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妍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古詩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在文化的發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對古詩的內容解析,常常要求學生對古詩進行背誦,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使學生的學習興致下降。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優化,如此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在古詩方面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實踐策略
引言
古詩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在對小學生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古詩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由于古詩自身的特性以及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了較大的阻礙,影響了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優化,以此來幫助學生對古詩進行更好的理解和感知,進而使學生的文化素養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1、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重要意義
1.1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階段的課本中所收錄的古詩,都是十分經典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內容都蘊含了豐富的教育意義并且這些作品的內容都較為淺顯,在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之內。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對課本中古詩的理解去感悟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和精神,進而幫助學生的身心實現健康成長。此外,教師在對古詩進行教學開展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具體的欣賞,使學生能夠融入到古詩的創作意境當中,對古詩進行充分的感受,進而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1.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與現代的詩歌和散文等相比較,古詩的創作手法更具獨特的魅力,因此古詩的內容更具深意。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對古詩進行學習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形象力和發散的思維能力,如此才能夠將古詩創作中的意境完美的刻畫出來。同時,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創新意識,進而加深對古詩內涵的理解。所以,在小學階段的古詩學習中,能夠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智力發育。
2、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現狀
2.1教師理解代替學生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效率,常常以自己對古詩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的理解。在實際的古詩教學中,一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并沒有對古詩進行深入的挖掘,而是只對淺顯的內容進行簡單的講述。由于古詩與我們實際的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以及教師的教學手段陳舊、單一,因此古詩教學也并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致。客觀的講,古詩的教學課堂是很難進行駕馭的,這不但需要教師有著較高的文學功底還需要教師對古詩教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在我國目前的小學古詩課堂教學中,由于大部分的教師都缺乏對詩詞方面的修養,所以導致對古詩的講授也只停留于表面,缺乏對古詩的深入探究。
2.2重詩意講解、輕文化體驗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因此在我國的教學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對古詩的教學目標也定在了對應試的需求。由于在試卷中常常會以多樣化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古詩默寫的考核,因此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也對學生提出了硬性的背誦和默寫要求,以此來實現教學目標。無論是哪一個階段的教育,不同學生之間的理解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講授中,教師常常采取統一的講授形式對古詩進行詩意講解,忽視了學生之間的理解差異,也并沒有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文化體驗,使學生對古詩的學習便成了標準化的記憶學習,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致。
3、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策略研究
3.1重視古詩背景資料的講解
對于我國古詩的創作來講,是立足于一定的時代背景之下,對這一時期的精神文化進行的有效反應。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時代、文化,不同的環境、經歷也催生出了諸多的詩詞篇章。在這些古詩中有豪邁奔放也有情長婉約還有氣勢壯闊。有的古詩所表現出的是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還有的是懷才不遇的抑郁情感。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在對古詩的學習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少的阻礙,使其不能夠對古詩中的所表達的含義進行透徹的理解。所以,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開展課堂講授前,需要就課本的內容對多媒體等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對古詩的創作背景進行深入挖掘,這其中包含古詩創作的時代文化、作者的背景經歷以及創作時的環境情況等。然后在通過與古詩的內容相結合對其進行分析、探究,使學生能夠對其中的含義進行更加明確的了解,如此才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古詩的鑒賞中提高文化素養。
3.2加強品讀、感受其中意境
古詩的創作通常具有一定的音韻規律,因此朗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對古詩中的意境進行感悟,所以需要加強學生對古詩的品讀。同時,教師還需要在學生的品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品讀中進行鑒賞分析,并對古詩中的意境進行感悟,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古詩中的意境之美。比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充分利用來進行音樂以及視頻等進行播放,為學生創造出古詩中的情景,如此在聽覺和視覺的刺激下能夠使學生對古詩中的意境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將學生帶入到作者的創作思維當中,幫助學生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掌握。
3.3教授古詩的學習方法
其實對古詩的學習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在小學階段的古詩學習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重視對古詩的積累,在日常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形成記錄的習慣,如此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自己對古詩的品讀。同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也需要加強對學生古詩運用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寫作中能夠將學習積累的詩句進行靈活運用,如此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度對古詩的有效掌握。
結束語
古詩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語言教育領域的重要資源。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等進行有效的培養,如此才能夠調動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致,幫助學生對古詩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陸夢嬌.淺談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古詩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43):93.
[2]賴桂賢.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導學,2021(2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