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瓊
摘要:寫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過程,是對其語言運用能力及人文內涵同步考查、深化的過程。但傳統僵化呆板的寫作教學模式,加之小學生本身缺乏語用表達經驗及生活閱歷,導致了其對寫作的排斥。本文以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寫作興趣為目的,結合現代網絡環境、先進的網絡資源及平臺,從作文命題、書寫、批改和展現四個方面,提出建構一套相對完整的新型合理化作文教學范式的策略,以期帶給學生嶄新的寫作體驗。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網絡環境 創新模式
在現代網絡環境下,從多元信息接收渠道反思信息來源,我們會發現:信息創作者或者傳播者多通過多元化的網絡平臺和渠道進行信息創作和傳播,網絡平臺已然成為信息的主要傳播載體之一。與此同時,基于所傳播信息,各方網絡信息創作者和傳播者亦會尋找角度和話題進行再度創作……如此便形成了一個信息無限擴大的“信息網”。基于現代信息的創作和傳播原理,小學語文傳統的寫作教學便具有了一個革新的方向——結合網絡環境從命題、書寫、批改、展現角度進行的全方位革新。具體的革新方式如下。
一、作文命題創新:參看網絡信息的自由命題與特定命題結合
“題目”的確立是寫作活動進行的前提,相應地,“命題”亦當是探究寫作教學革新的第一角度。在傳統寫作教學模式下,“命題”多為給定的特定命題,其確實具有合理性,但鮮考慮學生的自由意愿和興趣及其對所給命題的認知經驗,這無疑是其寫作興趣的第一重阻力。在信息爆炸的網絡環境下,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多元認知和思維的需求下,教師當開放與靈活化自己的教學觀念及選題思維,讓傳統特定命題與學生參看網絡信息進行的自由命題結合起來,以從此命題的維度,最大化地實現創新與提升學生寫作興趣的目標。
例如:每一天,我都會布置寫作作業,但會采取“一天特定命題、一天自由命題”的形式,將二者合理地穿插,為教師的統一化思考引導提供空間,亦為學生的自由思想發揮提供敘寫空間。在自由命題上,我讓同學們在自己平日所閱讀的網絡新聞或各類信息中選擇一項印象最深、觸動最深的信息進行自由命題。如針對網絡上眾多的兒童溺水案件命題為“在大自然面前要承認自己的弱小”“‘小心’讓媽媽停止哭泣”等;再如,針對其經常瀏覽的搞笑視頻,可命題為“我想做一個搞笑的人”“‘搞笑’是生活的調味劑”等;甚至還可以針對其最喜愛的新生代明星演員,命題為“我的明星偶像”“我想加入2020創造營”等。此將極大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同時亦將極大拓寬寫作范圍。
二、作文書寫創新:傳統紙媒書寫與網絡書寫的結合
“題目”確立之后,便是正式的“書寫”環節,“書寫”當為探究寫作教學革新的第二角度。在傳統寫作教學模式下,書寫形式多為“紙媒書寫”,其有獨到的強化字形記憶、帶有生命溫度的作用,但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于這種書寫方式而多覺枯燥無趣。基于此,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靈活地轉變教學思路,讓其與網絡書寫相結合,讓學生生成“敲擊鍵盤、自動輸入、寫錯隨改”的嶄新書寫體驗,激發其寫作興趣,同時漸助其生成現代化的網絡輸出能力與習慣。
例如:“簡書”是一個可以無門檻建立個人創作系統的平臺,因此我便讓同學們將自己每日的寫作記錄于此。且在這里,同學們還可將自己的寫作內容進行分類,而后分別將其編入“專題”或“文集”欄內。在此過程中,同學們會體驗到不同于傳統紙筆書寫,自我操控電腦或手機設備進行電子鍵入的感覺;加之簡書創作系統的個體獨立性,其將會收獲嶄新的書寫體驗,大增寫作興趣。電子鍵入的過程亦是其鞏固拼音拼寫、漢字拼讀的過程,亦益于其對漢字的音形記憶。當然,除此之外,同學們還可以使用更為便捷的word軟件及豆瓣、知乎等平臺進行習作編輯,在編輯完畢之后可直接線上發送,以便我進行及時批改和反饋。總之,這樣的傳統紙媒書寫與網絡書寫的結合將極大豐富書寫形式,增強學生書寫興趣。
