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摘要:本文從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角度出發,對怎樣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身體素質這一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結合我平時的一線體育教育教學經驗,總結出解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生身體素質低下的解決辦法與途徑。旨在達到新課程《體育與健康》對一線體育教學工作提出的"健康第一"的重要要求。大綱明確指出:"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體育教學的意義在于通過體育教學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然而目前的學生身體素質,尤其是解決目前農村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令人堪憂這一現狀。
關鍵詞:農村學生? 身體素質? 培養
在《科普中國》中明確指出: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運動、勞動和日常活動中的機體能力。身體素質分力量、耐力、速度、柔韌等素質。力量素質是指肌肉收縮克服阻力和對抗阻力的能力,是進行各項運動的基礎;發展力量素質,不僅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的壯實程度,使身體更加結實、豐滿、勻稱、健美,還有利于學習和掌握各項運動技術和技能,減少運動損傷;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時抗疲勞的能力,是人的體質強弱的重要標志; 發展耐力素質可以有效地提高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改善新陳代謝水平,增強抗疲勞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堅毅、頑強等優良的心理品質;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做動作的頻率和動作幅度的大小,是影響速度素質發展的主要因素。發展速度素質,對于提高大腦皮層的反應能力和對身體快速指揮和協調能力,使身體更加靈活,做動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要結合身體素質的分類制定相應的練習方法與手段,進行專項、科學的練習。
一、農村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營養不良、面黃肌瘦,但是與城鎮初中生的身體素質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農村初中學生要幫家里做農活,從營養學角度考慮,農村學生從小沒有受到合理科學的營養均衡搭配,導致先天不足。這是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落后造成的。而且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設施又沒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因而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素質就沒有城里學生那么好,升到初中學習后,對好多最基本的項目都沒有認識,整體的身體素質不是很高。主要體現在:一、體育學科專業知識欠缺;二、體育競技技巧欠缺;三、身材矮小,沒有達到初中生標準身高體重;四、多體質較弱或患慢性疾病的學生。這一結論從每年的《初中畢業生水平能力測試》的體育成績城鄉數據對比中就可以看出來。這是由于農村學校基礎設施薄弱造成的,所以提高農村中學生身體素質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二、影響農村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主要原因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90后”、“00后”越來越得到家長的愛護,家長忙于經濟而又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一般不允許孩子外出,使孩子失去了同同齡人集體嬉戲、打鬧的機會,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孩子的運動量。
現代化家用電器的使用也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電視、電腦前,使本來就缺少活動場所、活動機會的孩子更懶得外出、懶得活動。
農村小學極度缺少專業體育教師和體育運動設施,按照相關教育要求開設的一周三節體育課基本成了擺設,體育課上課不規范,單調乏味,缺少吸引力,缺少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辦法,隨意調課、占課的現象更是家常便飯。
農村經濟條件落后于城鎮,部分農村孩子沒有合理的營養搭配,導致身體整體素質落后于城鎮,部分家長只重視文化成績,不重視體育訓練,教育觀念落后。
三、農村初中體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學校體育設施存在不足
1、體育場地不足
調查顯示,有70%的學校體育場地未達到1994年省教委制定的《城鎮普通中小學建校標準》,甚至有少數學校基本上就沒有運動場或者活動場所,有些學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簡易的運動場所,導致很多學校開設的體育課教學質量不高,開課時數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幾個年級開設體育課,象征性的表示學校開設了體育課。
2、體育器材短缺
根據調查,有30%的學校體育器材基本達標(指能基本滿足大綱必修教材的需要),65%的學校體育器材缺少,還有少數學校幾乎沒有體育器材。而且校與校之間的差距較大,同時,現有體育器材大部分陳舊、破損,其原因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時,這為正常的體育教學埋下了安全隱患,由于受體育器材短缺的限制,有近30%的學校體育教學無法正常進行。
(二)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存在不足
1、專業教師短缺
從調查情況看,有近40%的學校專業教師短缺, 10%的學校無專業體育教師,現有體育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不包括自考、函授畢業生)的僅占37%。農村學校緊缺體音美專業教師是時下教育教學工作都面臨的難題。
2、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不合理
調查顯示,有73%的農村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無法形成梯隊建設,有38%學校的體育教師學歷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國家教育部對學校教師學歷要求。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的不合理勢必影響學校體育工作持續、穩定開展。
3、師資培訓意識淡薄
通過調查,大部分學校都未能制定詳細的師資培訓計劃,也未能認真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各種各樣形式的培訓活動,致使大部分體育教師的知識、技能及思想意識停留在一個較低水平。這是造成農村學校體育教師思想觀念落后,創新意識不強,難以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 《社會體育學》?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 人民出版社? 2007
[4] 《體育與健康》? ?人民出版社? ?2002
[5]《現代教育原理》 柳海民? ?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2.12
[6]《小學體育新課程教學法》2002年出版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7] 葉瀾《更新教育觀念,創建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1998年第2期《中國教育刊》
[8] 魏書生著《魏書生文選》 漓江出版社
[9] 呂世虎主編《小學教育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評析》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4935019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