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燕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主要的關注點,學校教育也隨之進行著轉變。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越來越多的教師拋棄了舊有關注學生成績的教學觀念,開始重視借助道德與法治教育實現的生命成長。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有不少教師認識不足,新型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取得令人期待的效果。本文首先簡要說明了生命成長的教育的意義,接下來基于作者的實踐,探討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進行生命成長教育的幾種有效方式,希望能為廣大道德與法治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命成長;教育教學
引言
初中生步入青春期,其自我意識顯現,對于人生的思考也逐漸加深。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引導,很容易導致各種問題。近年頻發的初中學生任性、焦慮、神經衰弱,甚至逃學、違紀、犯罪等現象和學生不健康的情緒狀態不無關系。當今時代,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生命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助力學生順利度過初中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加強對生命成長教育的認識,選取多種方法,引領學生體驗感悟,促使學生在感悟中成長,助力學生以健康的觀念迎接未來的人生。
一、生命成長教育的意義
1、生命成長教育是新課改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在生命教育領域的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取得了很多成果。為使最新的生命教育理論能夠真正服務于學生,在2011年實施的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將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目標,并且在具體的課程內容表述上增加了生命教育的內容。基于新課改,2016年推出的道德與法治新教材也明顯增大了生命成長的教育比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加強生命成長教育,既是對新課改的回應,更是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進步的要求,是新教材中生命精神的實踐證明。
2、生命成長教育是初中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樹立生命觀的重要時期。進入初中,伴隨著青春期身體的變化,初中生的自我意識增強,同時對生命的思考也在逐漸深入。其能否適應青春期的轉變,能否健康的接受自己和他人,能否在突發事件中出色的保護自己,是初中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助力學生迎接健康人生,這也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最鮮明的特色。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在初中學生逐步豐富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關注身心健康,重視生命安全,進而建構生命的價值,滿足幸福生活的需要,凸顯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意義,滿足了初中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3、生命成長教育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形勢受到沖擊,社會結構悄然進行著改變。在這樣的大潮下,一系列社會問題逐漸凸現,影響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國家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在人生觀逐漸成熟的初中階段進行生命成長教育,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從學生到家庭,再到全社會傳達正確生命觀念的第一步,決定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程度。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生命成長教育的有效方式
1、以身作則,加強教育水平
作為生命成長教育的核心人物,教師的認知和專業素養決定了學生的成長發展。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引導作用,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這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時刻牢記自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所要承擔的責任,在校園生活中成為學生的表率。
此外,教師也需要注重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在課后廣泛閱讀,積極吸收最新的生命成長理論,并在課后積極與同事交流,交換教學意見;另一方面還需要學校的重視。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有關于生命成長教育的培訓,邀請專家學者,先進集體分享教育的成功經驗,培養一支擁有正確生命觀念,并且懂得如何進行適宜的生命教育,促進學生生命意識形成的專業教師隊伍。助力教師實現生命成長教學水平的提升。
2、細心觀察,輔助學生成長
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幼稚邁向成熟的關鍵時期,生理及心理的巨大變化使得不少學生面臨著壓力和煩惱,并在學習生活中反映了出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擁有敏銳的感知力,細心觀察,從校園生活的小事中發現學生的困惑,并且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也需要及時同學生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困惑點,化解學生的疑問。
例如筆者的班級中,有一位性格開朗的學生,一段時間中突然不愿與人溝通,體育課時也只是坐在一旁。筆者留意到這一點,在課后主動與這位學生溝通,發現其在一次體育活動中,被同組的同學認為沒有充分發揮,打上了“不仗義”的標簽。筆者經過開導后,征得這位學生的同意,在課堂上結合七年級上冊《友誼的天空》一單元的知識,引導班級同學共同探討分析,使學生明晰了正確的交友觀念。這樣的方法,不僅掃清了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障礙,而且結合生活的教學模式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3、引入實踐,加深學生意識
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單一的理論講述枯燥平面,教師應當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使其在實踐中獲得感悟,不斷成長。最終實現使學生在實踐中產生自己的認知,在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加強生命成長的重視,對自己的人生發展形成合理的規劃,并為此付出努力,實現真正的成長。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做更好的自己》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一項“更新的自己”的實踐活動,邀請學生在筆記本中寫下自己的不足,并在一定期限內約定改變進步。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孤兒院、敬老院的勞動,在勞動中感悟不同階段的生命價值。
三、總結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出色的回應了時代的需求。作為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道德與法治學科承擔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拋棄舊有單純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的觀念,樹立生命教育的意識,關心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歷程。并且認真研讀教材,結合教材內容找到蘊含于其中生命教育的突破點,巧妙組織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的正確生命觀念,助力學生在積極健康有意義的生活中,提升生命的價值,綻放生命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張玉婷.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強化生命教育教學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2]王彬彬.從生活入手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道德與法治《學習伴成長》課例分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10):83-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