三、作文批改創新:教師視角批改與依據網評批改的結合
依據一般性的作文教學程序,繼“書寫”之后便當為“作文批改”環節,相應地,“批改”應為探究寫作教學革新的第三角度。在傳統習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多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給予肯定贊賞和修改建議,但其個人的視角終究是有局限的、片面的。基于此,教師可充分結合學生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文章之后所得的網評,進行較為全面中肯的評價,以革新批改模式,深促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一位同學在“簡書”上發布了一篇名為“為什么大人都看不到小生命”的習作。其大致內容為大人會習慣性地摘花、折草,會習慣性地弄死昆蟲,也會習慣性地忽略、虐待小動物,而只會對和他們同樣的“人”正眼看待、平等交流。但其實花草和小動物都有它們各自的生命,它們也會疼,會傷心和開心。在大人不平等對待或者要傷害他們時,它們該有多絕望……對于此文本,我個人重點關注的是這位同學真摯的情感、善良的心地和善于發現與關注問題的意識,當然還有文本內的一些語法和字形錯誤,所以,我便會依此給予其評價。但當我去其發布的簡書網址查看后,我則發現在文本下面的評論中有諸多我沒有想到的層面:如在善良的心意之外,還當有正確辨識自然規律的意識,了解生物鏈規律及人生存的客觀需求。再如,應該了解人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應該帶領孩子走進真實的花草世界和動物世界,在意識之外真正形成自覺保護自然的行為習慣等。基于此,我在上述評價之外,又補充了“人生存和生活的客觀需求”一條,以讓同學們在感性之外亦能理性認知人和自然界其余物種的關系。
四、作文展現創新:傳統展現方式與網絡多彩展現方式的結合
繼“批改”與學生文本完善之后,為強化學生的寫作自信,同時實現同學間文本的互相傳閱,設置“文本展現”的環節為探究寫作教學革新的第四角度。傳統的文本展現方式多為在班級內部,通過展覽平臺進行單純文本展示。但在網絡環境下,文本展示可以面向更多的“觀眾”,且可以運用更多的在單純文本展覽之外的方式,即將文本轉化為其余形式進行靈活化的展示。
在按照上述方式進行文本批改及學生依照評價修改完畢之后,我推薦了如下的方式讓同學們進行文本展示:可以錄成朗誦音頻,配上音樂和圖畫,展示在美篇、抖音或者快手平臺上;可以依據文本風格挑選紙張和字體,認真手寫出來拍照發布在上述平臺或者其余任何平臺上;也可以在原文基礎上依據原文意境或所提事物、環境等,配上相應圖畫重新發布在簡書上……如此嶄新的展現方式,不僅會極大增強同學們的習作興趣,培養其在審美、朗誦、書法等各方面的語文能力,還會促使其現代化信息素養逐步提升。
總之,寫作在本質上即是一項極為自由的活動,寫作內容自由、寫作形式自由,所表達的觀點自由且又允許讀者有同樣自由的評價……而上述依托網絡環境建構的新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恰是對此寫作本質的復歸,而不使其囿于狹隘的應試框架及僵化的教學觀念。此模式指向學生長久自主化寫作興趣的真正培養,指向其寫作質量和水平的真正提升,指向其現代化信息素養及寫作素養的培育,應當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教研中得到正視、認可、重視與落實。
參考文獻:
[1]張愛晶,許發金.網絡環境下小學作文評價的實踐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9):21,23.
[2]包鄒瑜.網絡媒介環境中小學高段習作教學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3]王超.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討[J].中國培訓,2015(20):246.
責任編輯:趙瀟晗
336750033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