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皖皖
摘 要: 物理是高中時期的重要學科,更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創新能力、理性思維、邏輯思維、探究能力等,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十分嚴格。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作為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深化學生的物理思維意義重大。基于此,本文就結合深度學習以及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內容,來具體談談如何更好地促進高中生的深度學習發展。
關鍵詞:物理實驗;深度學習;核心素養
一、深度學習概述
結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可以發現,他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個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動作技能領域。認知領域又進一步劃分為六個階段:知道→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結合物理學習來看,知道就是了解相關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領會就是能夠解釋、推定一些定理、公式等,初步理解物理定理等的原理。應用就是學生能夠在實際物理問題中,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問題。分析是指能夠對知識點進行分解剖析,理解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結構等,能夠將復雜的物理定律或公式進行拆解重組。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以良好的物理知識積累和深刻的物理知識運用能力,來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評價是認識領域中的目標,是結合物理學習和綜合應用,而實現對物理事物的本質的分析判斷等的過程,是一種符合物理規律的推斷。
深度學習,就要求物理教學要不斷地深入,從知道層次,逐層深入,領會物理基本原理結構,應用基本公式定律,分析物理本質,綜合提高物理素養,達成良好的物理教學評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從認知理解的層面不斷提高,能夠實現逐層深入的學習,在不斷深化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在創新與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提高綜合能力與素養。
二、 深度學習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方法
1、引領學生自我導向的學習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也不再像過去一樣,依靠于教師的督促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自我導向學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逐漸實現自我規劃、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反思、自主提升,從而在自主能力的支持下,逐漸實現自主提高。自我導向學習的核心要素要學生要明確學習目標,理解學習內容,并能夠實現對目標和內容的理解、整合、掌握與反思。綜合來看,自我導向學習更重視學生的“自我”,重視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策略方法等進行自主掌控,對學習效果等進行自主評價。
綜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來看,其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力學和電學。教師可以從力學實驗教學的角度,來滲透關于“自我導向學習”的模式的培養。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帶領著學生,一起展開力學實驗設計與操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分析力學實驗的共同點,以及相關細節知識點,如紙帶的應用,測算瞬時速度或者判定物體運動狀態……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二“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一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相關速度變化實驗,引導學生理解“用橡皮筋做的功”和“小車合力做的功”,并在實驗過程中,不妨引導學生自主展開思考探討活動,研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思考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響……借助于知識遷移和交流探討,能夠有效的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開展思維活動和合作探討活動,促使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達到對試驗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的更深層次的理解,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
2、引導學生問題導向的學習
對于學生來說,利用問題作為學習導向策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驅動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方式方法。對于物理教學而言,這個“問題”,是學習過程的出發點,也是是組織學習活動的核心與目標方向,物理教學,更強調“問題”與知識的結合,以及在“問題”中滲透關于思維品質、學科能力等方面的元素,實現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對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更關注物理教學問題的設計,結合新知識,以及實驗教學的流程、環節、知識點等,以問題為焦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深入,促進學生開展問題分析、理解、思考、探討、交流、探究等深入學習,使課堂教學更加深刻,將學生帶入到深度學習的狀態。
例如“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是對牛頓第二定律得出的一個鋪墊。該實驗也是一個比較難的實驗,細節非常多,如“為什么要補償摩擦力?”“為什么小車的質量要遠遠大于槽碼的質量”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鏈,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筆者在講授實驗設計方案時,設計了如下的問題鏈。
問1:實驗室可如何測小車質量?
問2:如何讓小車受力?如何測力?
問3:如何測加速度?
問4:根據以上請同學們畫出簡易的實驗裝置圖。
問5:繩拉小車的力是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嗎?
問6:如何讓繩拉小車的力變成小車的合外力呢?
問7:能做到絕對光滑嗎?
問8:那該怎么辦呢?(提示:不提供拉力,怎么讓小車在長木板上滑動呢?)
問9:阻力補償法補償了哪些阻力?
問10:補償方法是什么?
問11:如何判斷小車拖著紙帶從長木板上下滑時是勻速直線運動?
問12:補償阻力完成后,槽碼的重力就等于繩子小車的拉力了嗎?
用這樣的問題鏈引導學生,讓學生討論、交流、思考,最終設計出完整的可行的實驗方案,將被動得知的過程變為了主動求知,引領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逐步發現力學實驗的奧秘。
3、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內容都是與我們的顯示生活密切相關的,不管是力學還是電學,其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因此,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關注生活化元素的開發和利用,在物理教學探究理解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融入部分生活化案例元素,引導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展開頭腦風暴,拓展物理思維,提高思維活力,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發現物理與生活的許多關聯,并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物理學科的深層次的吸引力與魅力。
例如,在學習“重力加速度”等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當地條件,開展實踐活動:“測定當地重力加速度”。再明確實驗教學任務和目標之后,教師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思考如何開展實驗,包括如何準備材料等,讓學生自主展開實驗的流程設計、材料準備、實驗操作、猜想驗證、總結反思等環節,用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開發自己的物理潛能,獲得更深刻的物理學習感知。學生也在探究過程中,找到了多種方法,如懸掛法、自由落體法等,方案五花八門,過程也不盡相同,結果也不一,讓學生大膽的猜測,大膽的實踐探索……通過探究性實驗學習實,學生對于重力加速度的感知會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對學生的深度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的學習,必須要從思想到行為,全面實現更新,要更加主動,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在教師的帶領下,深入基礎知識內部,不斷鉆研探究,提高整體的學習能力與素養,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黃藝雯, 宋善炎, 張瑜.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策略探究——以"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為例[J]. 廣西教育, 2021(2):3.
[2]費良軍. 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