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關鍵詞 老舊小區;道路改造;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 F29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4-0136-03
0 引言
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是一項綜合性的民生工程,現階段絕大部分老舊小區內部存在排水不暢、道路破損、停車困難、基礎設施落后、環境差等問題。在此背景下,需要在注重解決老舊小區排水問題的基礎上,同步優化老舊小區內部道路,提高老舊小區的整體美觀性和居住舒適性。因此,不斷加強老舊小區的提升改造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相關建設部門給予足夠的重視。
1 老舊小區內部道路改造存在的問題
老舊小區的建設年份均較為久遠,所代表的時代也有所不同,不同時代的建筑方式、施工材料導致不同老舊小區所呈現出來的問題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也為提升改造設計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難度,以下針對老舊小區提升改造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1.1 排水問題
老舊小區的建設年代較為長遠,建設受到經濟條件、建筑技術、設計理念、居住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整體建設標準比較低,再加上長時間沒有針對性的維護和修理,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具體表現如下:
(1)小區在規劃建設時沒有系統性的規劃,沒有充分考慮雨污分流、雨水排放、污水排放等問題,造成現階段許多老舊小區仍存在雨污合流或者雨水、污水隨意排放的情況。在陰雨天氣下,小區內部道路較低的位置常常會出現積水澇水的現象,居民生活環境極差。例如在碭山縣老舊街巷改造提升設計中,現狀沒有雨污水管道,雨水、污水隨意排放,造成小區周邊水系污染嚴重。
(2)小區現有的排水設施缺乏完善性,現有管道出現大面積堵塞,在極端天氣下雨水無法排出,造成雨水倒灌至屋內。例如在肥西縣城關地區老舊小區以及廬江縣2022年度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設計中,現狀大部分管道為雨污合流且存在管道堵塞、引起雨水倒灌問題。對此,根據國家整體發展戰略,針對老舊小區問題逐步進行提升改造,提高居民生活環境。
1.2 道路、交通問題
現階段,大部分老舊小區內部道路基本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為主,有些為透水磚、彩磚等磚鋪路面,部分區域還有大面積裸露的土路面。具體如下:
(1)混凝土路面隨著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加上原有建設標準較低,路面出現磨損、角隅斷裂、橫縫、縱縫、坑洞等病害,影響居民出行。
(2)小區內部的一些支巷、邊邊角角區域采用透水磚、彩磚等路面。透水磚、彩磚等道路缺少防滑功能,而且在陰雨天氣便會變得十分濕滑,久而久之,便會出現青苔霉變的現象,居民在行走過程中容易發生事故。在秋冬雨雪季節來臨后,磚鋪道路的濕滑、結冰等現象會愈加嚴重,老年人發生摔倒事故的情況更加頻繁。究其原因主要是老舊小區的道路在建設時標準較低,加上路基排水較差使道磚始終處于濕潤狀態,在溫度稍高的條件下便會長出層層青苔,對其清理打掃的難度系數比較大。在冬季下雪后道路結冰的情況下,道路面磚縫隙中的水分便會結冰膨脹,路面出現損壞、裂縫的概率比較高,在此狀況下,在短時間內彩道磚便會產生風化狀況發生事故。
(3)小區內部有大面積裸露的土路面或者綠化區域,一些綠化程度較高的區域陰雨天氣雨水會沿著高處流向低洼路面,且道路與綠化之間缺少路側石進行阻斷,雨水便會直接浸泡小區道路。因小區不具備完善的排水系統,雨水便積留在道路上形成積水。
此外,大部分老舊小區因沒有物業公司管理,內部出現車輛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狀況,導致原本就空間有限的小區更加擁堵。因小區規劃設計缺乏合理性、樓間距過小、道路狹窄等問題影響,絕大多數小區內部機動車停車位和非機動車停車位嚴重不足,停車問題比較突出。再加上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比較嚴重,在出現突發事故時,消防車和救護車的正常通行受到阻礙,使得老舊小區內部安全隱患逐漸增多,所以對小區內部道路加以改造尤為重要[1]。
