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銀用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加強初中生的素質教育迫在眉睫,以班級為核心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漸成為社會普遍關注和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眾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壞與學生的心理狀態、行為習慣和學習效果等均具有直接而密切的聯系,甚至影響和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生活和工作,足見,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將從初中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結合筆者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適用于初中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教學;班主任;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2-
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合理預估個人能力,無論是生活選擇還是理想制定均與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相上下,不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這些人通常具有完整、和諧的人格,及從過往經驗中獲得學習積累的能力,大多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合理控制個人情緒,在學習工作中也能更充分的展現個人能力[1]。
1.初中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能有效優化評價模式,提升心理教育成效
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漸受到校方重視,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更加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引導,不斷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向,對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多肯定學生的優點,在科學評價中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委婉勸說,正確引導,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建立學習自信,增強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2]。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由于課堂評價多是以教師的視角為主,對學生開展刻板的教育評價,對其錯誤行為進行強行糾正,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傷害,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能優化評價模式,提升心理教育成效。
1.2能豐富教育內涵,增強學生感知力
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能增強教師對學生自尊心和心靈的感知力,更加靈敏的覺察到學生是否存在不良心理,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舉例來說,初中生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特別容易出現早戀行為,隨之而來的難免會有失戀問題,一些學生會在失戀時產生輕生的念頭,因此,身為初中班主任,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明白當前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同時還要讓他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愛他們的,如他們的父母親人、老師朋友,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只屬于自己,身為初中生,除肩負學習任務外,還應保持對生命的基本尊重,及身為個體對家庭應負有的責任,以盡可能的降低悲劇的發生。面對此類事件,班主任應予以恰當引導,不可過度批評,盡可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此外,對于學生之間出現的矛盾等,教師也應進行正確疏解和引導,通過合理的調解來解除矛盾,融洽同學感情,幫助學生恢復理性思考。通過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的豐富教育內涵,提升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情感等的感知力。
2.初中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2.1以尊重為前提,引導學生走上心理健康成長的道路
對初中生而言,影響其學習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少學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成績起伏等,面對這些現象,教師應表現出對學生的理解,通過科學的引導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勿通過簡單粗暴的批評教育方式來中傷學生的自尊。如出現教師與學生產生不愉快的情況,教師要放平心態、放低姿態,站在與學生同樣的位置進行交流,交流應保持平和,以求問題得以妥善解決。一旦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存在居高臨下的情況,或以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過度打壓,則不但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還會激化矛盾,加厚隔閡,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生活,初中班主任應引以為戒。
2.2以引導為抓手,搭建教師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橋梁
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初中班主任可通過開展交流活動的方式來提升滲透效率。具體策略有:第一,開展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學生一起走進教室,打開緊閉的心靈大門暢所欲言,促進親子關系,牢固家庭情感。第二,開展真心話大冒險活動。通過游戲的方式在班級內部開展真心話大冒險游戲,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在活躍氣氛的過程中,融洽師生關系,牢固學生間的友誼之船,同時也能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育。第三,開展談話教育。初中階段的學生內心世界非常豐富,情感也易受挫,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過程中,可對發現心理異樣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談話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的心理疏導,以幫助學生減輕心理痛苦和思想負擔,消除思想波動,打磨品格韌性,幫助中學生平穩度過易波動的青春期,在健康心理發育的基礎上,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應遵循幾個基本原則:第一,共情原則。仔細聆聽,學會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感受,鼓勵學生大膽表述,從思想上與之達成共鳴。第二,平等原則。只有堅持平等,才能讓學生有被尊重感,在信任中愿意交流。第三,保密原則。能給學生帶來心理波動的大多是在學生心中非常有重量的事件,如教師不能保密,則學生無法真正打開心扉[3]。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習慣和行為養成,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成長和發展,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一塊基石。因此,身為初中班主任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差異性的教學手段,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不斷健全其心理和人格,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紅偉.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OR].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1-07-16:1548-1550.
[2]曾桃.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我見[J].基礎教育論壇. 2021,(31):110+112.
[3]王俊,聶聰聰.中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0,(02):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