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環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中,核心素養可以說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立足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程知識的學習,教師需要圍繞本課程的核心素養要求做好相關的教學設計和分析工作,以此推動學生的發展。因此,本文將立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實踐展開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6-0178-04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Accomplishment
HUANG Xiaohuan? (Celebrity School in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work, core literacy can be said to be an important foothold of teacher teaching. In order to allow students to better learn th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teachers need to do a good job of relevant teaching design and analysis around the core literacy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新課程改革也在這種大環境下應運而生,隨著不斷推進,學校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其中,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備受人們的關注。在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基礎課程中,數學是唯一一門側重培養學生邏輯知識和抽象思維的學科。作為專業的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這一教育理念形成清晰的了解,有效推動學生獲得成長和提升。尤其是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落實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不同的學科教學工作來說,教師具體落實核心素養的教育工作也應該有所不同。這樣才能在實際的環境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對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來說,教師在給學生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時候,需要從數感培養、計算應用、思維提升等方面展開落實。數感培養實際上就是指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能夠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找到關鍵的解題法。計算應用強調學生的計算能力,包括不同的數學問題的運算能力。而思維提升要求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以此推動學生思維整體性的提升與發展。
1.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從核心素養本身來說,不同階段的學科教學具有不同要求的學科核心素養。而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來說,學科核心素養所包括的內容也有很多。概括描述就是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數學思維、探究能力等。本文將從知識結構、計算能力和探究思維三個方面,描述核心素養的內涵體現。
(1)知識結構
所謂的知識結構,實際上就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從而掌握該學科課本上的知識。但是對數學學科課程教學來說,每一章每一節的內容都有十分重要的內在聯系,而教師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明白這種內在聯系,從而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特別是對數學知識來說,這種內在結構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因為數學課程屬于理科教學,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進行課程知識的學習,就容易形成知識上的短缺,影響整體知識結構的完善與發展。
(2)計算能力
所謂的計算能力,實際上是指學生在進行數學問題解答的過程中,一種基本的必須掌握的解題能力。對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知識來說,計算能力可以說是學生的重點,同時也是所占篇幅最多的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在小學階段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能為解決其他數學問題打下基礎,從而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感受,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3)探究思維
所謂的探究能力,實際上是指學生在進行課程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從而形成的探究思維,也就是解決探究數學問題的具體思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對探究精神與能力越來越重視,同時也是人才所需具備的能力。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探究思維的培養,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才能在今后更深奧的數學學習中打下基礎。對數學課程教學來說,因為屬于理科知識教學,所以在探究思維這一方面有著比較大的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這一優勢,從而推動學生探究思維的形成。
2.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現狀
(1)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能發現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是否牢固。從學生本身的學習特點來看,在知識的記憶上非常迅速,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講過一遍的內容,學生就能了解,但是想要讓學生長期記憶,就需要反復不斷的練習,這樣學生就會對知識學習呈現出一種厭倦的心態,反而不利于學生在整體學習思路上的提升,影響學生的發展,以至于無法形成扎實的知識結構。
(2)整體教學效率不高
對數學教師來說,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然而教學效率的提升并不是教師想提升就能提升的,關鍵還是在于學生。如果教師能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形成對課程知識的進一步認知,切實掌握知識結構,并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以此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是從目前的教學實際工作角度來看,很多教師在落實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沒有實現良好環境氛圍的構建,同時也無法確實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所以也就無法實現整體性較強的教學效率。
(3)核心素養理念體現不深入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在運用核心素養理念展開教育工作時發現,理念融入得還不夠深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核心素養教育工作是必需的,也是無法忽略的。即便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展開了核心素養的融合和探索工作,但還是不夠深入。具體來說,很多教師沒有從實際的教材入手,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進行核心素養的設計工作,從而實現學生本身的提升與發展。
3.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方式
(1)加強學生的數感運用
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的發展,并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需要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對數感的運用。對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來說,數字是絕對不可避免的,而且通過數字的應用學習,能讓學生在更好的學習思路中形成探究,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形成對數字的敏感度,以此推動學生整體學習思路的提升與發展。但是從整個數學課程知識角度來看,涉及數字方面的知識有很多,想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推動數感運用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內容。通過找到某一個具體內容的切入點,從而展開具體的設計和分析工作,以此落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工作。
以《四則運算》這一課程教學為例,在這一節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際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實現數學計算能力的提升與發展。針對這一節課程教學活動來說,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可以從心算和速算的角度入手,加強學生的數感培養。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出“10×5=?4×25=?49×47=……”等類似的計算題目。這些計算題目有一定的規律,而且在計算過程中,因為比較簡單,所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后續學習過程中,一看到類似的數字就知道應該如何應用,促進學生數感的提升。
(2)扎實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在落實相關教學活動時,需結合核心素養教學的要求,扎實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中,有很多內容都是需要讓學生展開計算工作的。而小學階段也是學生扎實好計算能力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要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工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想要做好對學生的計算培養并不容易,關鍵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內心深入認同計算學習,并投入計算學習中,從而實現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
