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月星
摘要:如今時代背景的轉化,強調教學開展中注重人文關懷,因此教師就需要從關注學科到關注人,從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這些要求無不在提醒著我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互幫互助,而不是被支配和被管理的過程。語文教學中,強調通過文章內容的學習,去塑造學生的三觀,保證學生能夠對自我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有著更為清晰正確的樹立。所以說,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獨的進行文章的學習,學生是無法感受到其中語文文字的魅力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求,教師要能夠和學生產生配合,在配合中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有著更為準確的把握。那么這也就是我們所提倡的師生互動,要去增強這種互動聯系,才能使得二者之間有著更為平等的關系,在后續的教學開展中才能夠更好把握。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
那么究竟師生互動有著怎么樣的好處,又帶來怎么樣的影響呢?本文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進行一個較為詳細的探討。
一、構建良好學習氛圍
小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如果課文比較難理解,加之教師講解的內容過于枯燥,學生的注意力就更加不容易集中,為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引起人們的興趣,才會得到重視和探索。教師講解的內容和提出的問題應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這樣有利于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有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構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觀潮》時,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問學生讀了文章題目的疑問,讓學生在沒有了解課文之前深入自己對課文的遐想,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播放錄音,即收集到的與潮水相關的聲音,并問學生:“除了聲音,大家還知道有關潮水的哪些知識呢?”,引發學生去思考并相互討論。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去想象如果浪潮很大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學生會因此感到新奇,興趣被激起,在交流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漸漸的學生就會集中課堂注意力。教師課堂上布置相關學習任務,設下學習問題,可以使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思考課文內容,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促進師生關系和睦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最重要的是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生的心中,教師是一個嚴厲的人物,大部分學生害怕與教師交流,這樣使得教師不好管理班級和組織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喜歡上自己。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大,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會積極主動的聽課。通過在課堂上頻繁的師生互動,讓學生能更加充分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教師學生的距離還有利于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教師應該給學生留有思考和發表想法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多花時間與學生探討互動,師生間關系和睦,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授《蟋蟀的住宅》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一味自己一個人在干講,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花時間與學生互動,促進教師和學生和睦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視頻,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自主認識生字并自由閱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蟋蟀的住宅非常有名?它們是靠什么去建造自己的住宅呢?”。在學生思考的時候教師以走動的形式指導學生,面帶微笑,語氣委婉溫和,隨機在學生的身旁小聲問學生的答案,可以豎大拇指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增強自信,喜歡上教師。主要是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運用一些活動的開展或者是提問的方式,讓二者之間產生更多的聯系,從而保證學生對教師比較信任,能夠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對自身的語文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
三、加深文章印象理解
課堂上師生間的頻繁互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和理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問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小學階段是學生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從而達到提高理解能力的目的。想象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思維活動,文章內容大多情況下是作者通過無盡的聯想創作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以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目的去探討教學方式,在閱讀訓練交流中開拓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的安靜的閱讀課文,指導學生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的內容,接著,教師可以以課件的形式放關于文章的圖片和背景音樂,再一次帶領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課文。同時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對于民族有著什么樣的定義?你最近一次感到民族自豪感是在什么時候?”然后讓學生進行一個回想,之后在課堂上進行一個分享。而后就是接著閱讀文章,去感受文章內容,讀到主要的部分就引導學生聯想這一情景,帶著學生走進課文感受文章內容的內涵,讓學生對中華民族有一個向往和憧憬,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促進語文成績的提高。
總之,師生互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主動和學生交流有利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促進師生關系的和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利于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和理解,從而能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去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瑞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2021(22):125-126.
[2]周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張發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小學生(中旬刊),2021(02):26.
[4]魏永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