2 老舊小區內部道路改造設計基本原則
2.1 經濟性
在對老舊小區內部道路展開改造設計前,需要充分做好前期的調查工作,積極采納小區內部居民的建議和觀點,構建出相應的空間范圍,并注重人性化、精細化設計改造,始終將居民的各方面需求放在內部道路改造設計的首要位置上,力爭為當地居民提供出行便利、環境宜人的居住環境。
2.2 實用性
針對老舊小區道路進行提升改造設計時充分考慮道路與排水管道、照明設施、弱電設施等管線的相互協調,為小區居民出行提供和諧有序的出行環境。
2.3 文化性
老舊小區內部道路提升改造不但要注重其經濟性和實用性,還須著重注意人民精神文明的提高,所以在改造設計期間考慮設置一些標志、標識,全方位展現小區內部的文化性。
3 老舊小區內部道路改造設計的相關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質量、消費水平的提高,各地區人民對自身的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相關設計人員在設計時需要基于小區現狀,針對老舊小區提升改造設計時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選擇科學適宜的改造設計方案,具體策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 加強排水管道的提升改造
因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的老化和缺失,對其內部道路排水問題加以解決。老舊小區內部的排水管道縱橫交錯,過于復雜,再加上排水管道因長時間使用出現老化破損等現象,在排水管道改造升級期間還要考慮老舊小區內部的排水要求,重新構設排水管道,不斷疏通堵塞的管道,及時更換陳舊老化管道[2]。結合小區內部的具體狀況,在主干道路的適當位置設置排水口,并在管道局部增加水源分流管道,確保居民污水與雨水有效隔開,避免因出現陰雨天氣造成老舊小區內部道路特殊位置出現積水情況。另外,結合海綿化城市建設基本理念,對其改造設計過程中,在建筑頂部位置安放循環回收雨水裝置和引水槽等重要設施,將回收雨水通過引水槽輸送至管道中,在完成凈化后再將其儲存于蓄水池當中,作為清理道路和綠化用水方面的使用水源。另外,需要不斷加強雨水管道的修理和養護,切實提升小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從根本上延長各管道和道路的使用年限。
3.2 加強道路的提升改造
根據相關統計可以看出,老舊小區中的老齡段居住者數量相對較多,而且對步行道路的利用率比較高,所以在對道路進行改造設計期間,不但要為小區居民提供暢通無阻的交通境況,還要充分考慮居民在行走過程中的觀賞性和趣味性,對道路的組建元素加以優化和完善,積極為老舊小區居民創建安全、和諧的道路環境。
3.2.1 道路改造
(1)對現存斷頭路、狹窄路段、彎道路段等進行改良,形成暢通道路系統。通過打通斷頭路形成循環路網,拆除障礙物保證道路寬度要求。通過彎道設計合理控制小區內部的車流量和行駛速度,沿路設定駝峰路面,提醒進出小區的車輛減速慢行。構建緩和的彎道曲線、人車道落差和十字路口等保障居民行走和汽車駕駛人員的安全性。
(2)優化道路路面結構。老舊小區內部道路的路面對居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道路面層類型的篩選需要結合小區內部道路的自身性質,選擇科學適宜的路面材質,提高老舊小區內部的舒適性和美觀性。選擇顏色明顯的層面紋理來加強小區內部道路的方向指導性和觀賞性,幫助居民更好地確認道路方向。結合道路性質篩選不同地面材質進行道路鋪裝,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和面磚路面均可以結合小區的美觀效果鋪設于人行道和車行道區域[3]。對于小區內部主路盡量采用透水瀝青路面;支路采用透水瀝青路面或者透水混凝土路面;內部巷道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或者鋪磚路面,這樣可將陰雨天氣條件下路面上積存的水系順利排出,通過透水構造直接滲透于地下,在雨量較小時,路面水系會全部滲于地下,避免地面出現積水現象,在進行改造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地下水的處理,創建對環保有利的土質環境。對于滲水路面也要進行一定的保護處理,采用嵌草水泥磚或構建草坪保護墊,草坪保護墊具有良好的耐壓性、耐磨損、耐候性等優勢。在小區內部地形坡度較大的地段,需要采取專業化的手段進行防滑處理,當道路縱坡超過10%,坡長超過30 m后,需要在道路的其中一側設計步行梯道,方便老年人順利通過,并在坡道旁邊附設可以推行自行車的坡道。
