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高昂
摘要:鄉村集體經濟始終是農村經濟發展不能忽視的問題,也伴隨著改革的逐漸深入,成為各界學者研究的焦點問題,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來說,鄉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主要發展模式,并且在我國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文章深入研究Y縣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并根據調查的數據分析總結出該縣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者相關的研究內容對該縣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創新,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以期能夠幫助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Y縣
一、前言
對于鄉村集體經濟這個概念,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含義,在新經濟時代,鄉村集體經濟的存在其實就是國家為了扶持農村經濟發展而推行的一條發展農村經濟的道路,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強鄉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并且幫助轉變農工業生產方式。在當今時代,國家始終號召運用一切手段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幫扶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正是實現這一最終目標的必由之路,也是當前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國最早實行壯大鄉村集體經濟試點工作是在2015年,并且西部地區的寧夏成為試點的省份之一,這就說明國家對于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視的,并且致力于東西部鄉村集體經濟共同發展。就我國來說,集體經濟已經有了將近六十年的發展歷程,顯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次會議上表示要依據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幫助實現農民的富裕。盡管國家對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視,但是由于我國南北跨度大,東西部農村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巨大的差異,西部農村經濟和中東部部分偏遠鄉村的集體經濟的發展極不平衡,嚴重阻礙了我國集體經濟發展的步伐,因此,研究集體經濟發展的這一課題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進一步加大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力度,跟隨時代的腳步,對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和路徑進行創新,進而促進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二、Y縣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Y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屬于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2674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積只有277.0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為112.7平方千米,在Y縣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代表著該縣內部地域面積多數是山地,能夠供人居住和種植農作物的面積并不多。根據不完全統計,Y縣的耕地面積只有36.16萬平方千米,林地面積卻有耕地面積的8倍。經過行政區的劃分,當前Y縣轄7個街道、11個鎮、4個鄉,人口數量為82.69萬。從地形來看,Y縣的地形較為崎嶇,主要以山地為主,當時的綠化程度較高,植被覆蓋率高達69.2%。從氣候上來看,Y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降雨量充足,夏季高溫多雨,東西溫和少雨,由于該地會受到臺風和梅雨的影響,使得Y縣經常出現洪澇和臺風等天氣。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Y縣的農業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當地的茶葉和果園種植。
由于環境因素、氣候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使得Y縣各行政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根據有關資料表明,2020年,Y縣下轄的行政村的收入水平非常不均衡,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間的經濟收入差距過于明顯,最高的行政村集體收入水平可以達到100萬以上,而最少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只有不到10萬元。筆者根據搜集到的Y縣2020年各行政村的村集體收入水平做如下分類,具體的數量和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
通過表1的有關數據可以看出,Y縣并沒有收入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這一點是非常良好的,說明鄉村集體經濟在Y縣的發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通過對數據的進一步觀察發現,Y縣各級行政村之間的經濟收入水平的差異較大,在Y縣下轄的行政鄉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有15.1%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不到5萬元,這就意味著這些行政村的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并不能幫助推動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對于農村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也沒有起到太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值得高興的是,在眾多行政村中,還有11%的行政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水平能夠達到100萬元的水平,這就意味著可以發揮優勢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帶動作用,通過加強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的交流,共同提高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綜上所述,Y縣的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整體上呈現出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如果沒有對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濟發展水平較慢的行政村進行相應的組織創新,就很難發揮出鄉村集體經濟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也不能幫助實現農民的共同富裕。
三、Y縣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優勢企業的帶動
就Y縣來說,平原面積非常少,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地域并不充足,在這種情況下,Y縣各行政村的領導依據行政村的情況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2016年,Y縣沙頭鎮在其他公司的幫助下,嘗試種植了100多畝向日葵,并且在向日葵開花之際,利用賞花和風車節使得當地農民增收13萬停車費和60多萬的門票費用。盡管這能夠為當地的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但是花期較短,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內為農民帶來收益,一旦過了花期農民又會失去經濟來源,并不能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持續的推動作用。所以,對于Y縣來說,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將短期的盈利項目發展成為當地的優勢企業,運用優勢企業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才是Y縣當前應當考慮的問題。
(二)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不合理
