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從林
摘要:新課改提出,教學必須兼顧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并將能力和個性作為發展核心。本文將分析小班化教學的背景和內涵,討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關鍵詞:小班化;數學教學;實踐體會
引言:
學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新課標要求要以學生的個性和能力作為發展的核心。小班化教學是一種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能夠照顧不同學生的數學智能習慣和數學學習傾向。如何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實施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落實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是本文研究的具體內容。
1.小班化教學的背景和內涵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用流水線制作相同產品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這個時代更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個性化人才。在時代浪潮的沖擊下,教育改革逐漸呈現兩大趨勢:一方面是教育的價值正在發生轉變,知識教育逐漸轉變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是教學組織形式正在發生轉變,那種批量生產式的大班教學逐漸開始向以個性化發展為特征的小班化教學轉變。小班化教學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21世紀強調現代化教育,以培養獨立人格和創新思維作為教育的核心,以培養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小班化教學完美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是人們教育需求不斷向高質量進化的具體表現,也是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
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人口增長逐漸趨于停滯,充足的教育資源和收縮的受教育人口,讓優質教育和精品教育成為我國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小班化教學,作為精品教學的表現形式之一,已經在國內部分大中型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成為流行趨勢。隨著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要不斷增長,這種小班化教學模式也正在由發達地區向外擴展。近年來,許多城市學校開始采用小班化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小班化教學內涵最根本的特質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面向學生個體,而非面向整個班級的教學模式,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無論是教學的組織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都是圍繞學生個體展開的,以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為核心。
2.小班化數學教學的實踐
小班化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開展小班化數學教學之前,需要對學生心理特征,個性特征和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各種非智力因素進行分析,再結合學生個性、數學基礎、數學興趣和數學思維等方面的差異,從學生的成績、多元智能傾向性、數學學習傾向性和學生學習態度4個方面,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整理并建立檔案。基于對學生的全面了解,采取同質分層的教學手段,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分組方法,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已達到取長補短,互相補充的效果。數學教學實踐主要由備課上課作業和評價4個實踐環節組成。
2.1備課
教師在備課環節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制定出不同難度和類型的練習作業,并盡量設置開放性題目幫助學生發展思維拓寬視野,并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教師可以教生活化的情境引入課堂教學,在情境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數學智能,在教學中發現和分析學生的智能類型和數學學習傾向,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優化下一次備課。
2.2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盡可能的選擇多元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構建多樣化的探索性活動,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激發學生的各種智能類型,幫助學生找到其在數學學習中的閃光點和興趣點。
2.3作業
在設計課堂練習題目時,可以將題目設置為簡單、中等和困難三種層次,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智能完成練習題目。這種設計對于數學智能較差的學生來說,既能夠鞏固數學基礎又能夠嘗試更難的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與此同時不同難度的題目還能起到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習題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2.4評價
小班化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和大班教學的教學評價有所不同,小班化教學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知識技能上的進步而非學習成績的上升。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教學評價時應當豐富教學評價的內容,將考試分數和平時作業成績結合起來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依據。除此之外,小班化教學評價還應當豐富評價的主體,讓學生和家長都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通過組織小組內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的形式,使學生得到更多元更全面的評價。其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制作自我認識反思表的形式,讓學生主動找出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只有在學生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加以引導,才能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習習慣和錯誤學習態度。
3.小班化數學教學實踐體會
科學研究表明,教師的視線覆蓋無法超過25個學生,如果教師教學的對象超過了25個,就會出現精力分散,顧此失彼的情況,部分學生將得不到教師的引導,是一種不公平的教育現象。小班化教學通過縮減班級人數,能夠有效減少教師精力分散的情況,教師更能夠在學生個性化發展中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
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保留了傳統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又避免了傳統教學中教育不公平的弊端,能夠照顧每個學生的智能類型和學習發展,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補充,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的來說,小班化數學教學意味著我國教育正在向著精致化和優質化方向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化教育并不是簡單的人數削減,其核心在于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將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發展作為教育的核心任務,才能激發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風霞.淺談數學教學小班化[J].學周刊:上旬,2012,(5):
[2]蔡梅花.淺談小班化數學教學[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3):191.
[3]魏俊.淺談數學課堂中的教育[J].新課程(教研版),2011,(4):73-74.
[4]曹輝.淺談數學課堂教育[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