班級都有為數不少的孩子思維比較敏捷,也愛學習化學,不過每次測驗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高分或者滿分擦肩而過,這樣一次次打擊會讓他們喪失信心,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讓這一部分孩子來給大家“講”的方式,他們講的問題還是有一定深度和難度,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很樂意來做這件事情,當順利完成的時刻,我帶領大家送出熱烈的掌聲,同樣是講解一個問題,老師自己講與學生講效果完全不同,這不僅僅是培養了一個或者幾個孩子的能力,更是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3 小結
綜合以上的分析,初中化學教學對于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是專業知識,還包括各方面綜合能力,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初中化學教師的培養是一個漫長并巨大的工程,我們唯有了解現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需求,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教學設計與計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最終實現教學與個人理想雙贏。
參考文獻:
[1] 陸國志. 關于高師化學實驗教學系統的幾個問題[J]. 現代教育科學2002年第1期:64-65
[2] Marilyn L.Page. 讓學生都愛聽你講——課堂有效管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