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摘 要: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水平關系著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效果,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模式需要創新和調整,以保證小學生在習作訓練中獲得思維、道德、情感等方面素養的發展契機。本文著眼于生活教學理念,分析習作指導的幾點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理念;習作教學
引 言: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習作教學是重點和難點,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水平普遍偏低,且在參與習作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存在抵觸心理。為了改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模式,把生活化教育理念引入小學語文習作訓練活動中去,可以建立習作訓練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密切聯系,無論是豐富習作素材還是積累習作經驗,生活化習作教學模式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筆者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嘗試總結幾點小學語文生活化習作教學策略,現總結如下:
1.觀察生活,獲得習作素材
構建語文習作教學環節和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習作活動的積極性,減輕學生對于習作訓練環節的抵觸心理,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生活化習作教學模式下,習作難度大大降低,同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構建熟悉的生活場景以及降低習作難度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1]。如“學校的美景”為題目的習作訓練活動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學校的景色,用自己的雙眼觀察,把自我體驗到美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的習作不僅生動,而且更實在。再如觀察環衛工人的辛勤打掃、觀察交警指揮交通、觀察鄉村的變化等,
通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能不停地積累習作素材,有事、有物可寫,記錄真實的生活,更能激發習作的興趣。
2.情景再現,讓教學走進生活
以往的小學語文習作訓練中,有部分習作題目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全面了解的,因此導致一部分學生在某些習作訓練中沒有寫作思路,而構建習作情景可以化解這一問題,這也是生活化習作教學模式的一大優勢。通過聯系習作主題,我們可以引入教學情景再現生活化場景,讓生活與情感齊飛,立意與表達共舞,以拉近教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的習作更加順暢[2]。例如,習作題目《拾荒》,老師可以在操場或草坪中以垃圾作為目標,帶領學生們撿垃圾以重現拾荒的情景,并設定獎勵來評定拾荒的多與少,讓學生在打掃校園衛生的同時,也能了解拾荒是什么,而且獎勵機制也能讓學生些許的了解拾荒者的心情與想法。再或者像《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的教學,老師完全可以模擬當時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的情景再現能讓學生的學習有依據和案例,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心情可以表達,這樣的習作相較于古板強硬的老式寫作模式應用起來更為簡單順暢,也更能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3.生活實踐,讓習作回歸自然
語文教學本就是為了服務生活,而生活實踐則是最貼近生活的一種教學方式。生活實踐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踐當中,學生獲得的感悟與體驗是別的形式無法復制和比較的。例如:學習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養一只蝌蚪,觀察并記錄,讓學生了解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形體上的變化。在教學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感悟角色狀態,讓學生真正的理解蝌蚪到青蛙的變化過程,并區分于其他動物。再如學習《爬天都峰》這篇課文前,就可以讓家長帶領學生真正的爬一次山,讓學生了解到爬山的過程,然后說出自己的感悟與體會,與文章相呼應,讓學生再深刻體會作者的心情與想法。學習本就是為了生活,而反過來說,有過生活體會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加深體會與感悟,加強學習效果。
4.對話網絡,豐富生活寫作表達
學生生活中運用網絡早已習以為常,這是不可忽視的生活化習作教學契機。教師有意識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生活化習作素材、展開作文經驗交流、共享習作信息,都能獲得積極的回應,也能帶來豐富的調動力量[3]。小學生運用網絡的能力毋庸置疑,教師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展開學科學習應該成為一種新常態。網絡中能夠找到海量生活化習作信息和素材,教師給學生設定一些學習任務,組織一些學習活動,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助學資源。教師有意識布設一些網絡信息搜集任務,學生會積極響應,其助學效果也會更為豐富。如《習作:故事新編》,教師先為學生設計了素材搜集任務:在我們的記憶中,有太多故事素材可以利用,如果利用這些故事資源做創編活動,可能帶來更多新意。不妨借助網絡展開故事信息搜集,可以尋找適合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等,對這些故事做進一步的改編,形成新故事,寫出故事性作文,準備參與班級集體展示活動,看誰的故事改編更為成功,學生接受習作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在信息搜集過程中,教師借助網絡交互平臺做及時的指點,讓學生做出理性的篩選。在課堂展示環節,教師對學生選材方向做出觀察和梳理,有學生選擇一些寓言故事做改編,也有學生選擇生活故事做改編體驗,還有學生選擇了神話故事進行操作。教師挑選一些典型的創編故事,讓學生在課堂內誦讀,學生反饋良好。
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展開故事信息搜集,選擇典型故事做改編寫作,成功調動學生參與主動性。學生對一些熟知的老故事沒有太多創編興趣,借助網絡可以搜集更多有趣的故事資源,對這些故事做創編操作,其可讀性更高,學生從改編操作中獲得的歷練也更為豐富。學生有創編故事的主動性,教師也要給出具體的方法、技巧指導。
結 語:
習作教學模式關系著學生的習作能力發展水平,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支持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強調生活化觀察、生活化情景重現、生活化實踐應用以及生活化視野拓展。立足生活展開習作訓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獲得創作靈感,降低習作訓練難度。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習作訓練活動的過程中,要遵循生活化教學原則,構建科學的習作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對習作訓練產生抵觸心理,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石紀.談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8(07):128-129.
[2]黃曉華.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才智,2017(26):110-112.
[3]席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