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銀平
摘要:隨著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運用科學合理的備課方法與技巧,全面優化提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成為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實踐中國的重要課題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圍繞課程標準,挖掘與整合教材資源等多個角度與方面,探討了高中信息技術備課技巧,簡要論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認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備課策略;現狀問題;方法技巧
引言:
信息技術課程是當今高中課程體系的關鍵構成課程之一,對于拓展學生信息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迎合素質教育的現實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形勢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踐有必要強化備課方法與技巧,全面提升備課質量,促進課堂教學過程的有序展開。本文就此展開了探討。
1圍繞課程標準,挖掘與整合教材資源
在高中信息技術備課中,教師應始終以課程標準與教學指導意見等為基本遵循與導向,明確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備課目標要求,將信息技術教學指導意見轉變為具體的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實現備課過程與實際教學過程的銜接融合。在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教師可探尋到課程設計的具體思路、內容標準和實施路徑等,這為實施更高質量的備課提供了基礎性依據與參考。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標準的運用,合理利用并適當拓展教學資源,做到從宏觀角度把握與審視課程標準的價值作用,提高備課的邏輯性與銜接性,恰到好處地安排課堂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程序,將備課的過程轉變為整合教材資源,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充分挖掘與整合信息技術教材資源,將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知識點進行有機串聯,使學生深刻感知到信息技術的精髓魅力,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的知識海洋中盡情遨游,進而在課堂學習中實現更多獲得感。通過上述方式,信息技術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更為顯著,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有助于更加精準有效地把握備課方法。
2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高中學習階段,盡管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有所提升,學習方法與價值觀念等日趨穩定,但在家庭背景、行為習慣與學力基礎等條件的影響下,依舊存在顯著的個性化差異。如何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深刻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全面優化提升信息技術備課的整體效果,一直以來都是備課實踐中的重點問題。對此,信息技術備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深入了解學生心理需求與期待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傳統信息技術備課中,更多的教師傾向于選擇單一化的備課模式,脫離學生實際,備課內容深淺無序,勢必會滋生學生抵觸或厭學情緒。信息技術教師應探索“教”與“學”之間的銜接統一,運用啟發誘導式教學方法,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準確把握備課內容的詳略與深淺。關注學生信息化素養的發展,緊跟學生興趣點,提升其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預期教學效果,時刻將學生的學習需求放在備課活動更加重要的地位,回歸信息技術教育的真實和發展的自然。
3運用先進教學方法,創新豐富學習方法
現代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日趨成熟,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選擇,使得傳統課堂教學環境下難以達成的教學目標更具實現可能。因此,高中信息技術備課同樣應注重“備方法”,有效運用先進教學方法,充分準備教學教具,優化各個課堂教學環節的銜接性,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做出充分考量,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予以應對。比如,可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在分析班級學生學情特點的基礎上,按照每組3-5人的標準將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合作學習小組,設定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與探究,尋找問題答案,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培養學生團結意識和協作能力。同時,可設計必要的小組競賽,運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使學生通過競爭感知信息技術的重點,實現信息技術知識從具體到形象、從感性至理性的升華。對于所有上述教學方法,教師均應在備課過程中予以優化設計,以充分體現備課環節的現實作用,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備課聽課互動,拓展備課思維空間
在現代信息化社會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備課面臨著嶄新形勢,需要緊跟課程要求,把握教學目標任務,拓展備課思維空間,嘗試突破學科和備課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實現備課方式的體系化。通過聽課方式,信息技術教師可比對自身不足與短板,汲取其他教師更加優秀的備課和課堂教學經驗,做到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相應方法的彼此共享。比如,在“大數據”等課程備課實踐中,為使學生更加準確深刻地了解大數據的概念,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據,嘗試分析大數據與傳統數據的區別,并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素養,教師可在備課階段將“大數據”的相關知識與其他學科關聯起來,并設計講授法、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等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大數據技術體量大、數據種類多、價值密度低、變化數據快等具體特征。同時,注重備課目標的彈性化,使各個學力層次的學生均可有效把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為學生預留充分的課堂思考空間與時間,使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5結語
綜上所述,受傳統備課思維觀念的影響,當前高中信息技術備課實踐中依舊存在諸多薄弱環節,不利于實現更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信息技術教師應立足實際,創新備課思維觀念,靈活運用多樣化的備課方式方法,實現備學生、備教材、被課程等環節之間的關聯與銜接,全面挖掘與整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資源,為全面優化提升備課效果奠定基礎,不斷開辟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曹雪.關于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班主任教師備課方法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8):158-160.
[2]周洪峰,王海勇.集體備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22):125-126.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中小學教師有效備課策略實踐研究》(編號JKBLX-202057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