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的信息化水平逐漸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逐漸的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了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不僅體現在我國的各種科技方面,而且對于中職院校的教學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教育事業在積極的與網絡技術所融合,并充分發揮了網絡教學的優勢。尤其針對中職學前教育中的聲樂課堂,利用網絡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到聲樂的知識點,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使學生逐漸提高對學習聲樂的興趣,有利于中職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及聲樂水平。
關鍵詞:網絡教學;中職學前教育;聲樂課堂;運用分析
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的背景下,現階段我國的教育制度也隨之進行著改革。在中職院校不斷落實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中,學校及教師方面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教學進行深度的融合,并創新出有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效率。尤其是在中職院校傳統的聲樂課堂中,創新的教學模式體現的更加生動活潑,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聲樂課的魅力,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及音樂素養,從而促進我國中職學前聲樂教學的現代化。
一、網絡教學在中職學前教育聲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選擇的課件不合理
在聲樂課堂中,網絡課件選擇不合理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即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課件的內容。雖然網絡教學相比于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具有較大的教學優勢,更加生動形象,但是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夠過于使用課件進行講課,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會使網絡技術僅成為教師輔助教學的工具,無法進一步發揮網絡教學的重要性,并且無法完全替代教師的授課思維。如果在課堂中機械化的依賴多媒體課件,會使聲樂教學的效果逐漸下降,導致學生也無法產生更大的興趣。第二個方面即教師任意的使用教學課件,并沒有按照自身教學的需求進行正確的選擇。部分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比如插入精美的圖片及有趣的圖片等內容,這些內容雖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并不能切合教學的實際要求[1]。
(二)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中職聲樂課堂中,利用網絡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可以有效的減輕學生學習及教師工作的壓力。但是部分聲樂教師在制作聲樂課件的過程中,過于追求高質量的課件形式及放映效果,導致教師大量的使用藝術字及動畫效果,在這種教學背景下,雖然能夠滿足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心理,但是會使學生無法掌握具體的知識點,忽視教學的核心目的及網絡技術的合理運用。
二、網絡教學在中職學前教育聲樂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注重培養學生思考能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環節,避免將教學內容全部展現在學生的視野中,因此,教師在教學前期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進一步探究有關聲樂的知識,尤其是在講解有關重難點問題時,教師需要選擇帶有針對性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傳統的聲樂教學相比,教師不能夠僅講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問題,而是要對學生差異化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發揮自身的價值。在核心素養教學的發展中,教師要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為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各項發展都能夠有一定的提高。在中職開展聲樂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總結教材中的內容,及學生對于網絡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當學生逐漸掌握聲樂有關的知識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聲樂學習的效率[2]。
(二)創新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參與的熱情
在中職聲樂課堂中,教師需要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提高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積極性,并將網絡教學進行合理的應用。利用網絡教學現有的優勢,將教學內容進行展示,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有利于調動聲樂課堂的活躍氛圍,促進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聲樂課堂的學習中。但是更為關鍵的問題是教師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及形式,網絡技術只能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一項技術,而網絡教學能否充分發揮其作用主要在于教師如何進行利用。因此,教師要合理的選擇課件的內容,不能過于豐富或過于簡單化,要與實際的教學內容相符合。教師在課堂中需要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進師生關系的友好發展。情感教學是聲樂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教學的重難點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將網絡技術與聲樂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才能夠促進教學的整體效率[3]。
(三)有效的利用課堂的板書,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在聲樂教學中,利用網絡教學的模式可以將教材中的樂譜、圖像等更加直觀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有關的教學內容,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便利性。在傳統的聲樂課教學中,教師只能夠依靠板書的形式進行講解,而這種教學模式會耗費較多的時間,現階段利用網絡教學的模式,可以更加精準的將聲樂的旋律進行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板書與網絡教學進行合理的應用。比如在《第四十交響曲》一節中,其主要的旋律即不斷加強下行半音的“嘆息”音調,主體形象表現為抒情內容,教師此時便可以利用板書將美妙的圖形譜畫出旋律的起伏變化,使學生能夠清晰的了解到學習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吸收知識點。
(四)傳統與現代教學相融合,加強學生聲樂的學習
傳統的聲樂課教學雖然存在著部分弊端,不能夠更好的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可取之處有利于教師進行借鑒參考。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技術,將樂曲譜例及圖像能夠更生動的傳遞給學生,逐漸取代傳統的板書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師的教學時間,使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講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的結合傳統的教學方式,并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與管理,進一步鼓勵學生能夠積極的表述內心的想法,并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進而保障聲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結語:
綜合分析,在中職院校聲樂課堂開展網絡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有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要有效的利用網絡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進而提高中職聲樂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唐欣茹.淺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2021(14):58-59.
[2]劉虹.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運用[J].年輕人,2019(15):76.
[3]王梅.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9(19):106.
作者簡介:范一博(1982年11月),女,漢族,吉林通化人,碩士,講師,通化師范學院分院,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聲樂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