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源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近兩年來,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對于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在以往人才培養的模式中,本身定位就不夠清楚,整個人才培養過程過于重視理論知識,而忽略的實踐操作,整體的專業課程評價體系比較單一,這些問題的存在確實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畢業就業的質量與效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文主要通過闡述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模式下,如何才能夠更好地探索一條有特色的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斷地優化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改革,精準定位,以此來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推動國內高等院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就業;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具體模式;思考探究
引言: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的歷史比較久遠,而且在長久以來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對于目前社會上所興起的一些計算機專業、新聞專業、管理專業而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也無法更加精確的體現出未來的職業定位。雖然說在以往的發展中,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確實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并且滿足了那個時代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導致整個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要比其他的理工科的專業就業率更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要以就業為前提與基礎,以社會的實際需求為為主,不斷地優化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競爭力,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高等院校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絕大多數的高等院校并沒有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有一個科學,合理,精確的定位?,F如今,社會各界對高素質、高質量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地提升,盡管很多高等院校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都展開了相應的課程改革,但是并沒有考慮到人才市場的具體需求,同樣也沒有為本專業的人才提供一些實訓的機會,導致培養力度不到位,整體的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理想。
其次,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忽略了實踐操作。實際上,絕大多數的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堂教學,都是傳統的滿堂灌的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聯系比較少,整體實踐操作活動也不夠豐富,但是眾所周知,實踐操作最終也是每一門學科的目的以及目標,同樣也是提高學生行動能力的前提與基礎。如果說學生僅僅只了解書本中的內容,學生的視野就是非常狹窄的,而且也不具備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更加無法將自身的競爭優勢體現出來。
最后,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對學生的評價體系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整體的教育教學評價,往往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在專業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中,也過于注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基本上所有評價的參考也都是學生筆試的成績。無論是獎學金的評定,以及三好學生,或者是預備黨員的選擇,絕大多數都是根據學生的理論成績。這對于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綜合能力而言,并沒有一些明確的評價標準和規定。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基礎上,如何優化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明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定位
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有漢語言文學這門專業,在這樣的實際狀況下,高等院校一定要將社會各個崗位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教師力量結合在一起,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其實,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就是推動本專業類學生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讓畢業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能夠將自身的文字功底和綜合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應該是,不僅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可以從事漢語言訓練以及各項教學活動,并且具備文字編輯綜合能力,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應用型技能人才。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將專業的教學特點和綜合實力彰顯出來,不斷地明確學科的具體定位,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加適用的人才。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撇棄,不僅需要學生能夠記憶重點內容,也能夠不斷地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如說在保留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前提上,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全新的教學方式,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有所轉變,讓學生能夠在形象、直觀的教學模式下,感受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魅力,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有興趣了解這些枯燥乏味的知識。教師也能夠在一定的前提之下,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強化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素養。除此之外,高等院校需要在校內或者是校外建立對應的實訓基地,強化與社會上企業的深度合作,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能力,也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實訓學習中,建立起課堂內、課堂外的橋梁,更多的為學生提供實訓的機會,在反復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
(三)不斷地優化評價體系
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舉辦一些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與體系,重視過程評價,將實踐操作活動與基礎理論知識的成績結合在一起,從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轉變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建設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精準地把握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具體狀況,對于存在的問題和學習上的困難做出針對性的改進,不斷地強化漢語言專業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改革
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不斷地優化課程結構,對專業類所有基礎課程中存在的重復的狀況進行整合,將教學內容不斷地簡化,結合本學科最新的發展狀況和研究方向,設計有針對性的內容和課程體系,明確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盡可能地加強對核心知識內容的突破,除此之外,也可以設置更加多樣化的專業方向,包括就業型方向和研究型方向。就業型方向,主要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就業奠定基礎,研究型方向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能夠考研成功。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時代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國內高等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專業也是重點專業,所以在教育教學工作講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模式。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將傳統的教學思維理念沖破,明確課程的精準定位以及人才目標的培養,不斷地優化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的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建立實訓基地,優化評價體系,盡可能地為漢語的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不斷地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幫助學生在未來步入社會之后,能夠實現自身的存在價值,促進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勇,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內容更新機制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12):16-17.
[2]劉聰穎,孫鵬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現狀及對策分析[J].邯鄲學院學報,2009(12):122-125.
[3]伍建華,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