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花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班主任老師既擔負著教育教學工作,又管理著學生日常瑣碎事務,班主任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直接影響著班級的工作質量。班主任應該不斷更新班主任的工作理念,構建與學生和諧的關系,改進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整體提高班主任隊伍素質,保證班級工作保質保量的開展。
關鍵詞:初中教育;農村教育;師生關系
一.開展班會活動 構建交流平臺
班主任應該積極為師生交流互動搭建平臺,進一步增強班主任教育學生和管理班級的能力,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班聚焦“雙減”,互學互鑒,開拓工作新思路,創新工作新舉措,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引領學生快樂成長。定期舉辦班會活動是一個有效舉措。例如:教師開展以“正視挫折 走向成功”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通過主題班會,班主任引導學生了解了張海迪、海倫凱勒、霍金、楊利偉等成長的經歷,感受他們也都是經過挫折和困難的磨練后才走向成功的。班會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既是學習者,又是親身經歷者,寓教于樂,班會氛圍濃烈,有利于構建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再如:教師開展“我和手機有個約定”為題的班會,教師和同學們探討中學生使用手機的話題。接著班主任利用發散思維小游戲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設計辯論賽碰撞出孩子們思維的火花,通過現場微調查和微建議為中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整堂課氣韻生動,環環相扣,流暢自然,富有啟發性和建設性。
二.開展班級團建活動 拉近師生距離
為增強初中學生間的凝聚力和學習積極性,初中班主任可以在班級里積極組織開展班主任團建活動,例如:班主任開展搖曳生姿健步走、氣球運紙杯、雷區取水、穿針引線、背簍拋繡球等活動。活動開始前,學生在談笑風生中完成熱身運動。搖曳生姿健步走、氣球運紙杯兩個項目屬于接力游戲。學生們頭頂一本書,雙腿夾書走路,雷區取水、穿針引線、背簍拋繡球三個項目主要考察團隊的協作能力,需要體力和腦力無縫銜接。學生們紛紛獻計獻策、配合默契、全情投入,使活動現場緊張刺激但又不乏歡聲笑語。
三.定期家訪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愛和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班主任應該經常進行家訪活動。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及“五項管理”文件精神,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實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增進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了解,凝聚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例如:教師開展“家訪情暖人心,共育促進成長”為主題的家訪活動。每到一學生家,班主任和家長親切地交談,詳細了解家長的身體狀況、主要經濟來源情況等,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學校教育等問題作了深入地交流。班主任還可以給家長解讀教育部關于落實“雙減”政策,班主任同時告訴家長,學校和家庭是教育孩子的兩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要對孩子多進行真誠地交流溝通,多一些設身處地的理解,多一些平心靜氣的談心,齊心協力,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家長們聽了班主任的講解后,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理解。
四.注重關愛學生 加強溝通
老師是忠實的傾聽者,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該耐心傾聽著少年的煩惱;如溫柔的母親,親切的笑容和鼓勵的話語令少年如沐春風;更是智慧的啟發者,引導少年笑對挫折,戰勝挫折。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給予人文關懷。細節彰顯關愛,真情打動人心,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總是主動接近學生,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親近的愛。
在工作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從不偏心。班主任要總是善于抓住每一個同學身上的優點和可愛之處大加表揚,讓每個孩子都能分享到班主任的關愛,耐心地教育違反紀律的同學,用心幫助學習吃力的同學,真心鼓勵有進步的學生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五.開展讀書分享會 促進師生交流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狀態,班主任并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讀書分享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把讀書的收獲進行分享,同時傳遞閱讀的快樂幸福。例如:教師開展“閱讀成就未來,閱讀點亮人生。”活動,在閱讀分享活動中,通過講一講,評一評、做摘抄、仿寫好詞好句等形式分享閱讀書目,閱讀感悟。分享過程中,同學們或慷慨激昂,暢談對書中某個故事的理解感悟;或娓娓道來,訴說自己對整本書的閱讀體會,在班級中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氣氛,分享閱讀帶來的快樂。好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這樣的讀書分享交流活動給同學們提供了互相分享經典書籍的機會,它的開展不僅拓展了同學們的知識面,更提高了同學們愛書、品書的熱情。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名學識淵博的學者進行交談,使我們受益終生。
六.構筑良好班風
禮記中有言:“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班主任應該加強經驗交流,對于有效提高班主任業務素質,強化班級管理,切實推進班風學風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發揮著巨大作用,同時在班風建設中拉近師生距離。例如,班主任可以經驗分享,多渠道指導正確的學習習慣。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如同一個沒有船槳的小船,不能把控自己的航向,最終導致不能順利到達彼岸。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平日學習中嚴格約束逐漸形成的。班主任可以時不時在課堂上、德育時間進行強調總結之外,也給學生分享一些學習習慣的文章,組織班上同學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再如,班主任引導學生建立一個共同目標,一群人達成一個共同目標,必然會使班級凝聚力大增。班主任可以抓住每一個契機,去增添孩子們的班級榮譽感,如:流動紅旗、運動會、新年音樂會、評比活動等。除開學校的活動,班級內也可以開展班級氛圍建設。比如元旦班級開展“賀新春尋夢想”活動。孩子們分小組完成窗花制作與粘貼,在夢想卡里寫下新一年的祝福并粘貼在黑板墻上。這項活動全班參與,班級凝聚力在活動間潛移默化地增強。
結語: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進一步規范、改進、完善班級管理工作,優化、提升班級管理效能,全面提高班級管理層面的教育工作質量,教師應該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的創新與改善,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做好班級管理、抓好德行教育。
參考文獻:
張愛斌, 田芳英. "農村初中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現狀及策略研究." 學周刊 6(2022):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