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華
摘要:在現今教學改革趨勢下,初中數學學科授課模式應進行調整與優化。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與知識點,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讓初中生能改變聽講式枯燥學習,將其積極性與熱情充分調動起來。在合作學習中通過交流探討實現各項能力的提高,并將知識完全理解與掌握。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確保初中生學習質量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法;初中數學;運用
前言:
小組合作學習法對于各個學科而言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不但實用且廣受學生喜愛,還能讓課堂氛圍更加熱烈。因此,在初中數學學科中,教師可立足教材基礎,以多樣方法將小組合作這種高效學習法運用于教學中。讓初中生能產生積極高漲的情緒與極大興趣,在合作學習中掌握好數學知識,并能提高各項能力。
一、以課堂問題為引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數學由于知識有抽象、邏輯性強等特點,既是一門重要學科,也讓初中生理解起來更加吃力。因此,教師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立足教材基礎,通過課堂問題引導初中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一方面能讓初中生產生積極、高漲的情緒,并能主動融入合作學習中,讓初中生在共同交流中透徹理解并扎實掌握好數學知識。另一方面能讓課堂氛圍更活躍,從而提高初中生各項能力,促使其學習質量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得以實現全面提升。
例如,在講解《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一課,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立足教材基礎,提出高效的課堂問題。如:任意畫出一個ΔABC,如果從B點出發,并沿著三角形的邊到C點,一共有多少條線路可供選擇?且各條線路的長有哪些關系?如何能證明你的結論?以上問題圍繞本課知識點,是初中生必須理解透徹的內容。如此用課堂問題引導其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初中生有更加積極的情緒與動力,并自主融入其中,促使初中生通過交流探討與分享見解,實現全員共同進步,將知識透徹理解并扎實掌握。同時在合作學習中能發散初中生思維,提高其各項能力,確保課堂學習質量與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
二、以實踐活動為動力,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數學學科教學開展主要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做到熟練運用并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為了避免初中生過于依賴課堂講解,讓知識有可運用的機會,教師應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可圍繞教材內容與知識點開展實踐活動,借此組織初中生以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學習。既可使其產生極大興趣,并能在動力驅使下自主融入合作學習,讓初中生通過積極思考與分享各自見解匯集更多思路。既能扎實掌握與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提高初中生多項能力,促使其能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解《直方圖》一課,教師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可根據教材內容組織初中生以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實踐活動。然而直方圖的繪制必須要有準確、清晰的數據,這將涉及初中生以往所學知識,收集并整理數據。可將初中生分為多個小組,組內分工要明確,部分初中生負責收集數據,他其人員負責歸納與整理,最后再集體繪制直方圖。如此能調動初中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并使其在動力驅使下主動融入其中,在交流探討下扎實掌握及鞏固本課所學知識,真正達到熟練運用,促使初中生各項能力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三、以有效情境為基礎,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學科以其知識的復雜性、抽象性及邏輯性,大大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致使其缺乏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因此,為了助力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應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與重難點知識,融合不同元素創設有效情境,借此促進初中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此既能使其在高漲的情緒與積極性的帶動下融入其中,并在合作學習下實現互相交流與共同進步,讓初中生透徹理解并完全掌握知識,得以構建高質高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講解《與三角形有關的角》一課,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知識點創設討論情境。如:觀察任意三角形,并量出內角,能算出內角和等于180°,那為什么還要去證明此結論呢?如果在觀察細致、儀器精確且不產生誤差情況下,還需要證明嗎?以上論點能對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好的促進效果,如此能讓初中生在積極性及高漲情緒的帶動下自主融入小組內,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共同交流與討論,完全理解與掌握本課數學知識,同時有效加強記憶。促使初中生多項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保障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高效性。
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法適用于各個學科,且效果往往較為顯著,也能讓課堂氛圍更活躍。教師可圍繞教材內容,以課堂問題、實踐活動或有效情境等方法,將小組合作這種高效學習法運用于開展教學過程中。讓初中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極大興趣與積極性,并能通過共同交流探討扎實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各項能力,讓初中生思維得到發展,實現教師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述新.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家長,2021(27):28-29.
[2]恵有盛.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3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