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瑩
摘要: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利用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的模式進行融合,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群文閱讀作為近年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設立一個教學主題,師生共同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探究學習。而單元整合則是指以單元的主題作為依托,通過整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以及可以鏈接的相關課程資源為基礎進行單元的整體性備課以及教學。本文將闡述群文閱讀以及單元整合的概念,并就如何有效的融合來提高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部編版 語文教材 群文閱讀 單元整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與單元整合的方式進行結合教學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中以單元的方式進行編排,為教師進行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教學提供了基礎。教師要有效的利用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貫徹新課標中提出的多讀書以及讀好書和好讀書的教學理念。在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的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資源,利用單元整合設立合適的主題,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群文閱讀以及單元整合的教學概念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在單位的時間內閱讀多個有相關聯系的文本,通過閱讀來學習文本中語言的特點、文本建構以及結構特征和寫作的方法。之后師生針對文本的內容梳理以及整合,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比較,以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群文閱讀中更加重視對閱讀教材的整合以及主題強化、拔高。在拓展學生的閱讀量的同時,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群文閱讀推動了語文教材編排的改革和創新,在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中尤其得到了體現。那么,單元整合就是將一些零散的知識要素進行組合,并將其整合成一套有價值且高效率的知識系統。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單元整合就是將每一個單元中的精髓進行提煉,將零散的語文知識點梳理整合出重點,再圍繞這個重點內容進行教學,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單元整合與部編版的語文教材編排理念是一致的。部編版的語文呢教材中圍繞著人文和語文要素進行單元編排,凸顯了單元整合的教學優勢。單元教學更加重視主題目標的建立,側重于單元的學習整體和實踐性,從傳統的“教教材”轉變為真正的“用教材”,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效率[1]。
小學語文教學的跨度較大,針對中段(小學三、四年級)部編版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的模式,不僅充分的凸顯了部編版教材的優勢,充分的發揮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教學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提升,從而忽視了對學生閱讀量的訓練,群文閱讀就可以很好的彌補部編版教材的不足,從而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在結合部編版教材中的單元整合提升語文的整體語文閱讀水平。
二、針對部編版語文教材,利用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融合教學的分析
1.精準解讀教材,搜集群文閱讀內容,整合單元資源
教師是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以及執行者,教師只有在對教材進行精準解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開展群文閱讀以及單元整合。教師將語文呢的新課標作為教學的中心,利用部編版教材進行教學,明確單元的則會個難題教學結構,精確和全面的解讀語文教材,從而把握單元整合的方向。比如: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的第五個單元中有“奇妙的想象”的教學內容,就是以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為核心編排的單元。單元中《小真的長頭發》、《我變成了一棵樹》都是有關于想象的閱讀材料。在單元整合的基礎上,教師要積極的應用群文閱讀的模式進行教學,豐富此類主題的閱讀文本,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等資源搜集以“奇妙的想象”為主題的閱讀文本,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群文閱讀來體會不同文本中想象常見的寫作手法,鼓勵學生去朗讀自己喜歡的文本段落,加強學生對其內容的理解和吸收,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文本中想象的事物用繪畫的方式進行展示,最后學生會發現同樣的文本,不同的學生用繪畫所呈現出來的內容也是不盡相同的,由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閱讀的好處,還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哈姆雷特》這部有關想象魔法的著作。再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先對單元內容進行整合,之后確立主題思想為神話故事,那么圍繞這個主題開展群文閱讀。首先教師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內容帶領學生閱讀《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為了擴充群文閱讀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將古今中外有關的神話故事作為閱讀材料,像是《八仙過海》、《愚公移山》等擴充學生的閱讀內容。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使得學生通過閱讀來擴充知識內容,群文閱讀要實現的閱讀的面的廣,相同的主題或者是相同的作者、背景、形式等。像是在閱讀《八仙過海》的時候,就可以將與八仙有關的故事作為閱讀材料,增強學生對不同人物的了解,擴充學生的知識量。由此可見,在利用部編版語文教材進行教學的時候,更容易實現群文閱讀和單元整合的結合,在兩者的互補中,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加全面的閱讀環境。
2.做好學情分析,整合教材開展群文閱讀
在三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中主要是圍繞著觀察以及想象和寫事、人、景、物等的教學內容。三、四年級的語文教材中都有八個單元的內容,針對這八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其編寫理念以及思路是相同的,但是又各有特色和不同。在進行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各個單元的知識點開展群文閱讀,比如: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為例,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其中兩篇文章的內容,設立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為學生提供富有想象力的閱讀材料,設計出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可以在沉浸式的環境中進行閱讀學習,使得學生能夠深入的感受想象世界的奇妙,提高學生對想象的感受和體驗,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思維活躍的階段,本身其想象力就比較豐富,利用這個主題開展閱讀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為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供了基礎保證。只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才能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創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在群文閱讀的環節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的學習。比如:在學習《小真的長頭發》的時候,這篇文章是從眾多的繪本中挑選出來的內容,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類似的閱讀材料像是繪本《米莉的帽子變變變》,或者是同作者的作品《小真的魔法》作為群文閱讀材料,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受文章中的想象情境,學生在閱讀中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批注問題。另外,針對以想象為主題的內容,可以讓學會去想象假如我有長頭發,可以做哪些事情呢?以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整合單元內容的基礎上開展群文閱讀,教師可以針對相同的題材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以及語文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提升[2]。
