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玲
摘要:隨著新課改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不斷創新,現階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改革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實施策略
引言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數學作為高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對學生數學思維和探究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上起著積極作用。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應意識到數學學科教育的重要性,并通過對教學方式的積極創新,將數學學科的教育價值充分體現出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其他綜合能力也可以獲得全面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技術獲得了迅猛發展,并已經全面滲透到教育領域中,“互聯網+教育”的概念也由此而來。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也應樹立起“互聯網+”思維,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優勢,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數學教學方式,實現對數學課堂的創新。
1轉變教育觀念
在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要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創造性使用教材。為此,數學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加強學習,用新思想、新理念組織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后還依然像初中那樣,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學習主動性差,學習計劃不明確;課前不預習,對老師講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做筆記,不積極思考,課后不鞏固,不總結歸納;有的學生應付老師,亂套題型,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對此,教師在轉變自己教育觀念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教育學生轉變原有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注重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自覺地投入學習中。要通過加強對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培養,使他們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總結知識點,并把知識點串成知識鏈,學會歸納、概括、總結,做好學習與應用的轉化,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
2以作業為載體,在師生互動中滲透數學美育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進行課后相關作業實踐,通過已有的知識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存在的問題,并將自己的收獲與數學美的心得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真實美。如對軸對稱圖形有一定了解后,讓學生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要求學生進行展示,既讓學生學以致用,又及時分享數學知識美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總之,當數學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未來課堂必將會更加有意義。
3借助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涌現出了很多新型的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工具。但由于部分高中數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有限,不能熟練的運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開展新型教學,導致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優勢難以得到體現。為此,高中數學教師應樹立起與時俱進的學習理念,在更新自身學科知識體系的同時,不斷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如大數據、3D建模等,并將這些先進的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實現對教學形式的創新。比如,在高中數學當中包含大量圖形的知識,傳統“板書+口述”的課堂授課形式,顯然不能滿足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幾何能力的需求。為此,教師就可以將CAI等畫圖工具引入到數學課堂中,借助計算機設備,繪制出不同的圖形,并向學生進行動態演示,便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圖形進行觀察,深化學生對圖形相關性質和運用的理解和把握。并且這種動態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教師的繪圖時間,而且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專注,進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對“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授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和把握簡單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教師則可以在計算機設備上,利用畫圖工具,繪制出長方體、圓錐、圓柱、棱柱等幾何體的模型,并通過轉動模型的方式,讓學生從多角度對這些幾何體的面進行觀察。然后,教師則可以將這些幾何體進行簡單的組合,并讓學生去觀察這些組合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促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簡單幾何體的結構特征。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幾何能力。
4優化教學模式
提到教學模式,我們首先要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構建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型高效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就是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原則來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中,因材施教,注重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學習基礎,強調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更具開放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真正“動”動起來。合理開展精講多練,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實踐的機會和空間,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分組教學,實施個性化練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佳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中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和廣闊的平臺,并極大的推動了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清楚的意識到“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入和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教學方式的創新,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全新的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和水平,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進而將數學學科的教育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馮建軍.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理據與策略[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7(03):5-14.
[2]王欽敏.感受數學美的兩個重要途徑[J].數學教育學報,2014,23(02):53-56.
[3]王連慶.“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新通信,2021,23(11):217-218.
29605017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