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靜
摘要:玩具是學生學習的媒介,是兒童游戲的工具,是孩子的親密伙伴。現代玩具存在民族精神的弱化、游戲共同體的瓦解、玩具教育價值的缺失和娛樂價值的失衡。而傳統民間玩具有參與性、樸實性、互動性,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性等美術教育價值。美術教師應該對傳統民間玩具加以整合利用,融入到自己的美術教育活動中,讓傳統民間玩具走進美術課堂 ,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伴隨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傳統;民間玩具;民俗;美術教育
一、傳統民間玩具的概念
傳統民間玩具是指具有一定歷史傳統并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文具,俗稱“耍貨”、“玩意兒”、“耍活”。傳統民間玩具最明顯的特征是勞動群眾自己制作、自己使用、自己售賣。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傳統的民間藝術風味。
傳統玩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著民俗、戲劇、傳說、信仰和民間文學等豐富內容,它的材料、造型、色彩和結構隨意、主觀,具有原始文化和鄉土藝術的特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念。玩具雖小,但是藝術價值不小,充分體現出不可估量的美育價值。
二、傳統民間玩具的分類和特點: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民間傳統玩具按照制作傳統玩具材料分類可以分為:1、泥玩具:泥哨、泥人、兔兒爺以及各種泥土制成的玩具;2、布玩具:布老虎、香包、荷包、布貼畫等;3、竹木玩具:木雕、竹雕、果核雕、竹編、草編、棕編等等;4、紙玩具:紙龍、紙花、風箏等;5、金屬玩具:九連環、鐵環、鐵鑼、小喇叭、小炊具、以及各種金屬制作的玩具;6、視頻玩具:皮影。
傳統民間玩具在在造型上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1、造型質樸夸張,鄉土氣息濃厚。傳統民間玩具都由勞動人民創造并發展開來,手藝人都不做細節刻畫,往往意在筆先,大膽去舍,以夸張的手法表現進行創造,盡管造型粗放,但卻生動傳神、鄉土氣息濃厚。2、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廣大勞動人民,目之所及都是黃土、莊家的顏色居多,長期的勞動是勞動人民對鮮艷的色彩有了強烈的渴望,因而傳統民間玩具多采用單色、純度高、明度高的顏色,使其具有熱鬧喜慶、夸張別致的特色,甚少使用調合出來的間色、復色。這些顏色藝術象征性深奧,裝飾效果特別的強烈。3、民間傳統玩具裝飾效果強烈,色彩鮮艷奪目有利于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這正是民間傳統玩具所具有的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也正是傳統玩具的高明之處。傳統民間玩具都是由家人給下一代制作的,反映了一個民族對下一代最實質、樸素、至高無上的愛心。4、傳統民間玩具飾有豐富的傳統紋樣,傳統紋樣各式各樣,取材廣泛,內容豐富,常見的有果實、花卉、草蟲、走獸、吉祥紋樣等。 絕大多數的紋樣表達人們向往幸福生活的夙愿。
三、民間傳統玩具對美術教育的價值
(一)傳統民間玩具傳遞社會文化,豐富美術教育內容。民間玩具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它象征著社會和自然界中的人和物 ,把他們從復雜環境中分離出來,反映了人們對自然和生活的態度,記載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傳統民間玩具反映了玩具產地人們的思想和觀念,傳遞著社會文化、科學技術、藝術、教育等信息。傳統民間玩具承載著豐富的教育內容,使兒童在玩玩具中,加深了對生活的理解和文化的傳承。
(二)傳統民間玩具的寓教于樂 ,促進美育。傳統民間玩具是民間美術的一種民間工藝品。造型幽默夸張,構思精巧獨特,形象鮮明生動,集型、聲、色于一身,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美的體驗。傳統民間玩具蘊含了大量的民間藝術和本土風格,陶冶了兒童的性情和情操,是兒童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工具,引起兒童的快樂和喜愛的情感,培養了美感。
(三)傳統民間玩具啟迪兒童心智。傳統民間玩具以其逼真的造型、生動的形象特征,便于學生理解和認識,學生可以自由的擺弄各種玩具,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傳統民間玩具以其獨特的型、聲、色、質地等方面的特征來刺激學生感官,刺激學生的知覺發展,學生在操縱中看、聽、觸摸、跑跳運動過程中認識事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注意力。學生在玩玩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思維、想象、并通過思維、想象、判斷 、推理等促進思維的深度,使學生手腦并用,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將傳統民間玩具融入美術教學的策略
將傳統民間玩具融入美術教學需要以下策略:
1.以學生為本選擇適合少年身心發展的民間傳統玩具手工藝
中國民間傳統玩具品種豐富,美術教師在民間手工藝選擇上應以學生為本遵循以下幾個選擇標準:① 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安全性高、趣味性高,能引起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② 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③ 活動的開展以及資源的尋找和收集應符合學校的客觀條件與地方實際情況。經過調查與分析,比較適合學生并且學生也喜歡的民間民間傳統玩具有毽子、風箏、泥咕咕、皮影、燈籠、空竹等傳統民間玩具。
2.以游戲為活動方式開展民間傳統玩具手工藝教學
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征決定了他們愛玩、愛自由、不受約束的天性,因此美術教師可以用游戲的方式來開展民間手工藝活動。活動的設計應充分體現民間傳統玩具藝術形象直觀、物態化的教育優勢,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學生提供適宜的活動環境和充足的材料、工具,讓學生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參加活動,引導學生在游戲的情境中通過親自動手、自主探索去認識、感受、了解與體驗民間傳統玩具手工藝術,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在玩耍的同時審美與動手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與提高。
3.給予學生充足的創作空間
在民間傳統玩具手工藝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尊重民間工藝原貌的前提下,應給予學生充足的創作空間,給予學生創作的自由,尊重學生的創作特點,以包容、立體的眼光去衡量與評價學生的創作,而不是用單一、僵化的技法、規范等衡量標準去束縛學生,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
五、結論
將民間傳統玩具手工藝術融入幼兒教育是民族文化得以繼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充分挖掘民間傳統玩具手工藝術的文化價值與藝術教育價值,利用優秀的民間傳統玩具手工藝術資源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發展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