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素養的培養是高校師范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與發展,同時開發相應的藝術素養測評體系,以了解師范生藝術素養的發展情況。基于融媒體的發展背景,傳統測評方式已不能滿足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的評價要求。文章探究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體系的創新策略,以此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師范生的藝術素養。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8-0134-02
目前,各高校對師范生的藝術素養培養以及藝術素養測評十分重視。但部分高校對藝術素養內涵缺乏準確的理解,尤其是對其中涉及的藝術知識、技能僅作簡單解釋,從而導致藝術素養測評出現理解性偏差。因此,各高校應基于融媒體背景從理論與實踐層面對師范生藝術素養測評體系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研究,以此促進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促進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的提升。
一、藝術素養內涵
從理論層面分析,藝術素養,又稱“藝術修養”,是指人對藝術的感受、體驗、評價和能動創造的能力,是人格構建的基礎。高校師范生的人格構建,對于高校師范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從實踐層面分析,審美是藝術的基本品格。在藝術形象構建中,人們將自身的思想與情感融入其中,并根據審美需要進行相應處理。審美也是藝術素養的基本表現形式之一,它能給人們帶來愉悅感,同時也是對藝術作品的基本追求,能給欣賞者帶來期待感。因此,藝術素養構建的關鍵在于審美能力的培養。
二、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體系創新分析
藝術素養評價體系創新研究應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教育領域也經歷了同樣的變化。因此,高校在推進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體系創新時,要與現行的教育理念、課程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相結合,這樣才能滿足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要求,才能不斷提高師范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1.重視藝術素養的綜合測評
藝術素養的核心在于推進高校師范生的綜合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我國,高校藝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已經發生變化,從過去的重知識、重技能轉化為重價值、重情感和重師范生的學習態度。例如,在高校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為師范生展示視頻或圖片作品,讓其觀看、欣賞,以培養師范生對藝術作品的識讀能力、審美態度、想象能力等。而相應的教學評價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評價;二是引導師范生構建真實的學習場景,并在相應的情境中靈活運用藝術知識與技能,正確理解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積極思考,即重視知識、技能的適用性、有效性。
2.重視藝術思維發展水平的評價
藝術素養除了知識與技能等綜合素養外,還包括體現師范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維模式。后者是對藝術素養的更高要求,同時也是藝術素養不可或缺的構成內容。因此,高校在對師范生進行藝術素養培養時,要構建培養師范生價值體系的思維模式。例如,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師范生在品鑒某一音樂作品時,可借助音頻資料、視頻資料,觸動聽覺、視覺以及多種感官,以此加深對藝術作品的體驗與理解,領悟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可見,在融媒體時代,藝術素養評價的重點在于藝術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并以此作為切入點對測評體系進行創新性研究。
三、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創新方法
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可借助融媒體,真實、準確地反映師范生的藝術能力及藝術思維發展水平,并以此實現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體系的創新目標。
1.借融媒體創設情境化測評方式,評估師范生綜合藝術素養
融媒體背景下的情境藝術素養測評可分為三個環節。第一,通過融媒體平臺創設任務并提出相關問題。第二,任務情境要體現融媒體的交互性特點,如設計一定的互動任務,讓學生融入情境,進行相關的瀏覽與操作。例如,讓學生利用設計軟件創作自我肖像畫,設計魚簍或廚房創意工具等。第三,教師依據學生完成上述情境任務的情況,對師范生的藝術素養進行評價。例如,在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讓師范生打開測評軟件,展示凱綏·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與埃貢·席勒(Egon Schiele)的自畫像,并完成下列學習任務:觀察自畫像中藝術家的臉和上半身,描述兩位藝術家的個性,創作一幅自己的自畫像,然后據此評估學生的藝術素養。這樣的評價活動可將藝術素養評價與各項創作活動相融合,幫助師范生從不同層面提升藝術創作能力,并構建教學、測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2.借融媒體創設“藝術提升袋”評價方法,體現師范生的主體性
此種方式是從藝術家及師范生的作品集中得到啟發而逐步形成的。對高校師范生而言,“藝術提升袋”包含師范生不同學習階段創作的作品、音視頻材料、教師評價等。“藝術提升袋”是以師范生為主體的一種評價方式,呈現出多語言、多維度的特征,關注師范生的學習與成長過程,是一種創新性的、綜合性的評價方式。(1)在內容與形式方面,將考查形式與融媒體有機融合在一起,考查師范生的想象力與創造表達。(2)評價師范生的藝術探索行為是否具有目的性。例如,師范生是否將自身感受融入作品中,并借助藝術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傳遞自己的思想。(3)作品是否具有藝術價值。例如,作品是否做到個性、意義、審美方面的有機整合。(4)作品創作及與媒介的融合應用能力。
“藝術提升袋”還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交互式溝通。例如,師生通過互聯網平臺共同瀏覽師范生創作的藝術作品,并就創作過程、目標和創意進行實時提問與回答,這便于教師從中發現問題,并給予學生個性化的指導。可見,以融媒體技術為載體的“藝術提升袋”測評方式,可使評價方式逐步向數據化、信息化轉化,實現教師、師范生的實時交流、互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融媒體的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體系充分借助融媒體豐富的數據資源,可實現對師范生的個性化分析、測評,促進師范生的全面發展,并為高校藝術測評體系的構建提供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參考。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借融媒體創設情境化測評方式,評估師范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創設“藝術提升袋”評價方法,體現師范生在評價中的主體性,以此促進師范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易曉明.師范生美育的雙重目標及其改革路徑[J].美育學刊,2021(01).
[2]常珊珊,沈慧玲,李怡哲,農家吉,李皓楠,黃旭芳.我國師范生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20(04).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rt Literacy Evaluation System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ng Media
Hao Bing
(Henan Kaif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a College, Kaifeng 475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artistic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olorful artistic activitie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and develop corresponding artistic literacy evaluation system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integrating media,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can not meet the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ng media, so as to further cultivate and improve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Key words: integrating media;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evaluation system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2021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融媒體時代高校師范生藝術素養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1-JSJYYB-096)系列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郝兵(1981-),女,河南開封人,文學碩士,副教授,從事藝術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