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敏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中,逐漸出現了生活化元素的影子,各種生活化教學手段被創建出來,開辟了一個新的教學局面。本文對小學數學課程的特點展開了全面的分析,基于生活化教學視角,探討了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元素;教學策略
引言:
傳統小學數學課堂中缺乏生活化元素,教師習慣采用硬性灌輸法進行教學,小弱了數學知識的實踐性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能有效吸引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真正意義上構建出高效化小學數學課堂。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相關教師必須積極創設生活化、趣味化的課堂情境,整體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核心素養。
1.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在新課改要求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及時轉變自身傳統理念,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基礎,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全新的生命力。生活化教學模式本質上指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的有機結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著手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元素,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體上推動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2.1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僅片面性地學習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無法有效開發其創新性思維,并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實際上濃厚的興趣可充分保障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需要相關教師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依托于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元素,同時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創設具體的生活化情境,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1]。
2.2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傾向于形象思維,在實際學習中,難以應對抽象的數學知識。而將生活化元素與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則可以為學生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參照,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鍛煉學生思維邏輯的靈活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實際上,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將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小學生形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思想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真正意義上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生活化教學作為廣受教師與學生喜愛的新型教學方式,不但能充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意識,還能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另一方面,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到數學的精妙之處,促使其發自內心地投入課堂互動,為小學生日后個人發展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3. 小學數學巧用生活元素構建高效課堂策略
3.1在預習環節應用生活資源
預習更能夠鍛煉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可根據數學的抽象性特點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生活資源,依托于豐富的生活資源深入發掘學生自主預習的動機,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預習習慣,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和潛能。例如,教師在講解“小數乘法”相關內容時,可要求學生在自主預習環節中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可運用到小數乘法的現實案例,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設計生活化題型案例,以此帶領小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實際。部分學生經自主思考后,可發現生活中處處隱含著小數的實用案例。如在超市購物時,若一塊橡皮的價格為 0.6 元,而一次性購買 10 塊橡皮時即可運用到小數乘法的運算。在此過程中,在小學數學快樂課堂構建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習環節的有效開展,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2]。
2.2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生活資源
課堂導入對于后面的教學可以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相關教師應積極采用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化課堂的樂趣,以此為高效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位置相關內容時,可在備課過程中將自身的家庭住址與學校的位置關系繪制成地圖,以直觀立體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促使學生對位置關系有初步了解和認知。其次,組織學生根據自身家庭和學校位置之間的關系,將其以地圖的方式畫出來,并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鼓勵學生上臺運用自身語言精準描述具體的家庭位置。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充當聆聽者的角色,積極對每位學生的具體表現予以客觀評價,并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以此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2.3在課堂教學環節創設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化教學中,少不了情境的創設,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個生活氣息濃厚的學習情境能夠更好的將學生帶入深層學習當中。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情境,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開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和創新性思維,基于宏觀角度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數學思維框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3]。例如,教師在講解“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相關內容時,可以創設生活中常見的購物情境,要求學生思考: “假如小麗去商店購買字典和鋼筆時,花費 20 元 5 角錢購買了一本字典,其中買鋼筆的錢比買字典的錢少了 10 元 6 角,請問小麗一共花了多少錢?”同時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生周邊常見事物來創設教學情境, “校園內有一棵高達 2.33 米的梧桐樹,其在第一周長高了1.24 米,第二周長高了 0.98 米,請問第二周這棵梧桐樹有多高?”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學生可以自覺投入思考活動,并積極與其他學生保持友好合作關系,在實踐過程中深入了解與掌握小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促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聯,進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結語:
實際上,在數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需要遵循很多規律,并不是簡單的將生活案例安插在課件當中。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傳統教學觀念,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生活化教學為基礎構建氛圍生動熱烈的高效課堂,從整體上推動全體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蘭英.基于生活化輔助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討[J].學苑教育,2020(25).
[2]張小龍.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淺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1).
[3]李綿綿.基于生活教育下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