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
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不斷的發展和改革,在現代教育中,傳統文化教學非常重要。在學生的教育生涯中,學習語文知識就是對歷史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教師需要了解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并且通過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基于此,本文從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出發,闡述在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途徑,以期能夠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功能
引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每個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文化風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融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其潛藏的教育功能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還能進一步提升其綜合素養。
1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作用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中一顆璀璨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體現,是連接華夏兒女的重要紐帶。因此,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凝聚力。同時,教師在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精髓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推廣傳統文化產生積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的教育,營造傳統文化的氛圍,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中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精神內涵,促進學生“三觀”的正確樹立和發展。
2初中語文發揮傳統教育功能的策略
2.1推薦傳統文化的相關書籍,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初中學生的課余時間還是比較豐富的,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傳統文化內容的優秀書籍,或者是一些視頻和節目,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了解傳統文化。畢竟,很多知識靠教師單純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還需要通過學生自己去觀察、感受。當然,除了推薦一些帶有傳統文化的書籍,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有趣的傳統課間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竹竿舞、跳長繩、打陀螺等具有民間特色的體育項目來開展比賽,讓學生通過這些傳統的競技活動鍛煉自己的身體,并且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傳承這項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
2.2從語文教材出發,深入挖掘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育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講解理論知識,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少注重深挖語文課文中的人文內容。雖然從表面上看學生已掌握相關的知識,但從本質而言并未對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有所理解。對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將文本中的傳統文化展現出來,發揮其教育功能,讓學生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極為重視禮儀文化,而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許多禮儀文化,教師要對其中的教育資源進行挖掘,加深學生對傳統禮儀文化的理解,讓其成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人物。
2.3結合文學名著,科學地引領學生思想和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中涉及的文學題材豐富多樣,為了有效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生活融入學生的現實生活,從而縮短傳統文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易于學習和吸收,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改變僵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長期傳承下來,與中國仍然慶祝的傳統節日密切相關。為了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古代詩歌的學習中,教師不能僅僅依靠教科書上的內容,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還應適當結合傳統節日,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學習古人為節日創作的詩歌,深化文化內涵。文言文、古詩詞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是通過語言傳達出來的,包括修辭技巧、詞句等,這些都是作者反復思考、精心創作的經典,通過欣賞文言文中的遣詞造句,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文化想象力,科學地引用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
2.4動態調整教學方案,創造良好文化學習氛圍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從課程制定的角度來看,在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僅僅依靠教師課上的講解是不夠的,在課下時間,還需要自己的親身體驗、查找資料、交流討論等,才能夠使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因此,教師應當在制定教學方案或者學習方案時,應當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與對傳統文化的掌握水平,立足于教材中的實際內容,進行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的教學,并且制定一個科學化、體系化的教學方案,為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我國的傳統節日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傳統節日為媒介,向學生講述傳統節日背后所蘊含的豐富傳統文化內容,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使學生對傳統節日與傳統文化產生深厚的感情,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2.5文化結合實踐,深入領悟文化精髓
文化造人,不拘一格,作為教師,不應該完全拘泥于一板一眼的流程式教學模式,而應該樹立一種開放型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拓寬學習通道,讓學生不僅成為文化知識的消費者,更是探索者、發現者、參與者。例如,一些好的古典作品傳遞的價值觀受作者當時所處的大環境影響,可能存在一種消極甚至是有封建意味的思想潛藏其中,學生們要學會去粗取精,不可全盤接受。這時候就需要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對其中一些有爭議的內容進行討論和篩選,最后匯編成有利于當代學生成長的一種經驗之談。通過這樣一個形式,學生們的領悟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在行動上也就更愿意追隨自己思考并認同的經典,并且效仿堅持。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棟梁,而傳統文化教育能促進其健康發展和進步。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正確認知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對其加以滲透和應用,讓其既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曉凡.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課外語文,2021,4(10):27-28.
[2]馬國泰.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探析[J].讀寫算,2021,4(03):95-96.
[3]趙青.如何發揮初中語文教學在傳統文化中的教育功能[J].華夏教師,2020(4).
[4]李華羽.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2).
[5]王麗靜.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探究[J].漢字文化,2020(6).
310150033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