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師模式下的教學,是由兩名教師分別在線上和線下共同對學生進行教學,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它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完美配合,也能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高效。
【關鍵詞】雙師模式;單元教學;小學數學
作者簡介:阮肖樺(1992—),男,江蘇省溧陽市戴埠中心小學。
雙師模式教學是近年來常見的一種小學教育模式,它有效整合了多種信息資源,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雙師模式的有效運用,能夠讓學生整體認識數學內容,彌補教師單一教學中的短板,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小學數學教師要巧妙地開展雙師教學,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巧用雙師模式,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雙師模式教學也逐步推廣開來,它形式的豐富以及內容的多樣化,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活躍學習氛圍。雙師型教學中的實時畫面、流暢畫質,也能改變學生以往的枯燥學習環境。
(一)設置趣味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課程中的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小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由此入手,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課堂游戲中更好地領悟數學知識。在線上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用合適的線上游戲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游戲結果整理出來,在線下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
例如,在和學生對“確定位置”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復習整理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一個線上游戲的玩法,再讓學生自主完成這一線上游戲。學生會對游戲式的學習活動產生極大興趣,并主動參與其中。在“確定位置”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進這個游戲:游戲第一關在一個電影院場景進行,其中有10排8列座椅,并且座位上都坐滿了小動物,隨后,小動物們會隨機站起來,教師這時要引導學生一起說出站起來的小動物的所在位置,并用數對的方式進行記錄,全部回答正確的學生才能進入下一關;游戲第二關會出現一張北京市地圖,其中以北京市朝陽區作為參照位置,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對的方式,從參照位置出發,找到其他區域的位置所在;之后就是第三關、第四關等。教師通過設置合適的線上游戲,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游戲和學習氛圍感染下,可以發現不少的問題并適時提出疑問,從而在課堂實踐中得到能力鍛煉和提高。
在這一數學教學過程中,線上游戲活動能成功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對“確定位置”的相關內容展開探究。同時,得益于游戲的趣味性,學生會更樂于聽講,這種方式能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融入數學史,豐富學習內容
數學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學科,它的每一個知識內容都有嚴謹的歷史淵源[1]。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融入數學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內容。在小學數學的單元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一些內容的了解不夠深刻,興趣度較低。教師通過融入數學史的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其學習內容,提升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度,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探尋數學的奧秘。
例如,在對“圓”這一單元的知識展開鞏固教學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復習和整理有關“圓”的知識內容,再抽出合適的時間進行線上教學,在線上課堂為學生講解與“圓”相關的數學史。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圓周率 π 的相關歷史,告訴他們圓周率 π 是計算圓周長與圓面積的關鍵值,圓周率 π 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而且人們在古代就一直不停地對它展開探索……教師在講解圓周率 π 的來源時,學生會對圓的知識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在線上課堂講述“圓”的相關歷史,在線下課堂再對這些歷史知識進行適當總結,帶領學生從歷史思維入手,進一步認識如今有關“圓”的數學,這會在無形中增長學生的見識。
學生在教師講解有關數學史的內容時,會對課程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從中拓寬自身的知識層面。同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融入一定的數學史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從中意識到數學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它的歷史源遠流長。由此說明,線上與線下課堂的完美結合,可以讓學生鞏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進而有效拓展他們的思維視野,使其實現全面發展。
二、開展雙師型教學,使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相對復雜抽象[2],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線下課堂的內容講解,學生很難深入理解,長此以往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雙師型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有效配合,能夠將小學數學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更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與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開展雙師型教學,讓課本的數學內容生動化,促使學生進一步展開學習。
(一)聯系生活,活躍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少數學知識就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很多數學知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應用,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借助現代技術巧妙地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搭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更好地通過生活實踐學習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的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學設置豐富多彩的內容,通過線下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課堂的魅力。
例如,在對“小數”這一單元進行復習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線上教師教學視頻。線上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日常的生活超市的蔬菜區,視頻顯示超市的西紅柿定價為3.2元/斤、黃瓜3.6元/斤、菜花2.8元/斤,這時,線上教師讓售貨員稱2斤西紅柿和3斤黃瓜,從而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兩樣東西花費了多少錢?這一情境的日常生活氣息較濃,因此,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線上教學活動,從而配合線上教師完成課程學習。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2×2+3.6×3,再讓他們用小數乘法計算出相應的結果。隨后,線上教師繼續帶領學生逛超市,此后又買了4斤蘋果和3斤香蕉,其中蘋果3.7元/斤,香蕉4.3元/斤。教師再次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出花費的總額。在學生對線上教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利用線下課堂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他們總結小數運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這一數學教學案例說明線上教學的有效開展,能成功地將學生帶入一個熟悉有趣的學習氛圍,無形中喚起他們對相關知識內容的興趣。
