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應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的物理知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生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讓學生熱愛科學,愿意為改善人類的命運而不懈努力。
關鍵詞:科學素養;創新思維;課堂改革
物理學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它一直引領著人類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標志。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體現物理學的本質、反映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的需求,應發揮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程標準要求就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創新是從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維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和環境,并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當然創新就要從教育抓起,從學生抓起。
在全省教育重點工作會上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指出,要精確把握課堂革命的核心要義,緊緊圍繞學生發展需求,改變傳統的,不符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模式,實現兩個轉變,即實現課堂形式的轉變,重視情境教學,整合信息技術,全面開展自助式探究式合作式互動式項目化教學;實現教學形態的改變,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線,向課堂要質量,提高學生接受程度,讓學生主動理解學習知識。
可見課堂改革勢在必行,結合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物理第14章第6節課的教學內容,融合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我在教學中將這節課如下,設計教學效果不錯,現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激勵創新斗志的導入
“大家知道嗎?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和物理大賽中獲獎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嗎?”
“是我們中國。”
“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因為我們優秀。”;“我們經過嚴格的思維訓練。”;“我們聰明。”;“我們善于答題。”
“那你們知道在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物獎中獲獎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嗎?”
“美國。”
“那你知道為什么不是中國嗎?”
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學習就是為了應用,老師今天就帶領大家創新思維,學以致用。”
從大家堅定的目光中,我知道這節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跌宕起伏的問題推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我們知道力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那么換句話說在磁場中電能可以轉換為機械能,可是當導體沿一個方向運動就會離開磁場,就不會再有力的作用,從而無法獲得機械能。請大家思考如何能使導體連續不斷的運動,從而連續不斷的獲得機械能?”
一邊演示上節課實驗,一邊提問。
“可以把導線做成線圈讓它轉動不就可以了嗎?”“看來你們也不傻啊,這的確是個好的方法和途徑,那問題是如果做成線圈轉動起來的導線不會纏繞嗎?如何克服這個困難,小工程師們。”
大家正在思考,這是一個平時很貪玩的小男生,突然激動的站了起來。
“老師,我知道,可以把一端做成軸,另一端做成環讓軸在環里轉動。”
我愣了一下,難道他在課前做了預習?接著又傳來急促的聲音:“老師,您先說行不行?”
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接著問:“你見過這樣的東西嗎?”
他不好意思的說:“我家有一個砂輪機,我爸經常在上面磨東西……”說完呆呆的看著我在等待他要的答案。
“請同學們為這位同學完美的解決方案鼓掌,他能從生活現象中發現解決方案,那一定得益于認真的觀察縝密的思考,我因為有這樣的學生而感到驕傲。”
同學們都羨慕的望著他。
“那么接下來我們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按照這種方式做好了線圈給他通電,發現它并不能夠連續轉動,剛轉過180度時又向相反方向轉,回預設的連續振動,卻只能是擺動。”我一邊演示實驗一邊繼續提問。
“老師那是因為轉轉過180度時,電流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力的方向也相反,才轉回來的。”
“非常好,那如何連續轉動呢?”
“肯定得改變電流方向,因為電流方向容易改變。”
“那需要如何做?難道要不停的更換電源正負極嗎?”
教室再一次陷入了寧靜,大家都在生活中尋找答案,認真的思考著,一會兒若有所思,一會兒又搖搖頭,我看大家也思考的差不多了,為了不打擊大家的積極性,拿出一個換向器和電刷組合,大家看看這個東西能不能方便的改變電流方向。
三、自由積極的動手操作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桌面上的器材組裝一個電動機,看哪一個小組完成的最漂亮。我指著課前拆散的小型電動機模型說。可想而知,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迅速完成了組裝并通電驗證,感受到電動機將電能源源不斷的轉化為機械能從那高速飛轉的電動機和孩子們滿臉的喜悅與成就感,我仿佛看到了科學的春天悄悄來臨。
四、放飛自我,點燃科學的火種
“實驗中小a的電動機不能正常轉動,需要用手撥一下才能正常工作,大家幫忙分析分析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吧。”
“不對,因為撥一下能正常工作,好像也不是磁性太弱。”
“會不會是摩擦力太大了呢?這個好像有可能。”
“我知道,應該是平衡位置吧,線圈受到平衡力運動狀態是不會改變的。”
原本比較麻煩的問題,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迎刃而解。
“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經歷了一起難忘的物理課,大家專注活躍的思維令我耳目一新,物理來源于生活,更要應用于生活,但是。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總會遇到種種困難,等待大家去克服,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多思考多動腦,希望大家能夠熱愛科學熱愛生活,謝謝大家。”
筆者認為:初中物理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的物理知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生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讓學生熱愛科學,愿意為改善人類的命運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