再如,部編版三年級教材中在講解《盤古開天地》則會個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將古代的神話與三年級中學過的《小真的長頭發》以及《我變成了一棵樹》進行結合,開展以想象為主題的群文閱讀,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內容,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主動的將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聯結。通過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長,滿足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讓學生的思想在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更多的語文寫作知識,積累文學素材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利用多種形式的單元整合方式,拓展群文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
3.制定單元教學目標,提高群文閱讀的針對性
為了更好的發揮群文閱讀的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為群文閱讀的有效性提供保證。只有明確了單元教學的重難點知識,才能使得閱讀教學活動不僅有豐富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具備高效率給、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教師圍繞著單元主題“想象”并結合閱讀課程的目標,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揉碎不同文章之間的獨立性,找到單元文章中的共有屬性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提煉和整合,以凸顯單元教學中“想象”的主題,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大膽想象,體驗想象的神奇力量。比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類似文章的群文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高對想象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設定階段式的教學目標,讓學會在目標的指引下進行群文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增強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想象的意識和實踐。話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改編或者是續寫,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只有豐富學生的知識量,才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針對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三年級下冊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量,為學生的想象奠定基礎。比如:學生通過閱讀《我們奇妙的世界》提高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的意識,提高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學生在閱讀《海底世界》之后,可以增加對海底世界的了解,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在閱讀《火燒云》之后,加強學生對自然現象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欲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在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資料,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比如:三年級的推薦閱讀物中就有類似的文章,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認知。像是《十萬個為什么》、《風到哪里去了》、《生命的故事》等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在進行《海底世界》的教學時,教師省去了精讀的內容,搭配相關的閱讀材料,以“神秘的海底世界”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活動,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海底世界的豐富多彩,學生通過對《海底世界》的閱讀對海底生物進行探討和學習,豐富學生的認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充分的發揮群文閱讀以及單元整合的教學作用。
4.整合專題閱讀和寫作訓練,累計群文閱讀
小學中段的閱讀訓練,不僅需要在課內進行單元式的整合閱讀學習,同時還要加強課外閱讀的訓練,通過增加閱讀量,于無形中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意識和額能力。在作文課程中,教師要整合范文資源,為學生設立寫作主題,圍繞寫作主題進行寫作訓練。在范文的列舉中,教師不能忽略學生群體的優秀作文,將學生的優秀作文作為群文閱讀的素材,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促使學生主動積極的進行課外閱讀,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群文閱讀意識。在開展寫作課程的時候,教師要積極的整合單元中的寫作資源。以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寫作主題為“我和_____過一天”,教師就需要整合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通過群文閱讀來擴充相關寫作素材。同時教師要設立寫作目標,幫助學生提升對文章細節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單元的整合,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文章所學的知識點,利用群文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所以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下, 利用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的模式進行教學是實現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進行單元整合,同時還要提高學生單元整合的學習意識,利用單元整合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信息篩選以及分析整合的思想意識。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主動積極的進行群文閱讀,通過閱讀來啟迪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拓展師生共同的閱讀視野,提升師生的思想品質以及認知水平,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內涵,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所以,小學中段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僅要有單元整合的全局意識,同時還要深入的研究部編版語文教材,梳理單元中的知識體系,將其自然的貫穿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中段的語文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活動質量,就需要教師要積極的應用群文閱讀與單元整合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提升,充分的發揮群文閱讀以及單元整合的教學作用,在兩者的融合互補教學中,不斷的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為學生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楊瑩. 部編版教材環境下初中語文主題學習“1+X”群文閱讀模型初探——單元整合策略以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C]//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出版者不詳],2020:2014-2019.DOI:10.26914/c.cnkihy.2020.048634.
[2]周麗靜.遵依教材? 通達群文——依托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群文閱讀實施模式[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