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學教學實施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小學生健康心理、積極心態、穩定情感情緒的支撐力量,并且是小學生成長發展的內在驅動。基于此,文章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結合對情感教育價值的思考與理解,從全面發展、人生觀與價值觀塑造、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素質教育實施四大方面探究情感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教學;價值觀;自主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教育的實施可以促成個體內在穩定、健康的情感情緒,積極樂觀并主動克服困難的心理狀態,從而由內而外形成對個體發展與成長的激發力量,讓個體在認知事物、獲取知識時情感飽滿、心態積極。小學教學本質上是一項情感雙向互動的過程,在充分考慮教學內認知因素的基礎上,注重教學體現的人文精神、情感力量與潛在的心理影響,逐步消除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模糊認知、負面情緒,幫助其以更良好的狀態、更加端正的態度、更為集中的注意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之內,可以讓小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發展,是心理、生理、思維、意識等不同維度智能的協同并進,是各項功能機制在相互影響及平衡之中得以充分發掘與發揮的過程。小學教學,是認知維度的教育活動,是對小學生智慧的啟迪、思維的訓練、技能的提升,是偏重于理性的教育途徑。情感教育則是廣泛存在于教育生態體系,與認知教育相對立的教育理念,其將情感視作小學生發展的重要領域,對其施加引導、補充、激勵、完善等一系列教育力量,使得小學生在情感力量的引導下主動將情感機制與生理機制、思維機制等進行交互、融合,促進自身全面能力與基本素養逐步邁向更高的水平,并且在情感力量的引導下,探索出發揮各項機制綜合功能的最優狀態。可見情感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生理、心理、思維等的全面發展[1]。
二、情感教育能夠塑造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
觀念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在小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思想觀念決定其發展路向,決定其對自身及他人行為的判斷標準,亦決定了在不同道德情境下學生自身的行為選擇。小學階段是學生心智成熟、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價值觀與人生觀教育也是小學教學的重要課題。情感教育作為一種普遍、廣泛存在于教育生態系統內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與教育手段,與小學教學活動緊密相連,優勢互補且相互促進,教師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信任、理解、包容、接納、關愛,在教學中處處滲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性的善良,領會到蓬勃在班級內的人文精神,將會引領學生形成健全人格、高級社會情感,逐步樹立遠大理想、產生積極心態,可見情感教育能夠塑造小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新時代教育視域下倡導的現代化學習方式,是指小學生圍繞自身基礎水平、個性化學習需求,采用自己習慣與喜愛的方式汲取知識、習得技能、悟得方法的學習過程。但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其思維與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自主學習中,需要依靠學生強大的自我控制與調節能力,但這正是小學生所缺的素養。在小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當學生出現注意力分散情況、厭倦等不良心理時,教師以身示教、大言希聲,通過自身的行動感召學生,以富有感染力與說服力的話語激勵學生,借助榜樣力量引領與感化學生,多一份理解與包容,少一份指責與訓斥,以積極的情感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可以顯著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成其勤勉好學的良好習慣[2]。
四、情感教育可助推素質教育的落地、落實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是現階段小學教學的目標導向。素質教育的推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將素質教育理念細化為小學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內予以落實。學生作為素質教育對象、學習活動的主體,其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對課程學習的態度、對自身能力的認知、自主學習與創新學習的能力等都將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以情感教育為紐帶,在師生間搭建和諧溝通渠道、師生交互橋梁,依托情感教育推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推動教學方式的變革與創新,可以強化素質教育實施效果,讓學生真正從優質教學中凝練核心素養。可見情感教育有助于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地、落實。
結束語
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持續且積極的,可以與學生心理機制、生理機制、思維機制等產生良性交互,讓學生的全面發展邁向更高的臺階。同時,情感教育能夠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落地與落實。在小學教學中應當對情感教育的融合與滲透予以高度重視,為學生發展鋪就情感道路,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情感基礎,并以情感教育的獨特優勢補充、延伸小學教學,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唐菲菲.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管理中情感教育的應用研究與探討[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21):53-54.
[2]吉蓉.情感教育:魅力課堂的“推進器”[J].小學生(中旬刊),2021(04):18.