(二)巧借微課,培養學生數學思想
數學知識復雜多樣,數學問題也多種多樣。有些數學問題比較常見且具有代表性,但很多時候學生在思考時容易出現差錯。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設計一些微課,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他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思考探究,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記憶。
例如,在和學生復習“簡易方程”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段微課小視頻。視頻中的教師先提出一個問題:甲數是2.5,乙數是甲數的1.5倍且多0.2,問乙數是多少?隨后,視頻中的教師展開一定的講解,并告訴學生遇到這種有“是”和“比”的問題時,可以借助圖形展開思考,先將文字信息轉化為圖形信息,再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思考這一問題。教師首先讓學生設乙數為x,然后用線段代表甲數和乙數。此時,視頻中會顯示一條線段表示甲數,并標記“2.5”,然后在這條線段的正下方又畫出一條線段,并且這條線段比甲數線段的1.5倍再長0.2,這一線段便代表乙數并標記為x,如此一來,甲數和乙數的關系便會清晰明了。學生可以根據圖形快速地列出相應的算式,也可以通過這段微課,對這類數形結合的問題進行一定的思考。在線下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在視頻中的所見所感進行整理和歸納,并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點。
在這一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大膽創新,借助一些趣味微課,為學生傳遞更有趣的知識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并讓學生對這一數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雙師練習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學習方式[3],它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充分拓展學習思維并更好地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注重練習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雙師模式教學的大環境下,教師要適時地在教學中設計合理高效的練習活動,將線上練習與線下練習巧妙結合,提高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質量。
(一)趣味練習,促使學生有效思考
練習雖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學習方式,但很多時候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如果既讓學生做練習又要為學生講練習,教學時間安排會過于緊湊,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因此,教師要改變練習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線上為學生們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在課下完成,然后在線下課堂講解其中較具代表性的練習題,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運算律”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線上課堂向學生們發布一個鏈接,這一鏈接是一位名師對“運算律”單元內容的總結講解。在學生對該單元的知識點有一定的理解后,這位名師又為學生設計了一些相關的練習題,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學生可以點開鏈接,在聽完線上名師對這一單元內容的講解后,高效便捷地完成名師布置的練習。在線下課堂的教學中,線下教師在對該單元的內容進行簡單總結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說一說自己存在的困惑、課后練習中需要進一步講解的練習。這時,教師可以挑選有代表性的問題展開講解,并附上幾個同類型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在無形中提高了練習效率,教師也提高了單元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線上學習、線上練習和復習,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內容給予適當的補充和指導,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操作練習,促使學生深入參與
有關小學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教學,教師如果直接進行口頭講解,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教師需要適當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實踐探究,使其在動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數學幾何知識。尤其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不需要再為學生展開過多的講解,而要將教學重點轉移到知識內容的查漏補缺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體驗,使其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善自我[4]。
例如,在復習“長方體”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發送一段視頻,這是一位老師制作長方體模具的手工視頻。教師讓學生在課下依照視頻中老師制作長方體模具的方式,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模型。學生容易對教師布置的這一任務產生興趣,進而積極準備材料,一邊學習視頻中老師的講解內容,一邊動手操作。視頻中的老師在制作長方體模型時,選取了12根小木條,其中4根長度完全相同的木條作為長方體模型的側棱,剩余的8根小木條平均分為兩組,各組木條的長度也完全相同,這8根木條用來制作兩個上下底面的長方形。視頻中的老師就這樣邊講解邊操作,學生通過反復觀看和學習,并在操作的過程中對長方體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最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操作實物,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在完成這一操作練習后,學生會對這一單元的內容有深刻的實踐經驗和心得。在第二天的線下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對這部分的知識內容進行補充,并為學生進行適當指導。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大膽創新,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布置動手操作任務,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課程知識。教師和學生通過充分利用課上時間,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總之,雙師型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能成功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讓學生無形中增強各項能力。
【參考文獻】
[1]黃錦業.小學數學“雙導制”教學模式初探[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2):41.
[2]張紅梅.“雙師合作教學”的實踐探索: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J].新課程(中),2019(07):36.
[3]尹曉玲.小學數學雙師課堂中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21(01):90-91.
[4]阮肖樺.雙師模式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21(2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