以《長方形面積》這一課程教學為例,教師要讓學生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通過課程的學習實現學生空間思維和計算思維的共同發展。針對這一節課程教學活動來說,教師在落實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從計算的角度入手給學生做好相關的教學工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立體的長方形圖形,并且通過動態的方式分解這個長方形圖形,讓學生知道一個長方形可以由兩個直角三角形組成,這樣一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也能夠有一個探索的方向,從而給學生不同的計算空間,實現學生計算能力的發展。
(3)做好學生的思維培養
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落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工作,需要給學生做好思維培養工作。這一點可以說是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畢竟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具象思維更為發達,而數學知識思維以邏輯和抽象思維為主,如何才能幫助學生做好思維結構的培養工作,是需重點探索與分析的內容。針對這一方面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從思維導圖的角度入手,通過在課堂上構建一個簡單的知識思維,實現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思考與分析。
以《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程教學為例,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角,并通過實際的教學工作提升學生對角度的思考。針對這一節的教學工作來說,教師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學工作之后,需要讓學生對整節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索。其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對知識結構進行總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大概的框架,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進行填寫。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結構的初步發展,落實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工作。
(4)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作為教師應該清楚解決問題是數學知識的學習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但是如何才能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給學生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呢?筆者認為,教師要抓住一個個數學問題,從問題入手,幫助學生獲得具體的知識學習體會工作。
以《小數除法》教學為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掌握的計算方式是除法,而且是關于小數方面的除法。對學生來說,除法并不是學生到了這一節階段才接觸到的新的知識內容。而是學生在一進入小學階段便開始接觸的知識內容,所以相對來說,學生在學習這一方面的知識時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在進行這節課程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結合之前學過的數學除法,對小數除法進行思考與分析。比如:“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熱愛運動的學生,在他的帶動下爺爺也要開始鍛煉身體了。這名學生的爺爺計劃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讓學生先思考這一問題的解答方式,并嘗試自己寫出解答的式子。等學生初步完成之后,教師再進行具體的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5)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幾何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在給學生落實核心素養的形式時,可以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幾何思維。對學生來說此階段的幾何思維相對比較薄弱,即便在幾何教學工作中,教師會運用大量的圖像給學生進行演示,但其中還是學生運用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去推演其中變化的路徑,所以學生的學習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進行反復的訓練,能提高學生的準確性和敏感性,能在極大程度推動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意識的提升。
以《圓》教學為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一個圓里(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并學會計算現實生活中相關的數值。另一方面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教師可以從具體的問題入手,初步推動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感受。具體來說,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可以“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到過圓?”這一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結合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進行具體內容的分析和探究。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學生間展開具體的探討工作。通過實際的討論,學生才對“圓”的概念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在最直接清晰的教學環境中,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意識的提升與發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6)計算能力的培養要結合數學思想
經常看到很多學生在一二年級看上去數學成績很不錯,但是到了三四年級就開始掉隊,初中高中以后甚至跟不上課程進度,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是因為一二年級的數學成績好只需有足夠的記憶力就可以了,但是到了三四年級,除了計算能力,還要結合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再到了更高年級時,考察的就不僅僅是某種單一知識點掌握,還需要抽象、歸納、演繹、推理等思維能力的綜合,這時如果從小沒有對思維進行足夠的培養,學生學起來就會力不從心。
教師在小學高年級課堂的計算能力培養中,要重點結合學生對數學的思維能力。那么何為數學思維能力呢?數學思維能力是認知能力的一種,包括比較能力、分類能力、概括能力、運算推理能力、可逆思維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等。在個體早期就已出現,主要包括集合、數和計數的初步知識,對量、幾何形體和空間、時間的初步認識等。以此確保學生可以透過數學知識的現象看到數學知識的本質,以此對自身固有的計算方式進行突破,使學生可以產生全新的決策意識。
由此不難看出,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數學思維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和自我體驗中,自發地獲得數學知識。具體來說,無論是數學概念的概括和形成,還是性質、公式、規則、規律等理論要素的發現和推導,教師要做的并不是直接將傳達給學生所謂權威的理論,而是應引導學生通過習題實踐等方式,在觀察、實驗、分析、概括的過程中學會綜合歸納等技巧方法,教會學生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聯系起來,并親身體驗。只有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舉個例子來說,在教授簡單的乘法時,教師首先要注意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設置一些與生活相關的計算問題,讓學生擁有更強烈的解題動力。一是可以讓學生根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乘法公式,然后依次導出小數移位、整數乘法等數學現實,最終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進而得出乘積,同時讓學生總結好十進制乘法的計算規律。由上可知,在推動數學探索性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思結合,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技巧,而且可以加深自身對算術的理解,增強和改善數學思維和應用意識。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數學的建模、變換、歸納等思維方法也增強了學生對計算的認識和了解。
4.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計算課程教學中,為了實現更好的計算教學,從而推動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需要立足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展開相應的計算課程的教學,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時,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對教學進行改善,真正落實計算方法的滲透,這樣不僅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有效性,還能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更新迭代,真正幫助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使數學教育能夠更好地開展下去,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斯均根.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分析[J].試題與研究, 2020(02).
[2]劉芬.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 2020(12).
[3]李倩.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9(01).
[4]鮮旭方.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9).
[5]趙瑞.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06).
[6]徐玉秀.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99).
360150058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