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如雪
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對中職英語課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選取價值觀正確的課堂內容,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課堂教學,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加強知識學習,使其在學習英語技能的過程中正確認知外國優秀文化,并進一步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拓寬國際視野,培養文化自信(朱慧鋒2021)。
傳統課程存在以傳授學科知識內容為教學目的的課程認知,即“只見學科不見人”的現象。很多中職英語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在課堂教學及課后對學生的管理方面,導致中職英語教學與思政元素融合存在問題(樂大杰 2020)。另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之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能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對中職英語教學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形成了阻礙,導致很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思政教育指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課堂教育,其中思政教育主要包括相關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多項內容。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為舉止,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王雪2021)。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變化,中職學校在面對社會發展時應思考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這也是中職學校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與中職英語課堂教育的融合既是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又是學校推進“立德樹人”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中職英語教師要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英語課堂教學,在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
中職英語教學具有較強的人文性與實用性。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知中外語言及文化現象,并通過進一步了解文化差異達成思政教育的目的。下面,以高教版《中職英語》Unit 10 Why was it built?為例,探索課程思政理念下中職英語教學的開展。
Unit 10 Why was it built?(基礎模塊)第一、二課時包括Lead-in&Listening and speaking 兩部分。由于Unit 9 中已涉及詢問商品產地和材料,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深入學習詢問建筑物基本信息的相關內容。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國內外著名的建筑物,此話題與學生的專業聯系密切,能激發其學習興趣。本課主要內容為關于著名建筑物修建歷史的對話,為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作必要的語言準備,聽懂關于著名建筑物的建造時間、設計師、所在位置、緣由等信息,并掌握相關英語表達和句型,為完成單元任務作鋪墊。
授課對象為某中職學校建筑專業二年級學生。學生教育程度背景:在Unit 9 已學習和掌握了詢問物品材料、產地、尺寸等基本信息的英語表達,也掌握了一般現在時的被動語態,為本單元的學習作了準備。作為建筑專業的學生,他們需要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和建設工程咨詢的基本交際用語,而本課融建筑行業需求與英語學習為一體,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勞動觀,為促進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另外,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缺乏理論學習熱情和專注力。
介紹國內外建筑并通過建筑背后蘊含的中西方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差異,引導學生樹立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讓他們懂得普通崗位也能創造出不平凡。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職學生,應把握當下,腳踏實地,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法、情境交際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尊重差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學習活動;創設仿真或真實的教學情境,有意識地加強課程內容與專業教學及職業生活的聯系,同時依托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借助Quizlet、Aboboo 軟件等信息化手段,將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深度融合,在利用傳統教學資源的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主動、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做到教師引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統一。
1.課前準備
任務一:Look and match。
教師活動:整合教學資源,發布課前學習任務,提醒學生注意任務時間。
學生活動:使用Quizlet 單詞卡片,學習世界著名建筑物的背景知識并完成單詞匹配題。
任務二:Read and tick。
教師活動:上傳本堂課對話中的重點詞匯至Quizlet 學習集。
學生活動:使用Quizlet 單詞卡片并完成詞義選擇題。
【設計說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本課的相關背景知識,既為課堂學習作了準備,又獲得了課堂的主動權,體現了主體地位。世界著名建筑,尤其是中國的長城等,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將其融入核心素養培養,能引導學生學習古人奮斗、創新的精神。
2.課中語言理解活動
(1)聽前活動:建筑博覽——多國風情,建筑識詞。
任務一:Watch a video。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搶答:“How many buildings in the video?”“Can you say their names?”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并回答問題。
任務二:Look and repeat。
教師活動:①展示3D 地圖并邀請學生帶讀建筑物專有名詞,檢測課前預習成果,同時,為后續聽力活動作詞匯準備。②教師展示埃菲爾鐵塔的三維圖,提出問題:“If you are visiting there,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引導學生預測聽力文本,同時引入聽力話題——埃菲爾鐵塔的建造歷史。
學生活動:根據地圖說出建筑物的名字。
【設計說明】視頻及問題互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借助3D 地圖等可視化手段了解了本課基礎單詞,既為下一步的知識學習作了鋪墊,又使其感受了世界不同地域的偉大建筑和文化的多樣性。
(2)聽中活動:探訪建筑——建筑認句。
任務:①Listen and decide。②Listen and circle。③Listen and fill。
教師活動:①引導學生聽一段對話,鼓勵他們推斷對話中人物的關系;②引導學生圈出聽力對話中提到的問題,訓練其聽取主要信息的技能,講解重要句型;③發送題目到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填寫關鍵信息。
學生活動:登入超星網絡教學平臺,聽錄音,推斷對話中人物的關系;圈出聽力對話中提到的問題;根據聽力材料填寫關鍵信息。
【設計說明】通過設計3 個聽力任務,鍛煉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抓取關鍵詞句的能力,訓練其聽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基于超星網絡教學平臺設置任務,寓教于樂,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并展示成果,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體現其課堂主體地位。
(3)聽后活動:探訪建筑——建筑認句。
任務一:Aboboo 對話演練。
教師活動:在Aboboo 上設置跟讀任務。
學生活動:學生登錄Aboboo 平臺,兩人一組操練對話(軟件計分評價)。
任務二:思維導圖——信息卡。
教師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Information Card(name,time,location,purpose)的填寫。
學生活動:填寫Information Card 并進行小組展示,借此梳理文本脈絡。
【設計說明】鞏固所學句式,為實踐應用作好準備。打分功能便于了解學生水平,及時反饋評價。利用思維導圖梳理聽力文本脈絡,使學生正確理解聽力語篇信息,歸納總結建筑物修建的核心信息,培養其思維品質。
3.課中應用實踐活動:建筑探秘——世界奇跡
任務:完成信息卡任務。
教師活動:教師給不同學生關于同一話題的不同材料。教師在發材料前對學生提出任務要求。角色A 閱讀建筑物相關信息的英文介紹;角色B 詢問隊友相關信息,完成任務單的相關部分。通過提供信息卡A 和B,讓學生溝通信息,在言語活動中使用目標語言:“When was it built?”“Why was it built?”“Who designed it?”