(3)做好原水泥混凝土路的病害處理工作,重點檢查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縫是否完好無損,如果接縫處出現填料不滿、無填料或產生剝落等現象,需要及時清理接縫中存留的雜物,再利用填縫料將其鋪滿。如果接縫位置的混凝土材質已經完全碎裂,需要將碎粒清理干凈后再進行灌縫工作。要做好接縫的防水處理,利用貼縫帶進一步對接縫展開防水封閉,并起到一定的抗拉作用,有效抑制裂縫的出現。對于道路邊角剝落的問題及時清除原水泥混凝土產生斷裂的碎塊,如果基層上含有少許水分,需要第一時間將其清除,待完全干燥無水分時,利用瀝青碎石進行壓實處理。將產生松動的板塊進行深度翻挖,并用瀝青混凝土將其修復到原來的模樣。在鋪筑透水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路面期間,為確保新路面與舊路面之間的有效粘結,并封閉原有的路面裂縫,向其中涂抹灑布透層油。
3.2.2 標志標識
道路標識的設計是老舊小區內部道路改造設計的關鍵環節,也是建設單位最容易忽略的一項內容。在老舊小區中增設無障礙、前方施工、減速慢行、凸面鏡等交通標志,并將其安放在明顯的地方,為道路的使用人員提供真實、準確的道路信息,促使老舊小區中的機動車行駛更加規范有序和安全。對于有條件的小區,可通過設置環型交通、人車分流的方式來組織,合理設置道路交通標線,道路標線要清晰,消防通道標志標線要明顯。道路標志標識的位置應醒目,且不對行人交通及景觀環境造成妨害。大小和比例應考慮位置、表達方式及給人的視覺感受,既要避免過大與周邊環境不符,也要避免過小無法起指示作用。
3.3 停車改造
合理的交通規劃對居民的生活質量有著直接性的影響,需要及時提升老舊小區內部停車空間的利用率,通過設置集中型或分散型有效融合的方法設計小區內部停車位。停車空間范圍較小的小區,利用道路旁區域或大型樹木下方的閑置地段以及經過違章建設拆除后所預留出的區域創建出科學合理的機動車停車位及非機動車停車位(如圖1)。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一些停車位周圍配置相應的車棚和充電柱。停車位的路面鋪裝采用混凝土、路磚或瀝青等,需要結合小區的道路基本狀況合理篩選停車位的面層類型[4]。另外,構建的停車位需要注意在不影響居民日常起居的基礎上滿足對整個空間的需求,不僅滿足不同居民機動車停放的要求,還可以緩解高峰時期的車輛擁擠狀況。通過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很多老舊小區內部的停車位存在破損嚴重和排水問題,在改造設計期間需要針對內部機動車停車位的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還需要結合停車位的路面標高,將機動車停車位標高均設計為坡向道路,保證排水系統的各項需求。另外,在對老舊小區停車位設計期間,利用停車位頂部的空間,種植一些大型樹木,有效疏通停車位區域的生態氣候條件。在展開降溫減排的基礎上也獲得了一定的遮陽效果,增加綠化景觀的層次性。老舊小區道路和停車位的改造優化,不但要注重前期的設計與中期的落實,更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后期的管理。結合小區內部具體狀況,建設單位需要創建出科學有效的數字化城管平臺,將老舊小區中的占道問題、停車管理問題等遏制在初期階段,比如通過安裝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小區內部隨意停車的現象,管理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趕往指定位置并展開調離工作或挪動隔離樁,有效解決隨意停放車輛等不良問題[5]。
老舊小區道路普遍存在排水不暢、路面病害多、清理難度高、分區不合理等問題。對此,通過完善排水設施體系、優化路面結構、更換鋪裝材料、設立設置交通標線、合理規劃停車空間等手段,可全面改善老舊小區道路的使用質量與使用壽命,從而達到良好的改造設計效果。
參考文獻
[1]鐘春云. 老舊小區改造“出新出彩”[J]. 當代廣西, 2021(7): 58.
[2]武雨晴.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21(13): 172-174.
[3]趙向東, 耿全昌. 河南孟州:老舊小區改造提質 百姓生活幸福加倍[J]. 城鄉建設, 2021(3): 6-7.
[4]魏吉祥. 打通老舊小區消防通道[J]. 北京觀察, 2020(8): 5.
[5]孔俊婷, 龔航, 刁鵬. 天津市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策略研究[J]. 建筑節能, 2019(5): 124-128+143.
256850052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