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崢
摘要:在教育事業不斷深入改革的過程中,“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為各學校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對于中職院校來說,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成長,促進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從而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良好效果。具體來說,中職院校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包括資源整合、環境營造、元素提取等方面,確保實現預期的改革目標。本文主要圍繞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三全育人;中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措施
引言
2016年6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戰略。在此背景下,相關教育部、地方教委,以及各級各類院校紛紛開展了以“三全育人”為主的教育探究和實踐,使得各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迎來了大改革。對于中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也需要院校領導和教師的高度重視,真正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面向廣大的中職學生,重點分析解決當前課程思政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之后做好統籌設計,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路徑,從而提高思政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應用人才。
1 “三全育人”及“課程思政”的內涵
1.1“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主要是是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機融合。其中,全員育人,就是指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等相關機構及人員能夠共同肩負起育人的重任,既要盡到自身的責任,也要與其他機構及人員進行密切配合;全過程育人,就是指從時間維度角度對育人工作進行審視,要保證育人工作貫徹于人的一生;全方位育人,就是指從空間維度角度對育人工作進行審視,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也不管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都需要全面貫徹育人工作[1]。
1.2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主要是在“三全育人”的基礎上,將基礎課程、通識課程、實踐課程,以及專業課程等相關課程作為主要依托,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教育目標,實現對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確保二者相互促進。當前,雖然各中職院校已經對課程思政教學進行了改革,但是整體改革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問題主要出現:存在重視技能培養的慣性,教師在對課程思政教學方面的認識還不夠,課程思政教學缺少相應的機制和體系保障,因此對課程思想教學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 “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措施
2.1資源整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中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目前所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相關人員能夠意識到資源整合的重要性,以此確保“課程”與“思政”能夠完美融合,實現“三全育人”目標。具體如下:第一,積極開展教師培訓。相關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因此,也就需要各中職院校能夠重視教師的培訓問題,要提升教師對“三全育人”的認識,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模式、方法等,以此使得其在開展專業課程時能夠更好地滲透思政教育。第二,加強聯合教研力度,促使其他課程教師能夠向思政教師進行更專業地學習,消除認知偏差。第三,有效利用外圍資源。還可以與相關企業進行聯動,從中學習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的優質經驗,為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提供重要參考。除此以外,還可以號召校友回校助教,校友的建議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至關重要,不僅能夠從中映射出教學方法的優勢,同時也能夠找到其中所存在的缺陷,進而使得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更為完善[2]。
2.2環境營造,潛移默化熏陶教育
中職院校的“育人”,不僅體現在“課程”與“思政”的有效融合上,還應該注重環境的營造問題,以此在促進“課程”與“思政”結合的同時,將“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充分體現出來,確保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夠享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比如,開展相關講座、技能競賽;組織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帶領學生進行項目學習等。上述活動的開展,都能夠在無形中將思政教育滲透其中,使得學生在加深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完善個人素養[3]。為了增強學生的工匠精神意識,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要對學生們開展相關內容的全面教育,引導學生將職業道德作為嚴格遵照的典范,以工匠精神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從而培育學生們勇于探索、不斷進步、為社會貢獻的優秀職業道德,從整體提高學生們的職業素質,為以后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堅實基礎。中職思政理論課的開展還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親身體驗,主動探索,從而運用工匠精神的理論指導專業素質上的學習進步。
2.3元素提取,找準滲透切入點
各課程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元素的提取,要能夠從所教課程中提取出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及結合點。而對于各課程教師而言,他們對自身所教學的專業課程把握十分準確,但是對于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挖掘卻并不多,因此各課程教師要對其中的元素進行深入挖掘,以此促進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比如,專業課程教師可以與思政課程教師進行探討,一同分析專業課程中能夠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以及方法等。又如,專業課程教師可以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工作分析法進行充分利用,通過分析學生“思政素養”情況,歸納需要滲透的“點”,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4]。
結語
綜上可知,中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該實現“育人”與“育才”的相統一,其根本在于“育人”。基于此,也就需要中職院校各課程教育人員能夠立足“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對所教學的專業課程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從中找到與思政教育能夠相融合的元素,而使得學生逐漸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娜,蔣其友.“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思政角色塑造途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12):82-83.
[2]馬燕霞,郭孔生.“三全育人”視域下民辦高職“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6):77-82.
[3]何超男.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路徑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6):24-25.
[4]董婷婷.基于"三全育人"的中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J].現代教育論壇,2019(05):21.E1EEC2C1-E414-4B2E-8014-D1CB96DF76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