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摘 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教育領域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創新舉措。為把職業院校的學生培養成為“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本文結合學校鑄魂育人工作實踐,對構建“三融”聯動具有職教特色的“三全育人”實施路徑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職業教育 “三全育人” 實施路徑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聊城市技師學院作為孔繁森同志的母校,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遵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能出彩”的育人理念,大力弘揚踐行新時代孔繁森精神,通過力量融合、校企融通、情景融入“三融”聯動,探索形成了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三全育人”改革創新格局。
一、力量“融合”,構建全員育人大格局
聊城市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凝聚領導干部、教師、班主任和管理服務人員育人力量,構建出“人人皆育人”的全員育人大格局。
(一)堅持黨建引領,讓育人隊伍強起來
成立了由書記、院長任雙組長的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育人工作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評估督導。每季度黨委會至少研究一次育人工作,分管副院長每周主持召開學工例會,形成了學工、團委、教務、保衛、總務等多部門聯動一體化辦公機制。規劃建設了“一室一校四中心”,“一室”是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開展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與交流,引領班主任成長;“一?!笔峭ㄟ^家長學校,家校攜手共育;“四個中心”是: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學生事務服務中心、宿管中心、資助中心。共同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全體教職工人人成為“育人者”。
(二)豐富項目載體,讓育人工作活起來
圍繞培養“德技并修”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標,積極拓展育人項目,推進育人規劃落地落實。領導干部帶頭開展“9選5”育人項目,班子成員每學期要從專題講座、學生座談會、宿舍談心會、午餐會、推門聽課等9項育人項目中選5項,深入學生班級、宿舍,與學生面對面、零距離,傾聽學生呼聲。中層干部輪流住校,全時段值班,與學生24小時在一起,及時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建立了班級導師制,選聘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優秀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兼任班級導師、學業導師,助力學生成長進步。
(三)壓實責任,讓育人成效實起來
學院出臺了“三全育人”工作實施方案等制度,厘清任務分工、職責邊界,讓每一位教師都承擔起育人使命,促進育人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突出育人成效,優化《班主任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推薦評審賦分辦法》等考核指標體系,把育人工作直接與績效分配掛鉤。在教師評優選模中,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育人功能發揮作為首要指標,引導廣大教師做學生的引路人,讓育人工作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二、校企“融通”,做好全程育人大文章
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學院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基本辦學制度,發揮“校企雙主體”育人作用,校企共同參與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一)成立區域行業產教聯盟,積極探索聯盟育人機制
先后牽頭成立了聊城市智能制造產教聯盟、裝配式建筑產教聯盟、互聯網產教創新聯盟,深化聯盟成員在招生就業、人才培養、資源共享、職工培訓、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合作,“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有機銜接,有效解決了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兩張皮”的問題。加強聯盟育人機制研究,學院《區域行業產教聯盟融合育人機制研究》立項為全國教育重點規劃課題。
(二)共建混合制二級學院,按準員工培養企業急需人才
利用企業資金4 000余萬元,成立了北方汽車學院、諾伯特智能制造學院、千島山莊康養學院、清大東方消防工程學院4個混合制二級學院,校企形成了“共建專業、共定人才培養方案、共構課程體系、共組教學團隊、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共同管理評價學生”的“六共”育人機制,同時把企業文化、企業標準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成長,為企業“量身定制”技能人才。
(三)推行訂單制、學徒制培養,培育更多產業工匠
與中通客車、日發紡機、浪潮集團等168家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訂單培養計劃為8 000余人。校企共同參與招生、培養、頂崗實習、就業等育人全過程。新生入學即組織企業面試,成立了聯通班、日發紡機班、中通班等訂單班,學生一入學就確定就業去向,明確了學習目標、工作目標,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升。根據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定期組織學生到訂單企業“識崗、跟崗、頂崗”,專業課教師、班主任和企業師傅信息互通、聯手共育。近年來,學院建了張則強、劉汝新、梁友斌等7個大師工作室,聘請160余名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學生師傅,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為企業培養了大批“德技并修”的高素質產業技能人才。
三、情景“融入”,唱響全方位育人大合唱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學院落實“大思政”工作理念,唱響課程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合唱。
(一)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培育學生“紅色基因”
圍繞“四史”教育,領導班子帶頭上思政課,給學生講大勢、傳大道,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K颊n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讓思政課活起來、火起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學院出臺了《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探索形成了“說、做、學、教”一體化思政課教學模式,堅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從孔繁森紀念館到魯西第一支部、從企業到田間地頭,處處都是思政課堂,增加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實現課內、課外同向同行。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被評為山東省思政課“金課”建設項目。
推行課程思政,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在“做中學、做中教”的項目化、一體化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素養,讓專業課上出了“思政味”。學院“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課程,被確定為山東省“課程思政”示范課,該課程把“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工匠精神的傳承”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通過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建設案例,見證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激發學生技能報國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二)實施“六個一”工程,引導學生“成人成才”
圍繞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按照“123456”學生管理工作思路,正確處理好“管”與“育”的關系,注重養成教育,細化、量化學生一日常規,從行走坐臥等方面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學生養成了在校穿校服、列隊入教室進宿舍的好習慣。每周三下午開展衛生大掃除勞動教育,班主任親臨指導,按照“6S”標準與學生一起打掃教室、整理宿舍。推行“六個一”工程,組織學生每周看一部電影、寫一篇心得,每天讀一段國學經典文學、唱一首紅歌、練一張小字、做一件好事。學院從2015年起,持續組織學生開展“日行一善”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歸納總結出72條“善行提示”,引導學生“善思、善言、善行”,每天都在進步。
(三)注重社團活動育人,教育學生“知行合一”
加強社團建設,打造多彩校園,教育指導學生成立了孔繁森志愿服務隊和75個專業社團、綜合素質社團,號召每個學生至少加入一個社團,培養一項終身受益的愛好??追鄙驹阜贞牫闪⒂?995年,志愿者常年立足校園,到福利院、火車站、社區等開展志愿活動,愛心接力傳遞26載,曾多次被媒體報道。
(四)以文育人,打造學生“精神家園”
學院建成了以孔繁森廣場、雷鋒廣場、國旗廣場為標志的紅色文化展示區,建成了以孔子塑像及尊師、勵志故事浮雕為標志的傳統文化展示區,建成了以魯班、愛迪生等12位巨匠塑像以及室外機床博物館等為標志的工匠文化展示區,讓行業文化進走廊、企業文化進班級,推進“和雅”宿舍文化建設,建成“明廚亮灶”網紅餐廳,營造出良好文化育人環境。積極探索用孔繁森精神培育職業院校學生價值觀的有效路徑,與孔繁森紀念館開展共建活動,將繁森精神融入思政課,組織觀看電影《孔繁森》,學唱歌曲《公仆贊》,組織學生參觀孔繁森紀念館、孔繁森家鄉,孔繁森志愿服務隊廣泛開展志愿活動,形成了“懷繁森、看繁森、聽繁森、頌繁森、唱繁森、學繁森”系列活動品牌,筑牢學生的理想信念。
四、小結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學院融合領導干部、任課教師、班主任和管理服務人員全員育人力量,融通校企雙主體育人全過程,融入課程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全方位,實施“三融”聯動,鑄魂育人,育人質量不斷提升,形成了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三全育人”生態體系,為其他職業院校開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聊城技師”樣板。
參考文獻:
[1]楊曉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論意蘊、現實難題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8(18).
[2]劉建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限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6).
[3]裴以明.應用型高?!叭恕本C合改革探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0).
(作者單位:聊城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