Y縣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的,只是因為內部的地形影響,導致Y縣不能過多的發展農業,這意味著Y縣應當想盡辦法避開自己的劣勢,找準優勢地方病加緊發展,但是就Y縣來說,并沒有多少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自己當前的發展進行合理定位,并集中精力發展產業優勢。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Y縣的很多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并且也沒有發揮出組織內部農民的聰明才智,將本村的資源稟賦發展到極致,更多的是依靠回村發展的人群的引導,至于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本身并沒有依托村級生態資源建立相應的旅游景點和其他開發項目。在沒有充分考慮本村優勢的情況下盲目進行經濟發展并不能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到位
造成Y縣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另一方面的因素是因為當地的政府對于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有限,并不能讓Y縣內部形成異地置業抱團發展的模式,此時就會出現Y縣下轄行政區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存在很大的差異,村集體收入在70萬以上的只有54個村。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沒有政府政策扶持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下,這些村集體組織由于沒有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使得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資金不足的情況,就會難對本村的項目進行合理開發,也就不能提高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收入水平。另外,Y縣下轄行政村的村干部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對于本村的經濟發展項目的認識不夠,自然也不能幫助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完整的規劃。總而言之,Y縣的政府的扶持政策不夠、村干部的素質較低等問題都是制約Y縣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因素之一,所以,Y縣的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整體發展水平有限,并且存在不均衡的情況。
四、Y縣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一)發揮優勢企業的帶動作用
Y縣與其他地區相比,并不適合發展農業相關的經濟活動,需要依靠當地的優勢資源進行農業經濟的新發展,并發揮優勢企業的帶動作用。第一,Y縣相關負責人需要對Y縣下轄各級行政村的優勢資源進行考察,尋找各個村鎮不能代替的優勢資源,并根據當前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找到適合各個村鎮的獨特產業,例如,巖坦鎮可以依托當地的大立山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并于周邊的村落進行合作,保證以優帶劣,推動農村經濟的共同發展。第二,由于地形因素的限制,Y縣的農業活動受到限制,此時需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應當對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高效利用,找出具有經濟發展前景的項目進行開發,例如,沙頭鎮具有種植向日葵和馬鞭花草的經驗,但是并不能單純依靠花期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可以利用當地的故事賦予這些花田別樣的含義,可以吸引情侶或者年輕旅客在向日葵或者馬鞭草種植季節前往沙頭鎮種植屬于自己的花草,等來年觀賞,這就增加了花田的附加價值,使得花田不僅僅在花期能夠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增加鄉村的知名度,還能帶動當地旅游業、餐飲業和住宿行業的同步發展。
(二)積極建設Y縣鄉村精品線
所謂的“鄉村精品線”是指運用一定的手段對Y縣進行創意改造,將Y縣的創意產業、現代藝術和鄉土文化相結合,借助其獨特的地理優勢進行現代化風景線建設,將具有鄉村特色的鄉村風景變成知名度較高的“大風景”。Y縣的林地資源豐富,可以成為鄉村精品線打造的重點對象,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個村鎮的獨特優勢,因地制宜進行“一村一項目”的精品線工程打造計劃,依托各村鎮自然生態和人文建筑,打造出具有個性化的鄉村風景線,以此推動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加大政府對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持
政府對于鄉村集體經濟的扶持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緩解村集體組織因為資金有限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具體來說,政府對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持主要分為經濟幫扶和政策幫扶兩個方面,經濟幫扶就是根據對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狀況,直接為其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幫助鄉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相應的項目開發。而政策扶持只要是指政府為鄉村集體經濟制定完善的幫扶計劃,分派相應的部門直接參與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并幫助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制定正確的發展規劃。Y縣政府可以根據各村鎮的優勢,建立起勞務合作社運用適當的途徑幫助村鎮承包相應的勞務和實施工程,幫助其尋找更多的致富路徑。另外,Y縣政府還應當與當地的金融機構達成共識,為鄉村集體經濟提供多渠道的項目融資,保證鄉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充足。
五、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一個不能回避的長遠性問題,因此,有關部門和政府應當發揮出經濟發展的帶領作用,基于對各個行政村的調研結果,為其制定出個性化的發展規劃,并安排具有遠見性的干部支援村集體經組織,保證能夠對行政村的經濟發展現狀有足夠的了解,并且創新經濟發展模式,運用新的發展方法促進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本文主要采用實地調研法對Y縣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但是礙于筆者的知識能力有限,在調查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周全,使得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杜嬌.我國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推進思路[J].農業經濟,2021(01):41-43.
[2]李志明,雷震.銅陵市義安區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實踐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24):30-31.
[3]王志如.新常態下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困境與策略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20(36):1-2.
[4]陳枝.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的意義和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0(23):228-229+233.
[5]丁麗.基層鄉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的障礙及對策[J].山西農經,2020(22):58-59.
[6]尹莉.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策略——以撫順縣為例[J].鄉村科技,2020,11(32):36-37.
[7].浙江村級集體經濟發展10種模式[J].農村財務會計,2020(09):22-28.
[8]魯露.臺州市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D].杭州:中共浙江省委黨校,2019.
[9]陳亞東.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
[10]梅雨晴.市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8.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