學生活動:本任務設置了基礎卡和升級卡,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例如,選擇基礎卡的學生需要完成name、time、location、purpose 的回答,而選擇升級卡的學生則須回答更多的問題。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通過信息卡活動,遵循“信息差”原則,創設有效的“建筑知識信息差”活動,引導學生剖析我國著名建筑如長城的建設主體,從而體悟建筑背后蘊含的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差異,幫助他們樹立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讓他們懂得普通崗位也能創造出不平凡。
4.課中遷移創新活動:建筑探秘——魅力中國
任務:職場應用。
教師活動:①提供關于“大興機場”的信息卡和任務單,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任務,鼓勵學生并適時給予幫助。②邀請幾組學生上講臺進行角色扮演。③對表演的學生進行點評并組織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打分,最后評出最佳小組加以褒獎。
學生活動:學生4 人一組組成口語圈,完成任務。1 人扮演電視臺記者,1 人扮演大興機場的修建工程師,2 人完成信息搜索和對話編寫的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經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整理任務、全班匯報,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
【設計說明】一方面,引導學生針對不同職業的特點進行思考,使他們既鞏固運用所學專業英語知識,又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另一方面,以大興機場為依托進行情境設置,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基建奇跡,進一步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完成諸多建筑奇跡,做到制度自信,政治認同。
5.課中總結升華活動:建筑探秘——偉大人民
任務:Be a great person。
教師活動:①引導學生回顧本堂課所學重點單詞和句型。②回顧The Great Wall of China、The Dax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等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的建筑奇跡,提出問題:“How do you feel?”“How to be a great person?”③引導提升:“Millions of workers built it.”“Teamwork is significant.Everyone of you is vital.”“We need to be down to earth and work hard.”平凡鑄就偉大,偉大人民締造偉大事業。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①根據關鍵詞回顧本堂課重要知識點;②思考“作為新時代中職學生,我們的使命與擔當”等問題,派代表分享感悟。
【設計說明】一方面,回顧課堂所學,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我總結和復習,更能加深印象,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和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理解勞動最光榮的含義,總結升華主旨——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職學生,應把握當下,腳踏實地地勞動,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6.課后拓展
任務一:Finish the dialogue exercises on the platform.
教師活動:通過超星網絡教學平臺推送課后任務,實時了解學生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活動:完成超星網絡教學平臺詞句練習(必選項);完善對話的角色扮演,拍攝視頻并上傳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可選項)。
任務二:Visit Xiamen’s famous buildings and make a presentation.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完成研究性成果匯報。
學生活動:探訪廈門本土建筑并了解建筑歷史。例如,探訪集美鰲園,了解嘉庚建筑背景及精神,形成研究性學習成果并匯報。
【設計說明】線上作業的布置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有機統一。首先,作業設計為必選項和可選項,難易程度不同,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水平選擇,有針對性地夯實基礎。其次,由課堂走向課外,做到了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借由鄉土資源的挖掘,引導學生參觀,知悉建筑背景并形成研究報告,既有利于提升其實踐研究素養,又能促進其感知家鄉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
教師要基于傳統教學,融入思政元素并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打造線上與線下有機統一的高效課堂,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及實踐研究的意識,在知識探究的同時,實現思政教育。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并進行教學實踐。本堂課,教師把學習活動的主題及課文中的知識拓展到生活實際中。課中,以“Great buildings around the world—Great buildings around China—Great working people”為主線,以“建筑博覽(建筑識詞)—探訪建筑(建筑認句)—建筑探秘(世界奇跡,魅力中國,偉大人民)”為主題,按照語言學習規律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即語言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與遷移創新類活動。通過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學習內容和感知語言的表現形式,逐步學習并恰當運用英語介紹有關著名建筑物的基本信息。強調課堂教學的社會意義及教育意義,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勞動育人”觀,實現學科知識傳授和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是實施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作為中職英語教師,在高校實施課程思政的引領下,如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挖掘學科思政屬性,釋放英語學科的思政育人價值,發揮英語課程“教書”與“育人”的功能,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是重要的使命,任重道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職院校的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創新性、專業性及技術性人才的任務。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開展深度的課程思政教育,是將“立德樹人”與知識傳授有機融合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中職英語教師要加強對英語思政教學的創新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