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杰
摘要:在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凝練了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這四個學科核心素養使之成為該課程標準的靈魂并作為主線貫穿于課程標準的各個內容。明確、貫徹和落實這四個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政治課所要完成的任務。高中政治教師只有不斷變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才能做好高中生思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教學方法;培養工作
引言
葉芝:“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園斯金:“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所以,教師需要在教育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向導作用。同時,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從實際生活出發,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加深學生的探究水平,提升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的感悟,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以變革教學方法為導向
教學方法推動著教學任務的完成,思政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有技巧。對高中思政學科這樣理論性較強的科目,只有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思政教師才能讓理論知識生動化、形象化和趣味化。因此,思政教師要變革填鴨式灌輸教學,采用高中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靈活化,思政教師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高中思政學科課堂學習中,思政教師應運用啟發式的方法引導高中生,使他們從不知到知、由淺入深地參與教學活動。例如,高中生對課本一些學術性知識了解不深,思政教師就應該將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幫助高中生建立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進而引導高中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思政教師應該在高中生自主學習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啟發式教學,讓他們在一定的引導下發揮學習的主體性。同時,思政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綜合運用傳統的講授法、高效的合作探究法、形象的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
二、以優化教學內容為重點
教學內容是支撐教學活動的基礎,它不僅來源于教材,還需要思政教師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及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來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求符合教材、高中生及時代的發展,只有這樣,思政教師才能把科學的知識有效地教授給高中生,培養高中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要達到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思政教師要以高中思政學科教材為基礎,不斷地更新、優化教材的內容,使其科學化、時代化、生活化。首先,高中思政教育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教育形式之一,是高中生將來走進社會的思想基礎。思政教師要學習黨和國家指導思想里的科學知識,以此促進高中生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更好地培育四大核心素養。其次,高中思政學科內容的選擇要體現時代特性。思政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內容,并結合當下的時代對教材內容進行解析,把學科核心素養結合教學案例融于教材體系之中、展現在課堂之上。最后,教材內容的選擇還要生活化,使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思政教師要更加重視教材的生活性,使其更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中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課堂開展辯論
高中政治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政治知識,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要使學生知曉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也許明天就被驗證是錯誤的,要善于思辨,敢于質疑,通過多角度看待相關的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堂開展辯論的形式,激發學生討論興趣,活躍課堂氛圍,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講述完相關的內容后,對學生提出問題:相應的邏輯論證是怎樣的?學生一一進行相關的回答,通過課堂問答的形式,讓學生知道一些知識,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相應的便利。將學生分為正反兩組進行相應的課堂辯論,在辯論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在講貨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開展辯題為“金錢是否是萬能的”讓學生在辯論中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四、融入科學化評價,凸顯價值引領的意義
面對智能環境下學習的新特點,社會思想文化影響相互交織、相互滲透、學生獲取信息渠道明顯增多的新形勢,要求課堂教學評價的模式和維度必須指向“深度學習”的真實發生和“深度學習”對學生核心素質的真實實現。尋找學生思維的“近期開發區”,精準挖掘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思想政治科學的核心素質之一“政治認同”中的“制度自信”為例,可以這樣設計第一層次,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回顧,確認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的選擇;第二層次,從新時代的國際環境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西不同國家采取的不同措施角度分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第三層次,比較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比如議會制度,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意義。采取逐級遞進的方式才能對不同層次學生做出相對公允的評價。
深度學習指導的評價是對深度學習指導理論實施效果的總體評價,是對深度學習指導理論實施是否達到既定目標的總體評價。深度學習將內隱和無法量化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融入到學習過程中,實現了定量評價無法達到的效果。通過定性評價,考察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有成就感和興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知識時,不是簡單記憶知識點,可以運用議題式價值澄清法,引入思辨性話題,培養高階思維。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通過分析中美兩國不同的價值觀,學生從情感的升華到理性的認同才能真正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正確的導向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促進高中思政教學和該學科核心素養的緊密聯系,高中政治教師以踐行新課程理念為目標,不斷創新課堂教學,以此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盛丹丹.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課程執行力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20.
[2]繆小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優學課堂”提升研究——以J省高級中學為例[D].揚州大學,2020.
[3]劉媛.課程、教學、評價合力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
[4]范竹發.活動型課程的“活動誤區”及改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