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波
摘要:在新課改日漸深化的進程中,全新的作業設計理念與方式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傳統的小學作業形式弊端顯露,為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不利影響。如今,教師的專業性與全新的作業設計方式,將學生從繁重的課業壓力中解救出來。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雙減”政策要求,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有質、精少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實現數學能力的鞏固與提升。本文主要從讓作業更具層次性、應用性、多樣性等三方面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雙減背景
作業是知識鞏固延伸、是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在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中,教師過于傾向讓學生進行寫寫算算,以單一、重復的形式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此形式枯燥無趣,不僅影響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而且也給學生造成了較大的身心壓力。“雙減”政策的實施讓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有了更多的想法與做法。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改進傳統作業的弊端,圍繞課堂上的知識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多樣的、符合學生學習的作業,保證作業量少而精,在為學生減負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與發展空間,從而實現提質減負的目的。
一、結合學生差異,讓作業更具層次性
每位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完全統一的數學作業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能適當降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學習難度,也能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供更大的進步空間,這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讓作業更具有層次性非常重要。為了實現此作業設計目的,教師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全面了解本班級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情況,在結合學生差異的前提下,設計多層次的數學作業,讓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通過相對應的作業,也就是說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知識的鞏固與提高,實現劃分作業層次性的價值。
舉例來說,教師教學《圓的面積》一課后,設計學生作業。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住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秉承“結合學生差異,讓作業更具層次性”的作業設計理念,教師提前通過課堂教學、交流、測試等方式,了解了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然后,教師依據學生的差異,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數學作業。即針對數學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設計以鞏固圓面積基礎知識為重點的作業;針對數學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設計知識鞏固與延伸的作業;針對數學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生,設計有一定難度、且有拓展知識的作業。此形式能滿足所有學生對于作業的需求,也減輕了學生的作業壓力。
二、根據生活實際,讓作業更具應用性
在人們的生活實際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生活與數學應用分離不開,結合生活設計作業,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真正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的價值。因此,讓作業更具有應用性非常重要。為了實現此作業設計目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課堂所講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合理設計應用類型的數學作業,引導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要從自己生活的角度出發,結合數學知識去分析與探究問題,使學生通過應用類型的作業既能鞏固課堂知識,又能鍛煉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舉例來說,教師教學《百分數(一)》一課后,設計學生作業。本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法。秉承“根據生活實際,讓作業更具應用性”的作業設計理念,教師讓學生從食品的包裝、易拉罐的瓶身、衣服吊牌等途徑搜集一些百分數,將其進行簡單記錄,并且讀一讀,說一說它們各自具有的含義。同時,教師結合學生生活,設計與生活有關的百分數練習題,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去思考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能力,讓作業發揮價值。
三、豐富作業形式,讓作業更具多樣性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涉及的知識點比較豐富,這也提醒教師,數學作業也應當是豐富多樣的。多樣的作業能讓小學生更有新鮮感,對數學作業更有興趣,更愿意投入到數學作業之中。因此,讓作業更具有多樣性非常重要。為了實現此作業設計目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避免作業的單一性、枯燥感,調動學生參與做數學作業的動力,使學生通過多樣的數學作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鍛煉與發展,使學生更能保證作業的效果與質量,讓“雙減”下的作業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舉例來說,教師教學《圓的周長》一課后,設計學生作業。本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簡單解決實際問題。秉承“豐富作業形式,讓作業更具多樣性”的作業設計理念,教師設計操作實踐型的數學作業,即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圓形,在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的前提下,通過實際測量、計算的方式,得出該圓形的周長。此作業形式將數學知識點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具體實踐的基礎上,提升學生數學與生活聯系的意識,強化了學生的數學實踐、探究和運用能力,讓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能得到有效發展。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分析探究,“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能在鞏固學生數學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得到更多能力的發展,也能減輕學生的身心負擔。作業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努力提升自身的作業設計理念,探尋更多的數學作業優化形式,結合實際設計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高質量的作業,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更好的感知、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實現數學作業真正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靜.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6):60.
[2]邵亞琴.尊重學生差異,優化作業分層設計[J].文理導航(下旬),2020(1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